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不对称张拉预应力束道理论伸长量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81121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50365.1

    申请日:2016-0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1/12 B28B23/04 B28B23/0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不对称张拉预应力束道理论伸长量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于设计采用两端张拉并且尺寸沿结构不对称布置的预应力束道,假设预应力最低点在预应力束道的第i段上,预应力最低点距第i段起始段的距离为X,相应的弯起角为θi1,则距第i段终端的距离为(li?X),相应的弯起角为θi2,θi1+θi2=θi;按照式1计算X;把已知设计参数代入式1求得X,确定预应力最低点位置;最后从预应力最低点位置将预应力筋束道分成左右两段,按照给出的公式计算预应力束道理论伸长量。本发明方法解决了不对称布置的两端张拉预应力筋伸长量难以计算的问题,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提供了便利。

    一种变截面连续箱梁底板崩裂区处理方法及修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625199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55628.8

    申请日:2016-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2/00 E01D2/04

    Abstract: 一种变截面连续箱梁底板崩裂区处理方法及修补结构,其中变截面连续箱梁底板崩裂区修补结构,包括修补区周围没被破坏的箱梁底板以及中间新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板,所述修补区的底部搭设有支架,所述修补结构还包括设于钢筋混凝土板顶部、纵向间隔搭设在两侧箱梁底板上的一列扁担梁,设于钢筋混凝土板底部的底模板,以及底模板底部、横向间隔布置在支架上的一排方木,所述扁担梁、钢筋混凝土板和底模板通过连接件刚性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处理方法修补过程复杂,修补质量不易控制,施工过程危险性较高的技术问题。

    一种反力井中不同尺寸管片的竖向加载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44376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1911089198.4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力井中不同尺寸管片的竖向加载装置,包括反力槽、竖向加载立柱、竖向加载横梁、竖向加载油缸、油缸吊挂板;反力槽与竖向加载立柱的底端通过地槽螺母连接;竖向加载立柱的上部插入竖向加载横梁并通过压紧螺母固定;连接着竖向加载油缸的油缸吊挂板与竖向加载横梁通过嵌套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由竖向加载立柱、螺母、竖向加载横梁、竖向加载油缸、油缸吊挂板组成,将竖向加载立柱固定在反力槽上,竖向加载油缸通过油缸吊挂板挂在竖向加载横梁下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发明将竖向加载油缸通过油缸吊挂板挂在可调节高度的竖向加载横梁下方,竖向加载油缸的位置可以任意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管片。

    一种凸形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8590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299517.0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凸形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由多个单环管片结构串接而成,所述单环管片结构由多个正凸形管片和多个反凸形管片沿隧道圆周方向交错拼装而成,所述正凸形管片包括第一注浆孔;所述反凸形管片包括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为短注浆孔道,分别设置在正凸形管片两翼;所述第二注浆孔包括短注浆孔道和长注浆孔道,长注浆孔道设置在反凸形管片腹中心,短注浆孔道分别设置在反凸形管片两翼;当所述正凸形管片与反凸形管片契合时,在短注浆孔道对应后插入第一空心圆柱形钢管,在长注浆孔道插入第二空心圆柱形钢管。本发明通过凸形管片结构的相互契合,减小了整环盾构管片结构的径向错台,有利于隧道长期稳定和安全。

    一种摩擦纳米发电机及试验装置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4941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81899.5

    申请日:2019-12-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擦纳米发电机及试验装置,该发电机应用于铁道系统的轨道和道床板之间,安装在每两个相邻轨枕之间的轨段中点,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包括层状结构和包覆所述层状结构的绝缘防水封装保护层,所述层状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支撑层、上电极层、摩擦对、下电极层、下支撑层以及缓冲层。通过收集列车驶过时轨道和道床板振动产生的机械能,将该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存储或直接为铁道相关用电设备供电。该发明的试验装置可以研究摩擦纳米发电机在不同轨道振动条件、以及不同摩擦对间隙设计情况下的电信号输出性能。

    一种模拟既有隧道内集中堆载的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63183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119187.6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既有隧道内集中堆载的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装置包括模型箱,模型箱内部设置有上下布置的地层损失模拟装置和既有隧道模型;既有隧道模型包括管体和安装在管体两端的端口盖,管体内部设置道床板、基准梁、封闭集水槽,基准梁的两端穿过管体的两端的端口盖后固定在模型箱上;封闭集水槽布置在道床板上,每个封闭集水槽单独连接一根输水管,输水管引出模型箱后由供水装置对封闭集水槽进行注水;既有隧道模型上设置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处设置检测装置。通过本发明的试验方法,可模拟隧道内堆载过程;具有快捷方便的优点;尤其在盾构近距离上穿或上方基坑开挖造成既有隧道隆起工况下,对研究压重产生的抗浮效果尤其适用。

    一种盾构近距离穿越工况下既有隧道的保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30277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1022433.6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近距离穿越工况下既有隧道的保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地铁隧道结构加固及保护技术领域,该保护结构设置在管片注浆孔处;防护罩固定在管片内表面,抽运管连通防护罩和真空泵;防护罩内设置开口金属套管,开口金属套管顶端与防护罩接触,底部与金属管段的一端连接,金属管段内嵌于注浆孔内,开口金属套管在靠近注浆孔位置沿环向设置泄压口;开口金属套管内部设置压力弹簧,压力弹簧顶端固定在防护罩上,底端连接泄压活塞;泄压活塞设置在金属管段内;在隧道外部,玻璃钢中空锚杆的一端与注浆孔内的金属管段连接,玻璃钢中空锚杆表面环向设置预留小孔。本发明兼具泄水压和泄土压双重功能,并利用玻璃钢中空锚杆进行连接加固。

    一种运营高压电缆井顶板临时开孔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93599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64896.0

    申请日:2019-0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运营高压电缆井顶板临时开孔防护结构,包括既有高压电缆井、既有井井壁、既有井顶板框梁、新建井、开挖边坡、临时孔、植筋、凹槽、无纺布缓冲层、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水泥砂浆、碗扣式支架、可调节顶托、密目钢丝网、高压电缆和防火毯;既有高压电缆井的顶板上沿既有井顶板框梁开设临时孔,临时孔的孔口四周设有孔口四周挡水埂;开挖边坡的坡顶和坡底分别设置有地面排水沟和坡底排水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既有运营高压电缆井顶板植筋新建工作井、顶板开孔,以及新旧井交界面防水处理,可以较好地解决因区域电力服务网络完善需要在既有高压电缆井上开孔引线的难题,工艺简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种自动化防治液化的离岸式桶型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1435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10008469.8

    申请日:2018-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防治液化的离岸式桶型基础及其施工方法,该离岸式桶型基础包括基础主体和自动化液化防治系统;离岸式桶型基础主体包括外桶、排水板、内桶、对拉螺栓和排水板密封顶盖;自动化液化防治系统包括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排水管接口、传感器接口面板、采集仪、报警器和水泵;当采集仪采集到的离岸式桶型基础周边海床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超过海床液化预警值时,警报器报警并自动启动水泵抽水,及时降低离岸式桶型基础周边海床土体中孔隙水压力,排除海床液化风险。本发明采用吸力筒技术,无需开挖下沉安装离岸式桶型基础,直接在海床或河床中形成离岸式桶型基础,实现了离岸式桶型基础的快速安全施工,节约了施工成本和工期。

    一种自动化防治液化的双壁吸力筒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0831633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08033.9

    申请日:2018-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防治液化的双壁吸力筒基础,包括双壁吸力筒基础主体和自动化液化防治系统;双壁吸力筒基础主体包括内筒、外筒、周向均布于内筒和外筒之间间隙内的多个连接筋、由外向内设置于相邻连接筋之间腔体内的排水板及膨胀填充体、排水板密封顶盖;自动化液化防治系统包括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排水管接口、传感器接口面板、采集仪、报警器和水泵;当采集仪采集到的双壁吸力筒基础周边海床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超过海床液化预警值时,警报器报警并自动启动水泵抽水,及时降低双壁吸力筒基础周边海床土体中孔隙水压力,排除海床液化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