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6668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81822.2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绝缘材料吸水率测量方法,先通过切除待测绝缘材料的上下表面形成预设厚度的中间层,将中间层制备为试样片。再将试样片在规定温度下的空间干燥一定时间,再将干燥完成的试样片冷却至第二预设温度,再进行称重获取第一称重数据,其中第二预设温度与称重环境的空间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2℃。完成第一次称重的试样片则再放在规定湿度以及温度下的空间吸水一定时间,再进行称重获取第二称重数据,其中空间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2℃。最终通过第一称重数据以及第二称重数据来计算待测绝缘材料的吸水率。该方法简单高效,能够准确对绝缘材料进行吸水率测量,为绝缘材料提供可靠有效的评价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983846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810642195.8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5D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质参数的测控方法,包括:将容器内部环境抽为真空环境,将待测介质注入容器中;观察和控制液气量,使用传感器采集容器内部的温度和压强,发送至测控仪表,并上传至检测控制模块;测控仪表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对容器内环境进行反馈;将容器内部环境恢复为标准大气压,取出待测介质。本发明公开的介质参数的测控方法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时且同时获取容器内上层蒸汽和底层液体的参数,无法对待测介质进行反馈控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250993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082417.9
申请日:2020-10-1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脂环族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20%~30%的环氧树脂、18%~25%的酸酐类固化剂、0.2%~0.3%的胺类促进剂、28%~35%的硅微粉、18%~25%的氢氧化铝和1%~8%的纳米复合材料,所述纳米复合材料为偶联剂改性纳米氧化铝和偶联剂改性纳米氧化硅,所述偶联剂改性纳米氧化铝和偶联剂改性纳米氧化硅的重量比为(1~4):(1~4)。本发明的脂环族环氧树脂绝缘材料通过搭配环氧树脂、酸酐类固化剂和胺类促进剂,并且结合偶联剂改性纳米氧化铝和偶联剂改性纳米氧化硅作为纳米复合材料,显著改善了脂环族环氧树脂绝缘材料的耐湿热和耐紫外老化性能,提高了脂环族环氧树脂绝缘材料的使用寿命,作为户外绝缘子材料应用时,提高了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16201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0977812.7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5/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绝缘子缺陷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热波成像所得到的不同时刻下复合绝缘子表面的温度分布数据;根据所述温度分布数据检测所述复合绝缘子是否存在缺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绝缘子缺陷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快速精准地对复合绝缘子的缺陷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03440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45198.1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晶闸管电压监测板的污秽失效测试方法,包括:模拟换流站阀厅电气设备的实际污秽程度,对待测晶闸管电压监测板的表面进行涂污。调整当前的环境相对湿度为预设的初始环境相对湿度,并对所述待测晶闸管电压监测板进行加压测试,记录所述待测晶闸管电压监测板发出回报信号时刻的脉冲宽度和对应的电源电压幅值。判断所述脉冲宽度和电源电压值是否均满足标准范围值;若是,则根据预设调整量调整所述初始环境相对湿度,再次进行加压测试;若否,则判定所述待测晶闸管电压监测板在当前的环境相对湿度下已失效,并结束污秽失效测试。本发明实施例能在预设污秽程度下确定晶闸管电压监测板的失效湿度,为其污秽失效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40336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94040.X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L23/44 , H01L23/473 , H01L23/427 , H01L23/49 , H01L23/02 , H01B3/20 , H01L25/07 , H02M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流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浸没式换流阀装置,包括壳体、接线端子以及换流阀组件,所述换流阀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腔,所述空腔灌注有绝缘液体,以使所述换流阀组件浸没在所述绝缘液体内,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换流阀组件电气连接,所述接线端子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将所述换流阀组件浸没在所述绝缘液体内,在该换流阀装置工作过程中,利用所述绝缘液体直接带走所述换流阀组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接线端子连接外界设备,所述绝缘液体的绝缘性能比空气还好,只需更小的距离便可以实现绝缘要求,所述壳体同时对所述换流阀组件起到保护作用,不需要建立阀厅,节省了大量安装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898384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642195.8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5D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质参数的测控方法,包括:将容器内部环境抽为真空环境,将待测介质注入容器中;观察和控制液气量,使用传感器采集容器内部的温度和压强,发送至测控仪表,并上传至检测控制模块;测控仪表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对容器内环境进行反馈;将容器内部环境恢复为标准大气压,取出待测介质。本发明公开的介质参数的测控方法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时且同时获取容器内上层蒸汽和底层液体的参数,无法对待测介质进行反馈控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645640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649874.8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板装置,包括加热板本体和加热装置,加热板本体包括第一加热面板、第二加热面板以及围板,第一加热面板和第二加热面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控制器以及设于空腔内的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其中,第一加热线圈的功率小于第二加热线圈的功率;第一加热面板相对第二加热面板的一表面为第一受热表面,第二加热面板相对第一加热面板的一表面为第二受热表面;多个第一加热线圈均匀分布在第一受热表面和第二受热表面上;至少一个第二加热线圈设于空腔的中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优化现有铸铝加热板的结构,使其能够用作功率密度较大的加热板,并适应于相变散热特性研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散热测试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7271872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619880.4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12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缺陷类型统计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实时的直流及交直流复合电压下油纸绝缘局部放电信号;提取所述局部放电信号中包括的相邻两次放电之间的时间间隔、放电量和放电次数信息,其中,所述相邻两次放电之间的时间间隔包括当前放电脉冲与前一次放电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当前放电脉冲与下一次放电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所述相邻两次放电之间的时间间隔、放电量和放电次数信息,构建所述直流及交直流复合电压下油纸绝缘局部放电的统计参数表。本发明以相邻两次放电之间的时间间隔代替交流中相位的特征参量值,并结合传统参量放电量和放电次数构成统计参数表,从而可以判断换流变压器内部结构中是否存在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4733137B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10089909.3
申请日:2015-02-2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金属附件腐蚀极端地区用直流盘形悬式瓷和玻璃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包括钢脚11、水泥12、保护锌套13、有机保护套41,所述有机保护套4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保护锌套13与所述水泥12的交界处,所述有机保护套41的内环面的两侧与所述保护锌套13紧密结合,所述有机保护套41与所述伞形增厚型锌套42接触的内环面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与所述伞形增厚型锌套42的伞面角度相同,所述有机保护套41的内环面与所述保护锌套13的外表面采用平滑过渡的方式粘接;所述保护锌套13和所述有机保护套41均安装于所述钢脚11上,从而实现将腐蚀部位由原来承受机械应力的钢脚11与水泥12交界处转移到保护锌套13不承受机械应力的外露部分,避免锌套与水泥12胶合剂之间的粘结特性下降,进而保证了绝缘子的机械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