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7266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693909.3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湖南中大资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废旧动力电池黑粉中氟的转型方法,采用硫酸钙和盐酸的混合浆液对废旧动力电池黑粉进行浸出预处理,得到一段氟转型渣;将所述一段氟转型渣与添加剂氯化铋混合后进行焙烧,得到二段氟转型渣。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废旧动力电池黑粉中锂的提取方法,对二段氟转型渣进行水浸处理,得到富锂溶液和水浸渣。本发明采用硫酸钙和盐酸溶液对废旧动力电池黑粉浸出预处理后再进行焙烧,转型渣采用水浸即可以实现锂的高效浸出,浸出率高达99%以上,氟在渣中的固定率在98%以上,解决了废旧电池在处理过程中由于氟化锂的生成,导致锂的浸出率低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54728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345697.X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湖南中大资珑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54 , C01B32/215 , C01G49/04 , C01B25/30 , C01D15/02 , C22B26/12 , C22B1/00 , C22B7/00 , C22B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黑粉中锂、铁及石墨的综合回收方法:将废旧磷酸铁锂电池黑粉与碱混合后进行碱性熔炼,得到熔炼渣和熔融碱;将熔炼渣破碎后水浸,得到富含铁、石墨的水浸渣和富含锂、磷的水浸液;对水浸渣进行酸浸,得到含铁溶液和再生石墨。本发明采用氢氧化钠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黑粉进行混合碱性熔炼,碱性熔炼过程中将废旧磷酸铁锂电池黑粉中LiFePO4转化为LiOH、FeO和钠的磷酸盐;同时碱性熔炼过程中借助于高温及碱的作用还可以有效活化黑粉中石墨粉所夹带的杂质、分解掉有机物并破坏有机物对杂质的吸附,从而利于后续酸浸,可以获得再生石墨粉,从而实现废旧磷酸铁锂电池黑粉中锂、铁及石墨的综合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555753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1044870.X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中大资珑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G45/00 , C01B32/05 , C01G53/00 , B82Y40/00 , B82Y30/00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4 , C07C51/41 , C07C59/2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nS纳米点材料、三元钠电前驱体、它们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三元钠电正极材料,MnS纳米点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锌盐、铝盐和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溶剂中,得到溶液A;将螯合剂、锰盐和含硫添加剂溶解在溶剂中,得到溶液B;S2、将溶液B滴加至溶液A中;S3、转至聚四氟乙烯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纳米点前驱体;进行高温烧结和刻蚀,即得MnS纳米点材料。本发明材料中纳米点分布均匀,材料结构完整,可以有效提升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离子传输速率,制备工艺简单、流程较短、原料易得,无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采用纳米点材料对三元钠电前驱体进行改性,不会生成表面副产物,可大幅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612863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211050879.1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中大资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碱性溶液中分离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节含有镓的碱性溶液的pH,依次加入硫化剂、沉淀剂和沉淀促进剂、絮凝剂搅拌反应得到含镓的富稀散金属渣。本发明可以使溶液中镓离子形成溶解度非常低的沉淀物质(如CuGaS2、CuGaS4等)或/和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沉淀物中,进而实现从溶液中富集稀散金属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步骤简单易操作,对生产条件要求不高,能耗低,工艺流程短,减少副产物的产生,生产效率高,反应物浪费少,降低工艺成本,提高镓的回收率、分离率,分离率高达96.4%。
-
公开(公告)号:CN11541745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987705.1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中大资珑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4/525
Abstract: 一种碱金属离子掺杂的双金属氧化物改性的锰基钠电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锰基钠电前驱体由碱金属离子掺杂的双金属氧化物改性得到,所述碱金属离子掺杂的双金属氧化物分子式为AxByOz:M+,其中A为Co、Zn、Si、Ti、Cu中的一种;B为Al、Cr、Fe、Co、Mn中的一种,A与B不为同一种金属;M为Li、Na、K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1≤x≤2,1≤y≤4,1≤z≤4。本发明通过碱金属离子对双金属氧化物的结构内部进行掺杂,可以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比容量和离子扩散速率;制备工艺简单、流程较短、原料易得,制备过程无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