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92388B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0680039244.4
申请日:2006-10-23
Applicant: F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2 , H01M2/1606 , H01M4/242 , H01M4/362 , H01M4/383 , H01M4/52 , H01M10/345 , H01M2004/027 , H01M2004/028 , Y02E60/124
Abstract: 镍氢蓄电池的正极板(3)包括氢氧化镍粒子(18)、覆盖氢氧化镍粒子(18)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以钴的平均价数大于2价的钴化合物为主体的覆盖层(19)、和分布于氢氧化镍粒子(18)之间并含有Nb和Y的添加剂(15)、(16)。负极板(4)包括Co含有率在2.0质量%以下的氢包藏合金,隔离层(5)包括具有磺酸基的纤维。碱性电解液含有氢氧化钠,以氢氧化钠作为溶质的主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297432A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680039499.0
申请日:2006-10-23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345 , H01M2/1606 , H01M4/242 , H01M4/32 , H01M4/362 , H01M4/383 , H01M4/52 , H01M10/0431 , Y02E60/124
Abstract: 镍氢蓄电池的正极板(3)包括氢氧化镍粒子(18)、覆盖氢氧化镍粒子(18)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以钴的平均价数大于2价的钴化合物为主体的覆盖层(19)、和分布于氢氧化镍粒子(18)之间的Nb系粒子(15)和Y系粒子(16)。负极板(4)包括Co的含有率在2.0质量%以下的氢包藏合金,隔板(5)包括具有磺酸基的纤维。作为溶质的主体,碱性电解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
公开(公告)号:CN1171349C
公开(公告)日:2004-10-13
申请号:CN00132102.1
申请日:2000-12-13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1606 , H01M2/164 , H01M2/1653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10/42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产生过充电状态的锂蓄电池,以及利用该锂蓄电池不需设保护电路的电池装置。该锂蓄电池是将含有聚偏氟乙烯树脂的隔板放置在中间并配置有可吸附与解吸附锂离子的负极(如石墨)和以含锂金属氧化物(如含锂的钴氧化物)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之后,注入非水电解质而构成的。对这样构成的锂蓄电池即使进行过充电,电池电压也不会上升到给定电压值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8395A
公开(公告)日:1998-04-08
申请号:CN97117024.X
申请日:1997-09-26
Applicant: G·S·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06 , H01M2/18 , H01M10/06 , H01M2300/0011
Abstract: 铅酸蓄电池隔板含有热塑性合成纤维,和耐酸抗氧化的无机填料,其中孔径不小于1μm的孔总体积不大于所有孔总体积的20%,而且最大孔径不大于10μm。
-
公开(公告)号:CN108701795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13831.4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旭化成株式会社
IPC: H01M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13 , H01M2/145 , H01M2/1606 , H01M2/1686 , H01M10/06 , H01M10/08 , Y02E60/126
Abstract: 铅蓄电池用无纺布分隔件包含由再生纤维或合成纤维构成的无纺布。
-
公开(公告)号:CN108146045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810052894.7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赛尔格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卡尔·F·休米斯顿 , 杰拉尔德·P·拉米雷斯 , 迪基·J·布鲁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28 , B01D69/12 , D06C23/04 , H01M2/1606 , H01M2/1686 , Y10T428/24355 , Y10T428/244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纺织相关应用的新颖的经过改良、改进或处理的微孔膜且其优选地由使用加热、压缩和/或粘合剂层压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多孔膜或材料层组成。使用诸如微起绉的技术或处理对本发明的优选层压复合微孔膜进行改进以向层压复合微孔膜中引入永久性的小的规则间隔的褶皱、轮廓、压实、褶裥或折痕,从而实现改良机械强度、弹性和/或回弹性的目的。另外,本发明的微起绉微孔层压膜更优选地具有显著改良的“手感”或柔软性、具有“亲肤”的柔软性和/或在运动期间安静而无摩擦噪音,这可能是在纺织服装、材料或应用中所需要的性能特性或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07946525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316520.3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江苏双登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 , H01M2/1606 , H01M2/16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外置涂层的微孔隔膜,它以微孔隔膜为基材,在微孔隔膜的两平面上分别设有涂层。所述涂层为导电涂层,烘干后厚度为1~5µm。配套的涂层浆料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量下列组分,粘结剂1~10%、分散剂1~5%、溶剂75~87%和碳材料5~20%。所述碳材料选用一维碳材料或二维碳材料的一种或两种组分,一维碳材料包括碳管、碳纤维,二维碳材料包括石墨烯和片状石墨,应用本发明可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本发明适合各种规格的锂离子电池配套,其安装与现有技术隔膜一样,制造商不需要新增投资或变更锂离子电池生产线。
-
公开(公告)号:CN107946517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610893369.9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辉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思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4 , H01M2/1606 , H01M2/16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性绝缘器及其应用的电池,电性绝缘器包括一隔离区域及一支撑区域,支撑区域设置并包覆隔离区域的周缘表面及至少局部的侧表面。所述的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性绝缘器,其设置并接触于电池的活性材料层,由于电性绝缘器在正投影方向上至少完全覆盖其中一活性材料层,因此可使正、负极活性材料层完全隔绝,达到避免内部短路发生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953057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611190397.0
申请日:2016-12-20
Applicant: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1M2/16 , H01M2/14 , H01M10/05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45 , B05D1/02 , B05D1/18 , B05D1/28 , H01M10/0525 , H01M2/1606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功能性膜的制造装置,在功能性膜的制造方法中,将膜依次向包括膜的检查装置在内的多个处理装置搬运,在从规定的处理装置至下一个处理装置即所述检查装置的搬运中,使用一个以上的扩展辊。
-
公开(公告)号:CN104584269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380043390.4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阿莫绿色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86 , H01M2/145 , H01M2/1606 , H01M2/162 , H01M2/1646 , H01M2/1653 , H01M2/166 , H01M10/052 , H01M10/4235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通过将用作支撑部的多孔性基材的孔隙率(孔隙度)设定成与层叠于上述多孔性基材的多孔性高分子网络层的孔隙率(孔隙度)相同或相似,来提高复合多孔性分离膜的离子迁移率特性,并借助多孔性基材来具有断路功能的复合多孔性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其的二次电池。本发明的多孔性分离膜包括:具有第一熔点及第一孔隙度的多孔性基材,起到支撑部的作用,第一多孔性高分子网络层,层叠于上述多孔性基材的一侧面,当与相向的电极紧贴时,起到粘结层的作用,以及由耐热性高分子的纳米纤维形成的第二多孔性高分子网络层,层叠于上述多孔性基材的另一侧面;上述第一多孔性高分子网络层的熔点和第二多孔性高分子网络层的熔点分别高于多孔性基材的第一熔点,上述第一多孔性高分子网络层的孔隙度和第二多孔性高分子网络层的孔隙度分别与第一孔隙度相同或相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