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3055477U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20062494.7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2 , G21C13/0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集流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冷堆,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出口热套管(204)及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堆内构件,反应堆压力容器与堆内构件之间构成有环腔及接通环腔的下腔室,堆内构件内设有上腔体、出口蒸汽腔、集流腔及接通上腔体的混合腔体,上腔体与环腔接通,集流腔与下腔室接通,出口热套管(204)与出口蒸汽腔接通,反应堆压力容器设有接通环腔的进口接管(107)及接通出口热套管(204)的出口接口管(103),混合腔体和出口蒸汽腔均通过燃料组件与集流腔接通。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并通过设计为双流程堆芯结构,避免了过多的流程导致堆芯安全系数降低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03026148U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220735327.X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控制形变的长行程分体式吊篮组件。它包括吊篮筒体、在吊篮筒体下端固定连接的下堆芯板、和设在吊篮筒体内的围板,所述的围板分为三段,围板外设有成形板,由于采用了多段短围板结构,有效减小了围板连接的温差应力,并且便于围板的制造;成形板的设计使得围板因辐射热效应引起的形变减少,在下堆芯板上开有与燃料组件布置对应的冷却剂流道孔,同时开有用于下堆芯板与上堆芯板的对中孔,满足了冷却剂流动冷却的工艺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下堆芯板与上堆芯板对中要求,使得安装更加精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202650566U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20268933.5
申请日:2012-06-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水型核反应堆堆内构件,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堆下腔室冷却剂流量分配的椭球式流量分配器。该流量分配器为等壁厚的半椭球面,半椭球面边缘设置有法兰;半椭球面上均布有若干个流水孔,即相邻流水孔的孔间距相同。所述流水孔方向与法兰面垂直或沿半椭球面的法向,其形状为圆形。该流量分配器的材料为不锈钢。在法兰上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光孔,通过螺栓将流量分配器固定连接在堆芯下板下方。该分配器适用于堆芯测量由压力容器上封头引入,且通过径向支承键实现二次支承的压水型反应堆,其大大简化了反应堆下腔室结构,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性,很好地解决了下腔式冷却剂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3055475U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20062654.8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8 , G21C1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水冷堆堆芯流体出口热套管结构,包括热套管、堆内密封环,热套管一端开口,堆内密封环安装在热套管开口端外表面上,热套管另一端封闭。所述的热套管靠近封闭侧的管壁上设有与压力容器出口接管对应的流体出口。在所述的热套管在开口端与流体出口之间的外壁上还设有挡环,挡环上安装有出口段密封环。所述的热套管的封闭端上还连接有推紧机构。所述的热套管为圆管状。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反应堆出口流体良好的密封,防止出现漏流导致高温流体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壁直接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203026163U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220685455.8
申请日:2012-1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压水堆核电站的一体化堆顶结构部件,具体涉及一体化堆顶结构中的驱动机构(CRDM)通风结构。一种适用于一体化堆顶的CRDM冷却围板及风管组件,它包括冷却围板和冷却风管,冷却风管固定在冷却围板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CRDM冷却围板及风管组件能够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冷却风道,使冷却风均匀的通过CRDM电磁线圈后均匀的到达堆顶围筒上方的一个出风口处,外接通风系统,实现对CRDM的均匀冷却,保证CRDM正常运行时的温度不超过限值。
-
公开(公告)号:CN202736503U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20267195.2
申请日:2012-06-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压水堆堆内构件,具体公开了一种开式管束型长行程连续导向组件。定位座上方设有下折边板,下折边板上方为固定法兰,固定法兰上方设有上折边板,下折边板和上折边板围成上端开口的空间,上折边板和下折边板围成的空间内水平设有层状的固定板。定位座为截面为带圆角矩形的柱体结构,侧壁外加工有凸台,定位座上端的截面与固定板形状相同。矩形定位座省去了与圆形定位结构相配套的定位键等周向定位装置,自身定位良好,即能够防止导向组件周向转动,同时确保控制棒定位准确、抗震抗冲击能力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203055476U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20062746.6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包括围筒(3)及设置在围筒(3)内且与围筒(3)连接的堆芯下板(1),堆芯下板(1)下端面连接有围板(6),围板(6)分隔围筒(3)内区域构成围板(6)内的中央一流程区域及围筒(3)与围板(6)之间的外围二流程区域,堆芯下板(1)设有若干个接通中央一流程区域的流水孔和若干个接通外围二流程区域的进水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提高了结构稳固性,并可实现超临界水冷堆的二流程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203055474U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20062747.0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管板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冷堆,包括压力容器、吊篮筒体、进口接管、出口接管,在吊篮筒体内安装有上支承组件、堆芯上板、以及下管板,在下管板上方安装有与下管板平行的堆芯下板,在上支承组件上安装有多个控制棒导向组件,在堆芯下板与堆芯上板之间安装有多个一流程燃料组件和二流程燃料组件,其中一流程燃料组件经过连通管与压力容器的底部空腔连通,堆芯下板和下管板之间形成的密闭空腔与二流程燃料组件连通。本实用新型出口热套管结构实现了超临界态出口水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壁的隔离,使得压力容器可以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堆内构件的设计实现了超临界水冷堆内的双流程冷却剂循环,提供了清晰的流程通道及合理的流场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203134391U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20062495.1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6 , G21C13/028 , G21C1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腔室筒式超临界水冷堆蒸汽腔结构,主要由筒体(1)以及设置于筒体(1)中的上腔板(2)和下腔板(3)构成,上腔板(2)与下腔板(3)之间的空间由筒体(1)围合形成腔体,所述筒体(1)为悬臂式结构,上腔板(2)直接与筒体(1)的筒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稳定性好,制造和安装难度低,不影响反应堆的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蒸汽腔结构的超临界水冷堆压力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203055473U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20062708.0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322 , G21C5/02 , G21C15/16 , G21C13/0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双流程堆芯的堆内构件,包括吊篮筒体、堆芯下板、集流腔壳体、压紧筒体、堆芯上板、下部支承板及上围板,其中,下部支承板上方的压紧筒体内区域构成上腔体,上围板、下部支承板及堆芯上板三者之间构成混合腔体,下部支承板设有接通上腔体与混合腔体的通水孔。上围板、下部支承板、堆芯上板及压紧筒体四者共同构成一个环形的出口蒸汽腔,压紧筒体连接有接通出口蒸汽腔且穿过吊篮筒体的出口内套管。堆芯下板与集流腔壳体之间构成有集流腔,集流腔壳体设有多个接通集流腔的开孔,吊篮筒体和压紧筒体两者上部均设有周向的开孔。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流程结构,在保证热效率的同时并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