一种功能梯度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2447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52202.3

    申请日:2024-0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能梯度超高性能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胶凝材料700~1300份,密度梯度骨料700~1000份,微尺度连续剂5~10份,功能梯度分层剂2~5份,纳米功能材料0.1~0.5份,减水剂7~15份,水190~235份,聚合物纤维0.5~1份,钢纤维50~250份。本申请通过微尺度连续剂与功能梯度分层剂复配实现对钢纤维及轻质骨料的有序化调控,从而实现混凝土力学性能与热工性能在一维厚度方向上的连续梯度变化;本申请的功能梯度超高性能混凝土不存在常规梯度混凝土构件之间的冷缝连接,整体性更好,并且简化了施工工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适用于混凝土构件一侧要求防火/保温,异侧要求结构荷载的应用场合,可真正意义上实现结构‑防火/保温一体化。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物相稳定性的流变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89826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011627118.9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物相稳定性的流变学评价方法。本发明通过对不含纤维和粗骨料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变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测定屈服应力、剪切速率‑时间等简单易得的流变参数,使用理论模型拟合内部结构恢复指数和弛豫时间等指数,即可评价包含纤维和粗骨料在内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物相稳定性。该评价方法与当前评价物相分布的破坏法与非破坏法相比,仅通过早期塑性阶段的流变指数即可评价超高性能混凝土硬化后的物相稳定分布程度,评价周期极短;且所需的屈服应力、剪切速率‑时间参数容易测得的,无需复杂程序处理,仅通过单一理论模型即可完成评价,相对传统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种受压增韧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515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371107.6

    申请日:2023-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压增韧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受压增韧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料包括胶凝材料、刚性弹性体、柔性弹性体、聚合物乳液、纤维、黏度控制剂、减水剂、粗骨料、水;所述纤维为钢纤维和聚合物纤维的混合物,钢纤维与聚合物纤维的体积比为0~1.2:0.5~1.8;所述刚性弹性体为金属弹簧,所述柔性弹性体为塑胶颗粒,所述聚合物乳液为氯丁乳胶、丁苯乳胶、丁腈乳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基体~增韧体协同增韧的受压增韧设计方法,实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中弹性段、微裂纹扩展段和主裂纹扩展与破坏阶段的全方位受压性能提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