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6220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63890.6

    申请日:2017-05-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C10/24 F23C10/18 F23C2206/10

    Abstract: 一种风冷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装置,其技术特点是在每个排渣管的外部设有冷却外管,冷却外管的下端与进气母管相连通,冷却外管的上端与布风板上的风帽相连通;冷却外管内壁面和排渣管内壁面上均设有耐磨耐热浇注层。本发明采用风冷式的冷却外管代替传统的水冷式冷却管,在保证排渣管外壁温达到安全值的前提下,改善了排渣管入口处的流化状态,提高了排渣管的使用稳定性;同时,还实现了选择性排渣的目的,通过控制冷却风速,减小排渣中细颗粒的含量,提高了细颗粒在床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效率。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双路可控回料阀

    公开(公告)号:CN102901093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90334.5

    申请日:2012-10-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双路可控回料阀,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返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流率调节装置的设计。该回料阀的进料管内设有一分隔板,将进料管的下部分隔成两个部分,各自与一个移动填充床相连,移动填充床后又各与返料床相接,返料床后接有返料管。移动填充床和返料床下各布置有布风系统。该回料阀采用了双回路设计,实现单点进料,多点返料;其控制流率的原理在于,通过调节两个移动填充床下部的松动风的风量,改变分隔板两侧进料管的压力,从而调节进料管上部的物料进入下部分隔板两侧时的比例,实现对两个返料点物料流率的调节。该回料阀使得物料能更加均匀地进入炉膛,大大改善了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床截面内热物料的回料均匀性。

    一种水煤浆旋风气流床气化炉及其气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96567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307157.X

    申请日:2012-08-24

    Abstract: 一种水煤浆旋风气流床气化炉及其气化方法,属于煤气化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顶部喷嘴、炉顶、气化室、排气口和底部排渣口;顶部喷嘴内设有旋流叶片,气化室侧壁布置有至少一层四角切圆O2喷嘴。水煤浆通过顶部喷嘴旋流进料,在炉顶区域形成旋转的水煤浆雾化气流;纯氧通过气化室侧壁四角切圆O2喷嘴进气,在近壁区形成切向高速旋转气流;在高速旋转气流的离心力作用下,水煤浆颗粒在炉壁表面形成的液态渣膜上发生膜式气化。本发明有效增加了气化炉喷嘴寿命;增加了水煤浆在炉内停留时间,提高煤气化碳转化率;形成的液态渣停留在壁面上,有效保护炉壁不受热侵害和化学腐蚀侵害;四角切圆O2喷嘴沿气化室高度方向多层布置,炉内温度场均匀。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18894B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1010159794.8

    申请日:2010-04-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于热力设备技术领域。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由裤衩腿型炉膛,对称分布在炉膛两侧的分离器、尾部烟道,以及水冷壁、中间膜式壁、肋板膜式壁、U形墙和各处联箱组成。中间膜式壁将炉膛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阻止了翻床现象的发生。中间膜式壁中上部开通风孔维持炉膛压力平衡,U形墙内热气流交错流动减少炉膛内热偏差。本发明避免了裤衩腿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的翻床现象,具有炉内温度分布均匀,安全性好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尤其适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的发展趋势。

    裤衩腿结构的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55235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910088898.1

    申请日:2009-07-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裤衩腿结构的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调节方法,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次风调节技术。该方法由两个一次风机出来的一次风分别进入五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两个分仓,从两个分仓出来的加热后的一次风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进入锅炉两侧的两个风室。根据反馈的锅炉两侧风室的风压,采用高压变频装置调节两个一次风机电动机的转速,控制两台一次风机出来的一次风的风量和风压,从而使锅炉两侧风室的风压达到平衡。当变频装置不能工作时,还可以恢复到原有的调节方式,避免因检修停炉而影响到电站的经济运行。本发明在满足运行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够对锅炉左右风室的一次风风压进行调节,防止“翻床”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厂运行的经济性。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949537A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1010287485.9

    申请日:2010-09-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冷却系统,涉及燃烧设备底渣冷却技术。该系统主要包括冷渣器和底渣粗细分离器。底渣粗细分离器包括筒体、底渣入口、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底渣出口。底渣入口通过锅炉输渣管与循环流化床锅炉底部的排渣口连接;底渣出口与冷渣器入口相连接;进风口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二次风管相连接。从空气预热器出来的二次风在进入锅炉炉膛之前先通过进风口进入底渣粗细分离器与底渣进行换热并带走底渣中的细颗粒物料,最后通过出风口将细颗粒物料返送回锅炉炉膛参与物料循环,而粗颗粒渣则落入下方的冷渣器进一步冷却。该系统一是可实现选择性排渣,二是解决了流化床冷渣器局部结焦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锅炉运行的稳定性。

    一种惯性弯头粉体浓淡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79506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1010200820.7

    申请日:2010-06-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惯性弯头粉体浓淡分离装置,属于粉体输送及燃烧技术领域。该装置由芯桶、开放式导流弯头和翼片组成;所述芯桶为封闭式直筒,开放式导流弯头的一端与芯筒连接,所述翼片固定在开放式导流弯头的两侧,并向外伸展。开放式导流弯头的截面为非封闭圆弧形或多边形。本发明结构简单,对粉体两相流的浓淡分离效果好,浓股粉体的分布均匀,可用于具有弯头结构且需要进行浓淡分离的气固输运装置中,例如浓淡煤粉旋流燃烧器和水泥工业中。

    测量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飞灰可燃碳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19122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46929.7

    申请日:2010-04-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测量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飞灰可燃碳含量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首先将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样品放入保温加热炉中,加热到715~735℃,在加热过程中同时通入惰性气体,保温0.5~1.0小时,而后停止加热,降温后取出样品称重;而后将样品重新放入加热炉中,通入空气,重新加热至715~735℃,保温1.0~1.5小时,使样品缓慢灰化,当样品降至室温后再次称重,得到样品中的可燃碳烧失量,此烧失量与样品原质量之比即为样品中可燃碳的质量百分含量。该工艺采用可以控制气体氛围的加热装置,能够实现样品在不同气氛下的加热,并且能够排除碳酸盐及硫酸盐等成分分解的误差,从而准确测定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中的可燃碳的真实含量。

    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

    公开(公告)号:CN101694293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235420.7

    申请日:2009-10-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涉及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的结构设计。本发明在传统水冷壁出口添加汽水分离器,将分离后的蒸汽输送到单面受热式一级过热屏实现再次加热,充分利用了炉膛内的吸热段,提高了对于炉膛热流的利用率,增加了炉内的吸热份额,有效降低了炉膛高度,降低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成本和造价;单面受热式一级过热屏和水冷壁垂直布置,单面受热式一级过热屏由两片分屏并排组成,实现单面受热,避免了传统悬挂屏式过热器双面受热出现传热恶化的情况。

    一种高炉渣急冷和余热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50460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83728.4

    申请日:2009-05-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42 Y02W30/5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高炉渣急冷和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的一种高炉渣急冷和余热回收的方法和装置。该装置由进料口,气固分离器,储料罐,提升管,给风系统,冷却水系统组成。本发明将高炉渣排入循环流化床内,通过流化风将高炉渣携带进入旋风分离器实现气固分离,同时在流化风和气固分离器周围的水冷壁双重冷却系统使高炉渣迅速降温,达到急冷的效果;分离出来的高炉渣进入储料罐,在储料罐底部通入流化风使其处于鼓泡床状态,进一步冷却并实现分层排渣;冷却风和冷却水经过加压处理后进入锅炉,实现了余热全部回收。本发明的优点冷却迅速、充分;有效余热回收;粒化效果好,分层排渣;系统结构简单,较易实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