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32756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93132.8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电网的直流故障穿越方法。该方法以实现柔性直流电网的直流故障穿越为目的,将直流故障分为两类:1)换流站直流故障;2)直流输电线路直流故障。该方法为换流站和直流断路器设置两个独立控制保护系统。直流故障发生时,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通过协调控制直流断路器和换流站来完成柔性直流电网直流故障穿越。采用该方法,在直流故障发生过程中,非故障相关换流站和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不会受到影响,能够实现柔性直流电网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5914741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371206.4
申请日:2016-05-30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UPFC线路侧无功潮流优化控制方法,其核心思想为线路的无功损耗由UPFC提供,送端和受端电网不提供无功功率。根据线路电流有效值和电网阻抗计算得到线路的无功损耗,将其作为UPFC串联侧变换器的线路无功潮流指令;将送端电网的无功功率与零做差,对其进行闭环控制,得到并联侧换流器的无功功率指令;该方法能够在UPFC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强UPFC对线路有功潮流的控制能力,且UPFC为线路提供无功功率,降低了线路无功损耗对电网电压的影响,提高了送端和受端电网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71269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1021075.9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3/3353 , H02M5/4585 , H02M2001/00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H桥链式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功率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将每条换流链内子模块直流电压与该条换流链电压均值的差值进行闭环控制得到各个DBA移向角的修正量,根据得到的各个DBA移向角修正量对移向角进行修正,并以修正后的各个移向角来调整各个DBA传输的有功功率,消除了由于隔离级连接电抗器大小、高频变压器漏抗和变比差异性等引起的有功功率不能均衡地传输至低压侧的问题。本发明以高压级直流电压平衡和隔离级DBA功率均衡等价为基础,对各DBA的移向角进行修正,实现了高压级直流电压平衡和隔离级传输功率均衡,保证了PET的稳定运行,且本发明实现简单,无需检测所有DAB的直流电流,具有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475028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38911.8
申请日:2013-09-24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回馈装置对供电系统的防逆流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设置在供电系统的配电变压器与中压环网连接处、且位于配电变压器出口的用于检测电流方向的防逆流监测装置,防逆流监测装置与SCADA监控系统通讯连接,SCADA监控系统用于与各制动回馈变流器通信连接。本发明利用现有的系统结构,在各防逆流监测点处设置防逆流监测装置,实时检测监测点处配电变压器侧的电流方向,当检测到有逆向电流时,将逆流信号通过SCADA监控系统下发到每个地铁制动回馈装置,控制其减小对中压环网的回馈输出功率直至逆流信号消失。该方法简便易行,根据实际情况智能控制,能够防止供电系统逆流的发生,避免对高压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3001253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478201.3
申请日:2012-11-22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国网新源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72 , Y02E10/5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低压穿越要求的光伏逆变器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该供电系统包括交流供电电源和直流供电电源,该交流供电电源连接并网侧,并通过分别通过桥式整流模块(DB1)和桥式整流模块(DB2)连接控制系统和接触器线包,该直流供电电源连接光伏阵列直流侧,并通过一个DC/DC变换器连接接触器线包和控制系统,采取交直流冗余供电的方式,且将控制系统和接触器线包分别供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网发生低电压穿越故障时接触器线包失电脱网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436537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011253382.0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场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方法,通过借鉴虚拟阻抗思想,在柔直换流站控制器中配置振荡抑制措施,对宽频振荡进行抑制,其中通过带通滤波器将柔直换流器交流电流中的振荡分量选频出来,再乘以虚拟阻抗系数变为电压的量纲,从调制电压中减去振荡电压分量。本发明能够对全频段的振荡进行抑制;针对次/超同步和中高频振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计算和设计振荡抑制器参数;通过对振荡抑制效果的判断,对振荡抑制器参数进行微调,直到达到振荡抑制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130295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0257574.X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桥臂阀塔布局及海上平台,该桥臂的多个阀塔分布在至少两层平台上。本发明将换流站中靠近交流侧的阀塔和靠近直流侧的阀塔分别分布在至少两个平台上,使得海上平台的平台面积较小,空间利用率高,大大减少了造价成本;同时,该方案使得交流部分和直流部分分布在至少两个平台上,使得高压、低压分隔开来,解决了高、低压系统设计布置在同一平台时互相干扰性大、安全性低的问题,便于安全调试和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1342565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96650.3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无线传输耦合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发射调谐模块、耦合线圈、接收调谐模块和控制模块;发射调谐模块和/或接收调谐模块包括若干个补偿电容、若干个补偿电感和若干个开关,开关与补偿电容和补偿电感一一对应;控制模块分别与发射调谐模块的若干个开关和/或接收调谐模块的若干个开关电连接,通过开关控制补偿电容和/或补偿电感的短路或开路,以实现发射调谐模块和/或接收调谐模块拓扑结构的转换。还保护一种电力无线传输系统。通过开关的闭合或断开控制补偿电容和补偿电感的短路与开路,以实现耦合设备拓扑结构的转换,提高了电力无线充电设备对于不同用途的适用性,提升了应用范围,促进了电力无线充电设备的标准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918759B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710157801.2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MMC直流短路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将换流站分为主站模式和从站模式,选择一个换流站作为主站,其他换流站作为从站,主站逐渐抬升直流电压,从站通过直流电流反馈值与直流电流参考值之差,跟踪恢复主站的直流电压,当主站抬升的直流电压持续小于第一设定值的时间为T1时,判定直流短路故障仍然存在。本发明在整个故障检测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站间通讯,不需要增加其他检测设备,仅借助原有直流电压、电流传感器即可实现短路故障的检测,为直流短路故障未完全清除后提升直流电压提供可靠保证,且不会造成二次短路、子模块快速放电被旁路及换流器闭锁跳闸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130295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257574.X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桥臂阀塔布局及海上平台,该桥臂的多个阀塔分布在至少两层平台上。本发明将换流站中靠近交流侧的阀塔和靠近直流侧的阀塔分别分布在至少两个平台上,使得海上平台的平台面积较小,空间利用率高,大大减少了造价成本;同时,该方案使得交流部分和直流部分分布在至少两个平台上,使得高压、低压分隔开来,解决了高、低压系统设计布置在同一平台时互相干扰性大、安全性低的问题,便于安全调试和维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