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76980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811473676.7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压连锁脱网风险的预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网中无功源的已用额度及所述无功源的剩余额度;根据所述无功源的已用额度及所述无功源的剩余额度,通过连续潮流模型获取新能源汇集系统的出力最大值;根据所述新能源汇集系统的出力最大值及预设检测规则校核是否存在高压连锁脱网风险。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451543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610936477.X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Abstract: 一种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输出特性灵活仿真方法,属于电力系统仿真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双馈风机有功、无功独立控制,并且在有功控制模块中部分控制参数相对独立的特点,拟合出关键控制参数与低穿时期有功功率输出特性之间的线性对应关系,进一步利用任意机组在任意工况下的低电压穿越有功输出实测数据辨识出该控制参数,基于此可以完成对于其他任意工况下的低电压穿越有功功率输出特性的灵活仿真,本发明方法克服了传统的全工况低电压穿越测试耗时耗力的缺陷,是一种灵活性高、准确性好的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输出特性仿真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281976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711435559.7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储能系统,包括:第一储能系统、第二储能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储能系统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二储能系统的容量,所述第二储能系统的灵活性大于所述第一储能系统的灵活性;所述控制系统采集所述第一储能系统第二储能系统的信息,并根据上述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储能系统、所述第二储能系统的功率。本发明同时提出一种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06501675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36476.5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85 , G01R31/088
Abstract: 风电场并网输电线路瞬时单相接地故障单端测距方法,首先在风场侧采集两个特定时刻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作为输入量,然后利用风场侧测量到的两个时刻的电压、电流信息计算对应的正、负、零序电压、电流相量;基于输电线路分布参数模型,利用计算得到的风场侧电压、电流序分量建立电气方程组描述输电线路两端的电压、电流关系;以系统侧的电源电势、等值系统阻抗、故障距离和过渡电阻为未知量,使用改进高斯-牛顿法求解建立的非线性电气方程组,得出精确的故障测距结果;本发明有效解决风电场并网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502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67535.2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丁然 , 姚一鸣 , 程林 , 张星 , 徐海翔 , 耿艳 , 刘冉杰 , 吴林林 , 张昊 , 翟丙旭 , 王冠楠 , 陈达威 , 李梁 , 李马瑞 , 巩宇 , 袁汉杰 , 孙巍
IPC: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46 , H02J3/48 , H02J3/50 ,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配电网可调节资源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配电网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配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建立配电网的物理模型;基于物理模型分析配电网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建立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优化模型;根据优化模型确定各可调节资源的协同控制策略;实时监测配电网运行状态,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优化模型参数,并重新计算优化模型以获得新的协同控制策略;根据新的协同控制策略调整各个可调节资源的运行状态。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可调节资源的协同控制策略,使得配电系统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确保了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70587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110952453.4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30/0202 , G06Q30/0201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能源电网演化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关键指标集合;关键指标集合包括影响目标区域电网发展的发电资源指标、储能指标、用电需求侧指标、灵活性资源指标、以及燃料价格指标;对关键指标集合中的每一个指标进行数值预测处理,获得关键指标样本集合;利用电网演化预测算法处理关键指标样本集合,获得目标区域对应的多组演化数据;演化数据包括目标区域对应的发电资源结构的演化数据以及目标区域对应的灵活性资源结构的演化数据。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电网演化路径的自动化智能预测,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生成的演化路径的准确性,并使预测出的电网演化路径具备一定的全局覆盖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8188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08916.X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含大规模新能源的电力系统运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送端新能源基地安全裕度评估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确定弱同步系统的送端新能源基地的实时运行数据;构建送端新能源基地的裕度指标体系;基于裕度指标体系计算送端新能源电站的电压稳定裕度,并根据电压稳定裕度得到送端新能源基地的送出极限能力。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全部基于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指标,导致调度员难以把握大量的数据,增加操作的复杂性,并且无法聚焦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信息,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5259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38387.4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聚合阻抗行列式对数导数计算的振荡稳定性分析方法,方法包括:计算电力系统的聚合阻抗行列式;对聚合阻抗行列式进行求导或差分,得到聚合阻抗行列式的对数导数;基于对数导数的实部极值,获取各极值点频率,并由各极值点频率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生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计算量大,或者难以准确获得阻尼等定量分析结果的问题,能够准确定量分析振荡稳定性,并且满足易于建模和计算复杂度低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705874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52453.4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能源电网演化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关键指标集合;关键指标集合包括影响目标区域电网发展的发电资源指标、储能指标、用电需求侧指标、灵活性资源指标、以及燃料价格指标;对关键指标集合中的每一个指标进行数值预测处理,获得关键指标样本集合;利用电网演化预测算法处理关键指标样本集合,获得目标区域对应的多组演化数据;演化数据包括目标区域对应的发电资源结构的演化数据以及目标区域对应的灵活性资源结构的演化数据。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电网演化路径的自动化智能预测,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生成的演化路径的准确性,并使预测出的电网演化路径具备一定的全局覆盖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6353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63951.5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谐振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的振荡模式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目标电力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进行聚合,得到聚合阻抗模型;生成所述聚合阻抗模型对应的实部频率特性曲线和虚部频率特性曲线;根据所述实部频率特性曲线和虚部频率特性曲线,确定所述目标电力系统的振荡模式。本申请能够提高电力系统振荡模式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进而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