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5815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51443.6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深非垂直钻孔地应力测试装置及方法,该装置采用单通道、孔内试验设备可双向滚动的技术路线,主要由双向滚动装置和剖分式无轴向力回路切换阀实现相关功能。其中双向滚动装置可以承载孔内装置进行周向和前后自由运动,将非垂直向钻孔地应力测试时孔内设备与孔壁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剖分式无轴向力回路切换阀提供了在非垂直钻孔中进行单管试验的技术手段。该试验装置大大减轻了孔内设备安装和退出时与孔壁的磨损,可有效保护印模测试痕迹,适用于在非垂直向超深钻孔中进行高效率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6357267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28374.5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21B34/08 , E21B34/14 , E21B33/122 , E21B33/126 , E21B49/00 ,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动式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泄压装置、与泄压装置依次连接的上封隔器和下封隔器,泄压装置包括:上阀体在测试时其与钻杆连接,上阀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限位装置;基座与第一壳体弹性连接,基座还与限位装置连接;下阀体,其包括第二壳体以及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壳体在的下阀体活塞,在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内腔以及第三出水孔,在下阀体活塞中设置有中心流道以及与中心流道连通的第四出水孔,第二内腔还与中心管道连通,中心管道将下阀体、上封隔器和下封隔器连接,在中心管道上设置有试验段出水口。本发明在测试过程中仅通过控制钻杆的上升和下降即可快速对上下封隔器泄压。
-
公开(公告)号:CN11931252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131094.6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爆后岩块测量的岩体完整性评价方法,包括:根据岩块的特征参数M计算裂隙发育情况,并以此建立岩体完整性评价标准;根据爆破设计在待评价区域钻设炮孔,装药后起爆;对于起爆后产生的岩块,识别获得岩块的平面几何轮廓;根据获得的岩块平面轮廓计算每个岩块的体积;根据算岩块体积的计算结果,获得岩块特征参数M,基于计算得到的特征参数M和岩体完整性评价标准评价待评价区域岩体完整性。本发明从结构面的三维分布角度评价爆区的岩体完整性,有效避免了现有岩体完整性评价体系中只考虑点或面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992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383824.1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厂交通洞与岩锚梁极小间距交叉段开挖爆破施工方法,包括:对进厂交通洞掌子面和掌子面周边岩体进行扫描,获取掌子面和周边岩体裂隙结构面的分布情况;根据掌子面和周边岩体裂隙结构面的分布情况及预裂爆破损伤深度,将预裂孔布置在距开挖轮廓面大于或者等于预裂爆破损伤深度的位置,且预裂孔之间的孔间距大于或者等于预裂孔裂隙区半径;将光爆孔布置在进厂交通洞轮廓面位置;根据布置的预裂孔和光爆孔依次进行钻孔、装药、联网和起爆完成交叉段爆破施工。本发明可以对抽水蓄能电站进厂交通洞与地下厂房岩锚梁极小间距交叉段爆破开挖时对地下厂房岩锚梁岩体产生的损伤进行有效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02771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68093.7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钻孔局部不良地质处理的定位封堵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中空的丝扣、一端与丝扣连接的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另一端连接的托盘;在使用时,将丝扣与钻杆连接,通过钻杆将所述定位封堵装置送至钻孔中不良地质处区域,通过钻杆以及中空的丝扣向钻孔中不良地质区域灌注封堵材料,封堵材料下落并停留于托盘上以,在钻孔中不良地质区域形成封堵。本发明通过定位封堵装置将封堵材料灌注至钻孔中局部的不良地质处,从而实现了对局部不良地质处的孔壁进行加固,避免了封堵过程中对孔内不良地质区以下部位的封堵工作,简化了封堵工作量,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81633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147221.0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21B49/00 , E21B33/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应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加压注水装置、钻杆、上封隔器、可旋转导流板、电子罗盘以及下封隔器;钻杆,其一端与加压注水装置连通,其另一端与通道转换阀的进水口连通,通道转换阀还包括与进水口选择性连通的第一出水通路、第二出水通路;上封隔器,与第一出水通路连通;可旋转导流板,其包括可转动设置在上下封隔器之间的中心导流管以及设置在中心导流管上的导流叶片,在导流叶片上设置有导流缝,当水流进入到中心导流管中并经导流缝喷出的过程中,导流叶片转动进而带动电子罗盘转动,实现水压致裂缝方向的自动追踪;下封隔器,通过刚性管道与上封隔器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可以同时测量岩体的应力大小和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593092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50494.9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体线位移、角位移的测量方法,包括:步骤1、将三维电子罗盘置入待测柱体的径向截面上,并定义初始坐标系XYZ和罗盘坐标系X`Y`Z`;步骤2、读取三维电子罗盘上的读数,并根据初始坐标系与罗盘坐标系之间的关系,计算柱体轴线单位法向量在初始坐标下的坐标;步骤3、根据步骤2得到的坐标计算柱体轴线单位法向量在初始坐标下的倾角以及其方位角;步骤4、根据柱体的地面固定端与三维电子罗盘所在径向截面之间的距离以及步骤3获得的倾角、方位角计算获得柱体空间线位移,并根据三维电子罗盘读数获取柱体角位移。本发明仅仅通过一个罗盘即可同时测量柱体线位移以及角位移,省时省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655038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86278.8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罗笙 , 董志宏 , 丁秀丽 , 刘元坤 , 韩晓玉 , 周春华 , 肖云华 , 付平 , 艾凯 , 张新辉 , 王斌 , 周朝 , 方丽琴 , 茆金柱 , 杨友刚 , 郭鹏云 , 詹程远
IPC: F42D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炮孔堵塞装置,包括:堵塞体,其设置在炮孔内且用于堵塞炮孔,堵塞体内设置有空腔,在堵塞体内还沿其周向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多个通孔;多个支撑装置,其分别对应地插设在多个通孔中,支撑装置的一端伸入至空腔中,多个支撑装置的端侧在空腔中形成支撑圈;多个弹性限位装置,其沿周向设置在空腔的侧壁上;以及配重体,在其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卡槽,配重体的一端被限位在支撑圈上,配重体还被多个弹性限位装置夹持以使得配重体被限位在空腔中。本发明可有效减小炸药对阻塞物的作用力,进而大大减小冲孔等现象的发生,增强爆破效果提高炸药能力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220455020U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21279748.0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的过滤装置,包括:外套筒,其为中空结构,在外套筒上沿轴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进水通道、内腔以及出水通道,其中,出水通道的直径小于内腔的直径;在使用时,外套筒的进水通道与钻杆连通,外套筒的出水通道与地应力测试装置连接;内套筒,其具有空腔,内套筒的一端开口,其另一端封闭,内套筒的开口端倒扣在出水通道上且固定在内腔的内壁上,在内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多个过滤孔,水流从进水通道流入至内腔中,再从内腔经过滤孔流至出水通道中。本发明能将钻杆水流中的高压胶带、水中的杂质及钻杆内壁上的铁锈等充分过滤掉,从而不影响地应力测试的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220395671U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21399359.1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钻孔地应力测试的剖分式无轴向力回路切换阀,包括阀轴、限位螺帽、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密封圈、第二水路通道、第一水路通道;其中第二阀体与第一阀体螺纹连接,在第二阀体中布设三组密封圈,相邻两组密封圈之间各布设一个水路,其中一个水路与第一水路通道连通,另一个水路与第二水路通道连通;阀轴由高压管路驱动在第二阀体中滑动时,阀轴的内部水路与封圈之间的两个水路处于或联通或闭合状态,进而实现与第一水路通道或第二水路通道的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非垂直向钻孔单管试验时因轴向力无法座封的问题,减少了双管试验的设备数量、提升了试验效率,减少了试验设备损失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