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轮作的田间伊乐藻种植和养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0345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681103.4

    申请日:2020-07-15

    IPC分类号: A01G22/22 A01K61/59 A01G31/00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稻虾轮作的田间伊乐藻种植和养护方法,当年11月~12月,完成田块改造后对田块进行消毒,消毒后种植伊乐藻;伊乐藻种植2~3天后,按200~300g生根剂/亩和200~300g复合肥/亩进行第一次施肥,此后每7天定期施用相同用量肥料直至伊乐藻长势稳定;当年种植伊乐藻后,大田水深控制在15~20cm,翌年3月份,水深逐步加深至25~30cm,4月以后,再加深至35~40cm,最深至45~50cm;翌年2月底投放小龙虾;小龙虾养殖结束后,伊乐藻直接还田,为后茬水稻生长提供部分肥料,减少化肥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本申请采用稻虾轮作模式,伊乐藻种植密度较传统稻虾共生模式低,成本更低,且后期养护更为简便。

    一种水稻-泥鳅-蔬菜结合的立体生态种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66754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671680.3

    申请日:2017-08-08

    发明人: 陈小东 姚祥坦

    CPC分类号: A01G13/00 A01G22/22 A01K6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泥鳅-蔬菜结合的立体生态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田块改造;(2)水稻种植和栽培管理;(3)杜瓜种植:在第一年的4月,将杜瓜种苗栽种于养鱼沟的外侧田埂上,对杜瓜进行种植管理;(4)菱角种植:在第一年的5月,将菱苗栽种于养鱼沟内,对菱角进行种植管理;(5)泥鳅养殖:每年在水稻移栽前,放养鳅苗至所述养鱼沟内进行养殖。本发明在原先稻鳅共生种养结合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对养鱼沟的布局、水稻栽培方式等的优化,有效提升了稻鳅共生的生产效率,同时,充分利用养鱼沟及田岸的空间,进行水生蔬菜等种植,大大提升了单位面积的产出,可有效促进稻鳅生态种养模式的更好发展。

    南湖红菱省工早熟栽培的方法及配套设施

    公开(公告)号:CN114793803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111677399.3

    申请日:2021-12-31

    IPC分类号: A01G22/25 A01G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湖红菱省工早熟栽培的方法,具体包括菱种的选择、保存、催芽、育苗以及栽培管理等,从而保障南湖红菱能于6月份之前上市,提升农户种植效益,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还涉及了一种南湖红菱省工早熟栽培的配套设施:使用水泥硬化操作道配套轨道,将载重床架悬空于菱盘上方,并且可通过马达移动床架,操作人员无需下水即可管理菱苗,不管是施肥、洒药还是采菱均可使用,使用该装置可简化管理,降低劳动强度,使菱角采摘应用于农旅主体中。也可用于科研,方便统计菱角种质资源数据,方便杂交授粉工作。

    一种南湖菱塘中套养甲鱼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28762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94897.9

    申请日:2014-03-15

    IPC分类号: A01K67/02 A01G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南湖菱塘中套养甲鱼的方法,包括如下过程:菱塘的选择及改建、播种、甲鱼放养、日常管理。本发明将南湖菱种植和甲鱼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空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实现了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循环改良水质和美丽乡村建设三者的有机结合。套养方法中所述的甲鱼规格、密度、放养时间等均是通过对比试验筛选获得的数据。在保证南湖菱生长的同时,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另外,菱塘养殖甲鱼后,病虫害减少。同时甲鱼排泄物和残饵为南湖菱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肥料,降低了农业成本、实现了农民增收,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一种猴头菇可移动磁吸多功能栽培架

    公开(公告)号:CN211671701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20088337.3

    申请日:2020-01-15

    IPC分类号: A01G18/6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猴头菇可移动磁吸多功能栽培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横担(1),立柱(2),铁片(5),磁铁(6),铁环(7),所述立柱(2)为两根,作为栽培架的支撑分列于栽培架的两侧;所述横担(1)为多根,横向设置于两根立柱(2)之间,横担(1)的材质为磁铁可吸附金属;铁片(5)、磁铁(6)、铁环(7)组成菌棒固定套环,铁片(5)的两侧固定连接铁环(7),两个铁环(7)的环内固定菌棒(11),铁片(5)通过磁铁(6)吸附于横担(1)上。本实用新型的栽培架节约钢材,价格低廉,而且可移动,便于将栽培棚内长相美观的菌棒挑选出来用于观赏采摘,极大地提高了猴头菇观赏性。

    液体培养装置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407342U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21185811.X

    申请日:2022-05-17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培养装置,它包括单体培养装置和装运装置,所述单体培养装置包括:玻璃试管,玻璃试管的上部设置试管口螺纹,试管瓶盖具有螺纹口与试管口螺纹匹配;试管瓶盖的中心设置透气孔,透气孔上覆盖透气膜;装运装置包括:培养箱和上盖,漂浮板横向卡置于培养箱中,漂浮板上设置多个漂浮板孔,培养箱的下部设置排水口,排水口上设置排水口盖;上盖上设置通气孔。

    植物组培过程中外植体消毒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018356U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22180821.6

    申请日:2021-09-09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组培过程中外植体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用烧杯,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圆环(3)和拦网装置,所述圆环(3)的直径大于烧杯的外壁直径,套在烧杯外壁;圆环(3)的外壁环向均匀设置若干挂钩(4),挂钩(4)的开口方向向下;拦网装置通过挂钩(4)与圆环(3)活动连接,连接时作为顶盖覆盖于烧杯上方。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外植体灭菌时配合烧杯使用,在烧杯口形成一个网状盖子,消毒剂和无菌水可以直接通过网状盖子倒入烧杯中,由于有盖子阻挡,倒入消毒剂后外植体不能漂浮,不需要用镊子持续按压,由于有盖子阻挡,外植体也不会在倾倒废液过程中掉落,可以进废液彻底倒出,漂洗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