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电离管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10054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80124677.9

    申请日:2008-09-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3C3/41 B03C3/383 B03C3/49 B03C2201/08 B03C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极电离管,其包括具有开口端与闭合端的圆柱形玻璃管。阴极位于其中并且由玻璃管的内表壁包围。阳极包围玻璃管的外表面,其中所述阳极适于与电源的第一导电终端电连通。电绝缘端帽具有用于接收玻璃管的开口端的凹槽,并且所述端帽利用至少一种密封剂固定于玻璃管。具有第一部分的细长的导电终端穿过所述端帽延伸,并且适于与电源的第二导电终端电连通。导电终端的第二部分延伸入玻璃管并且配置用以与所述阴极电连通。

    放电装置以及具有所述放电装置的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847736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610004944.1

    申请日:2006-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3C3/47 B03C3/41 B03C3/60 B03C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放电型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电绝缘体,其形成为板形;放电电极,其具有形成在该电绝缘体上表面的具有预定面积的图案部分和设置于该图案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非图案部分;以及接地电极,其形成于该电绝缘体的下表面。该放电电极和该接地电极分别具有多个突出的尖端。放电电极的尖端在图案部分的两侧朝无图案部分突出,接地电极沿无图案部分纵向延伸预定的长度,接地电极的尖端在其两侧突出,以使放电电极的尖端和接地电极的尖端彼此沿相对的方向突出。这样在增加负离子和氢氧根的产生量的同时减小臭氧的产生量,从而提高空气的净化效率。

    空气净化器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10142A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580029536.5

    申请日:2005-07-22

    Applicant: KAZ公司

    Abstract: 一种改进的用于静电沉积空气净化装置(100)的过滤器元件(125),该过滤器元件(125)包括设置成通过交替的带凹槽塑料薄板(301)和平板电极(305.1-305.3)的叠层的杆电极(126,127)。设置相继的平板电极(305.1-305.3)以交替地与杆电极(126,127)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接触。所述平板电极(305.1-305.3)和杆电极(126,127)可由高阻抗材料例如纸和塑料制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过滤器元件(125)可拆卸地插入空气净化装置(100)的结构(520)。该结构(520)还可在过滤器元件(125)和空气净化装置(100)之间提供可拆卸的电连接(526,527)。因此,用户可容易地拆除并重新安装所述过滤器元件(125)。

    层流静电除尘系统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250C

    公开(公告)日:2003-03-19

    申请号:CN96113254.X

    申请日:1996-08-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3C3/36 B03C3/06 B03C3/12 B03C3/41 B03C2201/10

    Abstract: 一种静电除尘系统100,为了更好地除去亚微米级的微粒而使夹杂微粒的气体实现层流。该系统包括一个外壳105,气体通过其间流到出口110。气体可以是烟气流,它经过入口108进入层流除尘器102,以穿过充电区104。气流与带电微粒再流向收集区106。收集起来的微粒紧接着被收入漏斗112中,或作为可由第二过滤器120除去的结团再混入气流中,之后气流被送至烟囱14,无微粒的气体从该烟囱排放到大气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