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10200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1456282.8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E21B47/002 , E21B47/01 , E21B47/00 , E21B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体结构回转摄像钻杆,包括钻杆,所述钻杆的一端安装有钻头,所述钻杆的外侧边对称套设安装有与所述钻杆相适配的安装环一与安装环二,且所述安装环一与所述安装环二互相适配,所述安装环一与所述安装环二的两侧边均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均贯穿安装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部均贯穿安装有与所述螺纹套相适配的固定螺栓,所述钻杆的外侧边与所述固定螺栓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栓相适配的固定孔,所述安装环一的顶部以及所述安装环二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外侧边均安装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适配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均嵌设安装有强化透明玻璃板,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安装有挡块一与挡块二。
-
公开(公告)号:CN11199758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0915843.X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E21B47/002 , E21B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体钻孔摄像探头居中装置,包括导向头单元,还包括居中单元和环形镜头单元,居中单元包括居中单元壳体和支腿结构,环形镜头单元内设置有钻孔摄像主机,居中单元壳体的侧壁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纵槽,每个纵槽处设置有对应的支腿结构。支腿结构包括被动支腿、滚轮、主动支腿、传动柱、双向伸缩动作筒本发明可以使得探头在孔内保持居中的状态,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镜头磨损。可以通过滚轮提供前进或后退动力,增加探头在翻越孔内石渣等障碍时的越障能力;可以通过支腿结构主动缩回,可以通过孔内因缩孔导致的孔径变窄的区段。
-
公开(公告)号:CN112710279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512991.3
申请日:2020-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C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洞室地质全断面立体扫描成像装置,包括轨道和底板,所述轨道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底板下固定设有数量为四个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均固定设有第一轴承,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均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两端均固定设有移动轮,且所述移动轮均位于所述滑槽内,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传动轴外壁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底板下固定设有第一步进电机。有益效果:能够远程对该装置进行控制,并且移动较为平稳,而且能够对高速摄像机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调节,从而能够大大的提升洞室表面特征的综合捕获能力,同时还能够获取底板的水平度和方向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250269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51688.7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E21B47/002 , E21B47/017 , E21B10/44 , E21B17/043 , E21B17/00 , B32B33/00 , B32B27/02 , B32B27/06 , B32B27/32 , B32B27/12 , B08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摄像头岩体结构摄像钻杆,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转动连接有钻杆本体,所述钻杆本体底端安装有钻头,所述钻杆本体外表面上套设有呈圆柱状设置的玻璃套筒,所述玻璃套筒内放置有红外线摄像头,所述红外线摄像头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玻璃套筒的外侧面竖向滑动设置有刮环,所述刮环内壁与所述玻璃套筒的外侧面相接触。有益效果:刮环损坏时,可进行更换,避免刮环损坏后无法正常刮除泥土,钻头外表面均设有耐高温层,提高钻头的耐高温性能,提高钻头使用寿命,玻璃套筒可拆卸套设在钻杆本体上,当玻璃套筒内放置有红外线摄像头损坏时,需要进行维修,因此拆卸玻璃套筒,便于维修红外线摄像头。
-
公开(公告)号:CN110360963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10661788.3
申请日:2019-07-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摄像技术的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描述方法,获取孔壁展开全景图;获取岩体结构面下壁面的轮廓线;拟合出结构面拟合线,获得岩体结构面下壁面的基准平面,以及岩体结构面的倾向和倾角;获取轮廓线展开曲线;获取拼接轮廓线;获得设定采样长度与设定采样精度的基准轮廓线;根据每个基准轮廓线段的分形维数形成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玫瑰图,并以此来描述岩石结构面三维粗糙度。本发明可以很好描述岩体结构面的三维粗糙度信息,解决了深部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信息难以获取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270831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710655374.0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B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内空区立体轮廓高精度扫描探测方法,获得不同深度的扫描平面上的扫描点的坐标以及扫描线的长度;设定圆柱投影面;对投影圈上的投影点进行插入补偿;对于位于不同深度的扫描平面且对应的扫描线角度相同的扫描点进行插入补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孔内空区立体轮廓高精度扫描探测装置,包括孔内探测器;孔内探测器包括标定部、扫描部和密封的壳体;标定部包括标定激光传感器、平面透射板、平面反射板和直线电机;扫描部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步进电机、电子罗盘、旋转腔体和扫描激光传感器;本发明在孔内空区探测的深度、环境、广度和精度等方面都得到显著提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915640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266649.2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K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图像结构面自动识别与参数提取方法,步骤是:A、描述特征信号:在钻孔图像中,提取每行像素点中的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点坐标;B、划分结构面区域:根据合成信号的整体均值与局部均值构成自适应区域变化的阈值,并二值化合成信号以进行区域划分;C、匹配模板正弦函数:根据已知模板正弦函数,依次迭代匹配模板正弦函数;D、筛选正弦曲线:根据每一个位置构成的正弦曲线匹配值信号的最大值点或极大值点来筛选正弦曲线;E、再匹配与精确化:根据已获的位置、倾向、倾角,在特定波动范围内进行再匹配筛选;F、参数提取与转化。方法简单易行,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一次性完成所有结构面的自动识别与参数提取。
-
公开(公告)号:CN105507876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510926846.2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力解除法的钻测一体化装置,包括筒状的解除孔钻头部件,还包括脱离控制部件和测量孔钻头部件,解除孔钻头部件包括筒状的钻杆,钻杆内侧设置有传动齿,钻杆底部设置有解除孔钻头,测量孔钻头部件包括柱状的外壳,外壳的上套设有环形定位部,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测量孔钻头,测量孔钻头的上部套设有楔形钻头,楔形钻头包括筒状的连接柱和连接柱下方的锥形头,脱离控制部件包括限位环,还包括设置在限位环上的长限位插销和短限位插销,本发明实现钻测一体化过程;解决了解除应力法的复杂操作过程和低测量深度问题,使测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对测试环境的要求显著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04915640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66649.2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K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00503 , G06K9/0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图像结构面自动识别与参数提取方法,步骤是:A、描述特征信号:在钻孔图像中,提取每行像素点中的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点坐标;B、划分结构面区域:根据合成信号的整体均值与局部均值构成自适应区域变化的阈值,并二值化合成信号以进行区域划分;C、匹配模板正弦函数:根据已知模板正弦函数,依次迭代匹配模板正弦函数;D、筛选正弦曲线:根据每一个位置构成的正弦曲线匹配值信号的最大值点或极大值点来筛选正弦曲线;E、再匹配与精确化:根据已获的位置、倾向、倾角,在特定波动范围内进行再匹配筛选;F、参数提取与转化。方法简单易行,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一次性完成所有结构面的自动识别与参数提取。
-
公开(公告)号:CN103362495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308144.9
申请日:2013-07-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E21B47/002 , G02B2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内全景像对立体成像方法,包含了基本原理,方法,优化设计和算法实现。根据立体成像的基本原理,利用双锥面镜的光学变换器件、成像装置和空间定位的技术组合,提出成像装置的包含定位信息的360°钻孔孔壁全景像对图像的成像方法;通过对孔内全景像对成像原理的理论分析,推导出全景像对图像的解算公式,并针对相关技术的参数和布局设计进行优化分析,建立相应的软件算法;针对算法实现的关键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并编制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流程框图。本发明解决了孔内全景、立体探测的难题,为孔内精细化探测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实现了钻孔摄像技术的突破性和实质性进展,具有显著的科学意义和经济实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