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46318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0466081.2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8F283/06 , C08F230/06 , C08F220/54 , C08F220/06 , C08F220/58 , C04B24/26 , C04B103/30 , C04B10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水溶性聚合物,其分子结构中的重复单元包括:衍生自不饱和聚合物分子单体的结构单元H,衍生自不饱和硼酸或其衍生物单体的结构单元I,任选地,衍生自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单体的结构单元J,任选地,衍生自不饱和磺酸或其衍生物单体的结构单元K,和任选地,衍生自功能单体优选不饱和酰胺或其衍生物单体的结构单元L,其中,所述不饱和聚合物分子单体选自不饱和聚醚或其衍生物单体和不饱和聚酯或其衍生物单体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的水溶性聚合物能够显著延长硅酸盐水泥凝固时间、增强水泥凝固初期流动度、减少水泥浆中水用量,可用作水泥的减水剂。
-
公开(公告)号:CN11100241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293129.5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木材及改性木材的制备方法,所述改性木材包括木材本体以及位于木材本体的空隙中水化硅酸钙凝胶。本发明提供的改性木材密度大、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优良。所述改性木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组分A引入到木材本体的孔隙中,得到负载组分A的木材;2)将组分B引入到所述负载组分A的木材的孔隙中,使其与孔隙中的组分A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凝胶。本发明所提供的采用无机组分对木材进行强化的方法节能,环保。木材经强化后,所得木材性能优异,具有极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948623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294262.2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木材及改性木材的制备方法,所述改性木材包括木材本体以及位于木材本体的空隙中Mg(NH4)PO4和/或磷酸钾镁。所述改性木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组分A引入到木材本体的孔隙中,得到负载组分A的木材;2)将组分B引入到所述负载组分A的木材的孔隙中,使其与孔隙中的组分A发生反应,生成Mg(NH4)PO4和/或磷酸钾镁。本发明所提供的采用无机组分对木材进行强化的方法节能,环保。木材经强化后,所得木材性能优异,且防火性能良好,具有极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483967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466105.4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4B24/16 , C04B24/22 , C08F220/58 , C08F220/06 , C08F212/14 , C08F228/02 , C08F222/06 , C08F2/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泥添加剂及其应用。所述水泥添加剂包含水溶性聚合物,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含有来自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单体的结构单元A和来自不饱和磺酸或其衍生物单体的结构单元B。本发明的水泥添加剂可作为水泥特别是硫铝酸盐水泥的添加剂,具有优异的缓凝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037646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510422642.5
申请日:2015-07-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8F283/06 , C08F226/10 , C08F230/08 , C08F212/08 , C08F220/56 , C08F220/28 , C08F220/06 , C08F220/58 , C08F212/14 , C08F230/02 , C08F218/08 , C08F218/00 , C08F236/06 , C08F226/02 , C08F2/26 , C08F2/30 , C04B24/16
Abstract: 一种聚合物纳米/微米粒子外加剂,所述聚合物是由主单体和功能性单体通过共聚合得到的;所述的功能性单体含有羧酸基团、硫酸根基团、磺酸根基团、磷酸根基团、亚磷酸根基团;硅烷官能团、硅羟基官能团;季胺、季鏻、叔硫官能团;所述聚合物纳米/微米粒子外加剂是干燥粉末的状态,或者是水性分散液的状态。在一些情况下,所述聚合物也可以没有主单体,但必含有上述功能性单体。本发明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外加剂通过在共聚物中引入功能性官能团或者后期的修饰改性,使聚合物纳米/微米粒子具有促进水泥水化成核作用,大大提高水泥早期水化速率,从而达到提高水泥基材料早期强度的功能,并提高水泥基材料的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93914B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410406629.6
申请日:2014-08-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8F283/06 , C08F220/18 , C08F212/08 , C08F212/36 , C08F220/56 , C08F220/58 , C08F222/14 , C08F228/02 , C08F220/28 , C08F218/08 , C08F218/04 , C08F2/26 , C08F2/30 , C08F2/3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井水泥浆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气田固井水泥浆用聚合物胶乳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该聚合物胶乳加入到固井水泥浆后通过成膜和填充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水泥浆的防气窜性能并还能对其进行增韧,从而减少硬化水泥石的开裂风险。为了实现这些性能,聚合物胶乳必须与水泥浆在高温高压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本发明在苯乙烯、丙烯酸酯或乙烯、醋酸乙烯为主要单体的聚合物胶乳里通过共聚含磺酸基官能团的单体或聚醚大单体等能显著改善聚合物胶乳与固井水泥浆在高温高压下的相容性,并能改善水泥浆流变性﹑降失水性等性能;通过调整单体配比优化玻璃化温度,更好地实现对水泥石的增韧;通过优化聚合工艺,制造核壳结构减少对水泥浆缓凝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351459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110199695.7
申请日:2011-07-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4B24/26 , B01J13/14 , C04B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建筑材料外加剂技术领域的一种缓释型减水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通过细乳液反相聚合使普通减水剂分子微胶囊化,合成了具有pH响应功能的减水剂微胶囊。刚聚合完毕时,该微胶囊所处环境为酸性条件,由于胶囊壳层的存在,减水剂分子能稳定存于微胶囊中。当和水泥混合后,水泥混凝土呈强碱性,该微胶囊在高pH下产生响应刺激行为,胶囊壳层大分子链迅速扩张与伸展开来,产生溶胀现象,壳层由致密变为疏松,所包覆封装的减水剂分子从而缓慢释放,使水泥混凝土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减水剂浓度,以此达到提高减水剂的流动度经时保持性,防止实际工程使用中水泥混凝土塌落度损失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231273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110096874.8
申请日:2011-04-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铅超声换能器及具有该无铅超声换能器的雷达测距系统。其中,雷达测距系统包括:主控器、至少一个无铅超声换能器和显示装置,其中,无铅超声换能器与主控器连接,且使用无铅压电材料;主控器产生电压激励信号并将其放大后发送至无铅超声换能器以使其发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无铅超声换能器后转化为电压信号后发送至主控器,主控器对电压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无铅超声换能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显示装置与主控器连接,用于显示主控器计算出的距离。本发明的雷达测距系统应用基于无铅材料的超声换能器,实现了系统的环保化。而且,通过采用高性能的信号处理系统,补偿了无铅材料的弱压电性,实现了距离测定的高精度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152397B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010575761.1
申请日:2010-12-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02 , C04B24/24 , C04B40/0007 , C04B2103/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建筑材料制备领域的一种梯度分布聚合物乳液改性砂浆和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在较少聚合物乳液掺量下,提高砂浆和混凝土表面层密实性、防水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拉强度,克服了普通聚合物乳液改性砂浆和混凝土乳液掺量高、价格昂贵的缺点。该改性砂浆和混凝土可广泛应用于铁路、桥梁、隧道、大坝、近海工程、修补工程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172978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26506.6
申请日:2011-01-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B28B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建筑材料养护技术领域的一种混凝土抗裂养护的方法。该方法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直接将吸附水的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掺入到混凝土中。本发明的方法在表观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增大了实际水灰比,有效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分散早期收缩应力,防止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同时使混凝土长期处于保养状态,提高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效果和后期强度,并且有效降低混凝土浇注后的养护成本,简化施工工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