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0870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053545.X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彦 , 陶以彬 , 李庆生 , 李跃龙 , 刘金森 , 周晨 , 龙家焕 , 王德顺 , 张兆丰 , 李官军 , 朱永清 , 余豪杰 , 罗宁 , 桑丙玉 , 李震 , 庄俊 , 张鹏城 , 刘欢 , 白雪锋 , 仇伟杰 , 杨婕睿 , 余万荣 , 丁宇洁 , 马鑫 , 王杰
IPC: G01R31/367 , G01R31/385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移动储能系统串联电池组SOH估计方法包括,令电池组循环充放电并多次暂停放电,期间采集数据构建原始数据集;根据原始数据集提取特征,与原始数据组成特征数据集;采用信息熵方法获取特征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一致性估计结果,并将其与特征数据集合并,组成新特征数据集;构建LSTM模型,用新特征数据集预训练获得基础模型;用其他电池组的少量数据和迁移学习策略进行再训练得到TL‑LSTM模型;将两个模型的输出结果加权求和得到SOH估计结果。本发明不需要特定电压区间作为估计条件,面对不同电池组无需采集大量数据进行重新训练,通过融合两种模型的输出结果,有效提高了估计精度、泛化能力且减小了负迁移的负面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46064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7808.8
申请日:2008-11-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结构制品拉挤成型装置,包括:凹槽工装,所述凹槽工装具有等内壁间距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至少设置有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上设置有用于成型多层结构制品的内层结构的第一成型通孔,所述第二模具上设置有用于成型所述多层结构制品的外层结构的第二成型通孔,所述第一成型通孔和所述第二成型通孔同轴设置。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凹槽工装凹槽上的第一模具、第二模具而构造出的多层结构制品拉挤成型装置,并且运用第一模具第一成型通孔、第二模具第二成型通孔同轴的结构特点,利用该装置能实现制造出来的多层结构制品的截面几何中心保持同轴的目的,从而明显提高了该多层结构制品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734903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810226164.0
申请日:2008-11-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0/02 , C04B30/02 , C04B2103/56 , C04B2111/28 , C04B14/4618 , C04B20/0056 , C04B14/04 , C04B14/40 , C04B14/42 , C04B14/46 , C04B14/4625 , C04B14/4637 , C04B14/4643 , C04B14/465 , C04B14/4656 , C04B14/4668 , C04B16/0691 , C04B20/0048 , C04B20/0052 , C04B40/0028 , C04B40/0071 , C04B14/305 , C04B14/306 , C04B14/307 , C04B14/308 , C04B14/324 , C04B14/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二氧化硅绝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纳米二氧化硅绝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重量百分比为60-100%的纳米二氧化硅粉体、重量百分比为0-35%的增强纤维和重量百分比为0-30%的红外遮光剂混合后放入封闭式搅拌器中;采用干法高速搅拌使封闭式搅拌器中的混合物分散均匀,制成不定型绝热材料,或者通过模压方式制成成型制品绝热材料。采用上述纳米二氧化硅绝热材料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绝热材料,将一定配比的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增强纤维和红外遮光剂混合均匀,制成绝热性能优异的不定型或成型绝热材料,且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制备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环境友好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95917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12170.4
申请日:2025-02-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物资公司 , 湖北工业大学 , 西南大学
Inventor: 李婧祺 , 张晓星 , 应斯 , 袁田 , 付超 , 伍罡 , 崔豪 , 陈希达 , 杨国泰 , 龚宇佳 , 郭建良 , 高飞 , 杨宁 , 贾鹏飞 , 朱家运 , 李震 , 郭子君 , 卫卓 , 吴永康 , 马春晓 , 王琦 , 胡江峰 , 邓先生 , 黄小华 , 唐芳 , 程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差分采集信号的臭氧浓度检测方法及系统,将输入至进气口的待测气体经由第一通道导入测量气室;将输入至进气口的待测气体经由第二通道以及臭氧过滤器导入标准气室;通过紫外线光源照射测量气室和标准气室;通过测量PCB分别测量经过紫外线光源照射的测量气室的第一光学信号,以及标准气室的第二光学信号;基于第一光学信号和第二光学信号确定待测气体的臭氧浓度。本发明提出的气体分析法能够更加及时反映早期放电现象,采用O3作为放电检测特征气体,因臭氧为放电早期产物,且浓度较高,利用其浓度变化开展放电检测能够更加及时反映空气放电现象,将故障控制在早期阶段。
-
公开(公告)号:CN11995834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14084.7
申请日:2025-02-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化学储热装置,该热化学储热装置包括壳体、支撑构件、储热单元以及加热单元。壳体上设有与壳体内腔室连通的进气接口和抽气接口,支撑构件设置在壳体的腔室内,储热单元位于壳体的腔室内,储热单元包括多个盒体和填充在每个盒体内的储热材料,多个盒体分层间隔设置在支撑构件上,加热单元用于向储热单元提供热量,储热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盒体内的导热翅片,导热翅片沿所述盒体的厚度方向分布。通过这样的设置,导热翅片能够深埋在储热材料之中,当储热单元进行放热/储热时,借助导热翅片热量能够从储热材料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快速地传导,加快放热/储热的进行过程,提升了热化学储能装置内的放热/储热的效率和反应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0583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34431.6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热化学储热材料,包括:所述材料的原材料以质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Ca(OH)250~99份、导热增强剂1~50份、表面活性剂1~6份、增稠剂1~3份、乳化剂4~6份。本发明提供的热化学储热材料制备方法中Ca(OH)2和导热增强剂的比为(50~99):(1~50),随着导热增强剂比例的变化,热化学储热材料导热系数呈上升趋势,通过改变Ca(OH)2和导热增强剂的质量比,可实现线性调节导热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5508709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1053545.X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彦 , 陶以彬 , 李庆生 , 李跃龙 , 刘金森 , 周晨 , 龙家焕 , 王德顺 , 张兆丰 , 李官军 , 朱永清 , 余豪杰 , 罗宁 , 桑丙玉 , 李震 , 庄俊 , 张鹏城 , 刘欢 , 白雪锋 , 仇伟杰 , 杨婕睿 , 余万荣 , 丁宇洁 , 马鑫 , 王杰
IPC: G01R31/367 , G01R31/385 , G06N3/096 , G06N3/04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移动储能系统串联电池组SOH估计方法包括,令电池组循环充放电并多次暂停放电,期间采集数据构建原始数据集;根据原始数据集提取特征,与原始数据组成特征数据集;采用信息熵方法获取特征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一致性估计结果,并将其与特征数据集合并,组成新特征数据集;构建LSTM模型,用新特征数据集预训练获得基础模型;用其他电池组的少量数据和迁移学习策略进行再训练得到TL‑LSTM模型;将两个模型的输出结果加权求和得到SOH估计结果。本发明不需要特定电压区间作为估计条件,面对不同电池组无需采集大量数据进行重新训练,通过融合两种模型的输出结果,有效提高了估计精度、泛化能力且减小了负迁移的负面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1348902Y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820123795.5
申请日:2008-11-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7B1/147 , D07B2205/3007 , D07B280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芯及复合芯导线,其中上述复合芯包括碳纤维内层和绝缘纤维外层,所述绝缘纤维外层呈螺纹状包覆在所述碳纤维内层上。上述复合芯导线包括上述复合芯和导电介质,上述导电介质嵌在呈螺纹状的绝缘纤维的纹缝中。上述复合芯,由于采用碳纤维三维织物挤拉成型,且外层缠绕包覆呈螺纹状的绝缘纤维,从而大大提高了复合芯横向的强度和韧性,使其具有很好的抗弯曲能力。上述复合芯导线,由于采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承载力的导线芯,具有拉伸强度大、韧性好、热膨胀系数小和弧垂低等特点;同时,由于复合芯和导电介质接触紧密,因而可以避免由导线变形引起的电晕和电干扰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1302833Y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820123670.2
申请日:2008-11-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芯和导线。该复合芯包括:包含第一纤维的柱状内芯;内芯外侧环向缠绕有第二纤维,形成增韧层。该导线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芯,还包括包覆在增韧层外侧的导电介质层。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第一纤维外侧环向缠绕第二纤维形成复合芯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复合芯横向柔韧性差、易折断的技术问题,环向缠绕的第二纤维可以提高复合芯整体的柔韧性,避免导线在架设过程中受损,且该复合芯内部的第一纤维能够保持复合芯整体的抗拉强度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01300539Y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820124039.4
申请日:2008-11-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结构制品拉挤成型装置,包括:凹槽工装,所述凹槽工装具有等内壁间距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至少设置有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上设置有用于成型多层结构制品的内层结构的第一成型通孔,所述第二模具上设置有用于成型所述多层结构制品的外层结构的第二成型通孔,所述第一成型通孔和所述第二成型通孔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凹槽工装凹槽上的第一模具、第二模具而构造出的多层结构制品拉挤成型装置,并且运用第一模具第一成型通孔、第二模具第二成型通孔同轴的结构特点,利用该装置能实现制造出来的多层结构制品的截面几何中心保持同轴的目的,从而明显提高了该多层结构制品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