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93243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0587276.X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多相流冲击微动损伤测试系统及其实施方法,包括冲击微动试验装置和与冲击微动试验装置连通的水质循环处理系统;冲击微动试验装置包括高温高压容器;高温高压容器包括可开合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下腔体位于安装平台上,上腔体位于提升平台上;高温高压容器内部固定安装第一试验元件和第二试验元件;第一试验元件上安装光纤加速度传感器;第二试验元件位于高温高压容器中部,安装于光纤力传感器内,并依次与柔性连接件、激振活塞杆、连接盘和正交分布的两个高频电磁激振装置相连接;高温高压容器顶部安装加热元件,高温高压容器侧面通过开设的循环进水口和循环出水口与水质循环处理系统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1693243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87276.X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多相流冲击微动损伤测试系统及其实施方法,包括冲击微动试验装置和与冲击微动试验装置连通的水质循环处理系统;冲击微动试验装置包括高温高压容器;高温高压容器包括可开合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下腔体位于安装平台上,上腔体位于提升平台上;高温高压容器内部固定安装第一试验元件和第二试验元件;第一试验元件上安装光纤加速度传感器;第二试验元件位于高温高压容器中部,安装于光纤力传感器内,并依次与柔性连接件、激振活塞杆、连接盘和正交分布的两个高频电磁激振装置相连接;高温高压容器顶部安装加热元件,高温高压容器侧面通过开设的循环进水口和循环出水口与水质循环处理系统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0308090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483105.X
申请日:2019-06-0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N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夹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静摩擦系数测定实验夹具实验方法,包括步骤A:将实验夹具放置在疲劳试验机的传力杆下方,步骤B:将样品竖直放入夹紧机构,步骤C:通过调节调压组件对样品进行夹紧,步骤D:启动疲劳实验机对样品进行加载,直至摩擦力曲线发生转折时停止加载,步骤E:记录实验数据,并卸载样品。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调压组件,使得静摩擦系数可以进行多组数值测定,从而提高测试的精度,提高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40252A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710288241.4
申请日:2017-04-2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M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栓联接结构的松动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上夹具、下夹具和测试传感系统;上夹具包括上连接板,设置在上连接板上的定位对中组件,以及分别设置在上连接板上端和右端的上夹持端和右夹持端;下夹具包括下连接板,以及分别设置在下连接板下端和左端的下夹持端和左夹持端;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上设置有互相重合的螺栓槽。本发明可实现多模式(偏心、扭转、轴向交变和剪切交变载荷)作用下螺栓联接结构的松动试验,其结构简单,易操作,造价低廉,同时其控制与测试的精度高,试验数据准确可靠,能够方便易行地为螺栓联接结构的设计与使用提供试验依据,从而更有效的提高螺栓联接结构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13995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044147.4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3/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4 , G01N2203/0005 , G01N2203/0032 , G01N2203/0278 , G01N2203/06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面涂层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冲击能响应的涂层失效检测方法及其实验装置。该方法基于涂层在完好状态与失效状态下对冲击能量吸收率不同的原理来进行涂层服役状态的判断,不但可以简化试验操作流程,降低分析成本,还可以快速有效地得出涂层是否失效的结果,便于实际推广和应用。此外,对于实现该方法的实验装置,其不但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和易于实现的特点,还具有检测原理可靠、试验操作方便的特点,并可自动进行判断识别,进而可大大降低对检测人员的技能要求,便于实验装置的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76958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58638.4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3/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5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冲击磨损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冲击磨损试验用试件夹具、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夹具包括T型座,T型座上平行地铰接有定度圆盘;定度圆盘上设置有两个L型板,L型板Ⅰ的竖板与L型板Ⅱ互相平行,且垂直于定度圆盘;两个L型板之间设置有转子座,转子座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对侧板,且两对侧板相互垂直,其中一对侧板平行地铰接于L型板Ⅰ的竖板与L型板Ⅱ的竖板之间;另一对侧板内侧分别平行地铰接有两个转子,转子上分别设置有压片。该试件夹具及其试验方法能方便地研究在试件为非平面、冲头为非球面、冲击角为非90°、不同质量物体冲击等条件下的冲击磨损试验,能够真实的模拟复杂环境中的冲击摩擦磨损,试验的重现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568619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410814537.1
申请日:2014-12-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3/36
Abstract: 一种微动疲劳试验系统的法向加载装置,其中:基座螺纹固定于拉扭多轴疲劳试验机台面上,基座上固定两根横向导轨,基座右端安装丝杠的螺母,丝杠的螺杆与夹持机构的右挡板相连;夹持机构的组成是:底板底面滑块与基座上的导轨配合;底板的左、右端固定有通过四根导杆相连的左、右挡板;右夹头右侧凹槽内安装有与右挡板压头相对压力传感器;右微动垫置于右夹头弧形槽内;气缸固定于左挡板左侧,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左挡板与缓冲块相连,缓冲块右侧面与运动板的左侧面相对;运动板右侧通过三维传感器与左夹头相连;左微动垫置于左夹头弧形槽内。该试验装置加载的法向载荷能更好的保持恒定,试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4897502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383997.8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控制冲击能量的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解决了现行冲击磨损研究方法的不足的问题。基于控制冲击能量的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受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的阻尼冲头,一端与所述阻尼冲头连接的拉杆,位于所述拉杆另一端且在所述拉杆作用下的可作直线运动的能量块,设置在所述能量块一侧的磁栅尺,与所述磁栅尺配合使用的磁栅尺读数头,与所述能量块连接的块夹具,以及位于所述能量块尾端方向且其上固定有管夹具的试样装夹底板。本发明采用控制速度来控制能量块能量的设计,实现了从能量角度来研究微幅冲击磨损,有效地克服了现有通过力的角度来研究微幅冲击磨损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456861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814537.1
申请日:2014-12-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3/36
Abstract: 一种微动疲劳试验系统的法向加载装置,其中:基座螺纹固定于拉扭多轴疲劳试验机台面上,基座上固定两根横向导轨,基座右端安装丝杠的螺母,丝杠的螺杆与夹持机构的右挡板相连;夹持机构的组成是:底板底面滑块与基座上的导轨配合;底板的左、右端固定有通过四根导杆相连的左、右挡板;右夹头右侧凹槽内安装有与右挡板压头相对压力传感器;右微动垫置于右夹头弧形槽内;气缸固定于左挡板左侧,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左挡板与缓冲块相连,缓冲块右侧面与运动板的左侧面相对;运动板右侧通过三维传感器与左夹头相连;左微动垫置于左夹头弧形槽内。该试验装置加载的法向载荷能更好的保持恒定,试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259000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43322.5
申请日:2012-02-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3/56
Abstract: 一种切向微动摩擦磨损试验设备,其组成是:与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相连的横向液压活塞与竖向的连杆中上部的铰轴相连,连杆的上端通过横杆与上试件夹头的一侧连接;上试件夹头的另一侧与固定在实验介质腔的侧壁上的切向位移传感器相连;所述的上试件夹头为夹持球形试件的夹头;上试件夹头的正下方设有夹持平面试件的下试件夹头,下试件夹头固定在实验介质腔的底部,实验介质腔的底部置于两个纵向的支撑杆上,支撑杆的顶部与实验介质腔的底部之间设有形变传感器。它能有效模拟切向微动磨损,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试验精度高,且能在可控高温、润滑、液体等介质条件下进行微动磨损试验,能为相关零部件设计、制造与维护提供更准确、可靠的试验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