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0465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0884746.3
申请日:2021-08-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叶片型面超声强化的装置,属于精加工领域。上六自由度平台与固定模块固定连接、中间连接板与上超声加载模块的六维力传感器固定连接,下超声加载模块的六维力传感器安装固定在固定模块上方,直线驱动模块安装在固定模块的上安装平台上,旋转驱动模块固定连接在直线驱动模块的下方,下六自由度平台与旋转驱动模块固定连接,叶盘装夹模块的中间连接件与下六自由度平台的平台II的上端固定连接。优点是上六自由度平台能够调整超声加载模块在六维自由度方向上的位姿,下六自由度平台能够调整叶盘加载模块在六维自由度方向上的位姿,可始终保持所述上、下超声加载模块的的轴线与叶片外法线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535619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890173.X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密科学仪器领域,更确切地说,它涉及一种大型立壁装置力学性能测试仪。本装置是面向大型立壁装置(例如大型储油罐外壁、压力熔炉外壁以及核电站外壁等)的压痕测试技术,在长时间服役工况下大型立壁装置的力学性能退化、疲劳损伤和应力腐蚀开裂最终导致装置失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服役工况下(不停止工作状态)对大型立壁装置进行现场测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评估大型立壁装置力学指标,准确求解硬度、弹性模量、磨损性能、摩擦、蠕变、屈服强度、残余应力、断裂韧性等力学参量,本装置设计能够在大型立壁装置上移动到测试区域进行准确测量力学参数,为服役工况下大型立壁装置力学测试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97048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231757.8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弯与高压加载耦合原位XAS测试装置,包括架体、加压舱和载荷施加装置;架体包括底座和上框架,加压舱内部设有试验腔,载荷施加装置包括第一水平载荷施加装置、第二水平载荷施加装置、竖直载荷施加装置,分别固定在上框架上;第一水平载荷施加装置和第二水平载荷施加装置通过加压舱两端的水平通孔伸入到试验腔,竖直载荷施加装置通过加压舱的竖直通孔从上方伸入到试验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拉弯与高压加载耦合原位XAS测试方法,从实现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服役性能精准测试的原理方法出发,搭建高压加载、拉弯耦合加载、材料力学性能原位测试核心模块,实现对拉弯加载与高压加载耦合的材料力学行为与使役性能的精准原位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445764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810244210.3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tewart平台的主动柔顺控制策略,属于Stewart平台的控制领域。以六维力传感器作为采集元件、通过神经网络实现的Stewart平台的主动柔顺控制策略。结合轨迹规划和神经网络,可以在平台设计参数未知的情况下,得出平台运动轨迹与输出载荷间的关系模型。再将期望对试件施加的载荷输入模型后,即可获得使试件达到预期载荷时平台的运动轨迹,进而通过位移控制实现Stewart平台以载荷为参量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传统针对Stewart平台的控制中的复杂解耦与耦合问题,且控制策略的设计无需设备的先验信息,容错率高,不受装配误差、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205116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89452.5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属于材料高低温力学性能测试领域。包括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高温环境构建单元和低温环境构建单元,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通过基座与外部安装平台刚性连接,通过滚轮与外部导轨配合,实现装置整体沿导轨方向上的自由移动;高温环境构建单元通过连接棒与前、后固定组件连接;低温环境构建单元通过冷媒管Ⅰ~Ⅳ与前、后固定组件连接。优点在于:可灵活集成各种高分辨率原位成像设备,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表面宏微观形貌的原位监测;可集成一种或多种力学加载设备,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单一及复合载荷的加载;可集成真空/惰性氛围组件,实现真空/惰性氛围环境的构建。
-
公开(公告)号:CN111125952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298805.8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及设计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弯曲疲劳性能、耐久性测试领域。试样呈“H”型,其端部 处设四个厚度为 、带半圆柱面的台肩。设计方法首先确定材料参数及部分几何尺寸,然后基于超声三点弯曲试样的谐振长度解析公式计算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谐振长度,建立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三维模型,计算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固有频率,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不断修正,使试样弯曲模态对应的频率在 内。填补了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设计的空白,丰富了超声疲劳试验的试样类型,为材料在拉伸-高频弯曲振动等接近实际服役工况下的超高周疲劳性能测试、寿命预测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579404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61743.0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复杂机械载荷下材料力学性能原位测试仪器与方法,属于精密科学仪器领域。该仪器的支撑框架模块用于实现对仪器各功能模块的稳定支撑与有效隔振;高频疲劳加载模块用于实现对被测试样的高频疲劳加载;静动态机械载荷加载模块用于实现对被测试样的静动态拉伸/压缩/弯曲载荷的组合加载;高/低温加载模块用于实现对被测试样由低温到高温的变温环境加载;原位监测模块可根据实际测试需要集成表面变形损伤测量组件、三维应变测量组件、微观组织结构测量组件以及内部损伤探测组件,进而实现对被测试样微观力学行为、变形损伤模式与性能演化规律的并行精准原位测量。具有载荷环境复杂、测试内容丰富、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298362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319493.3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人的复杂曲面自动贴双面胶带装置,属于机械领域。整体安装在机器人上,通过机器人控制其运动,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在平面产品上粘贴双面胶,还可以实现在复杂曲面产品上粘贴双面胶;当在复杂曲面上粘贴双面胶时,机器人控制三位五通电磁阀断电,气缸两端接空气,伸出杆处于自由状态,前压紧轮在拉簧Ⅰ的作用下能很好适应复杂曲面,并将双面胶严实的贴到复杂曲面上,后压紧轮在拉簧Ⅱ的作用下再将其压实;切断胶带时,辅助轮在调节弹簧作用下和支撑轮紧紧压住双面胶,防止双面胶松开、脱落,保证顺利完成切断胶带的操作。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曲面自适应性很好,粘贴的双面胶均匀且贴合紧密。
-
公开(公告)号:CN10813219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810078894.4
申请日:2018-01-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多载荷加载原位测试装置,属于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领域。包括高温加载模块、多载荷加载模块、原位观测模块、支撑模块,所述多载荷加载模块与高温加载模块耦合,在高温环境下对防热复合材在的多种载荷加载方式下力学性能进行测定。高温加载模块由加热炉实现最高2500℃的温度加载,与之耦合的多载荷加载模块由电动缸和液压缸提供加载动力,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测试试件;原位观测模块由数字散斑和高速相机组成,实现试验过程实时动态原位观测。优点在于: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载荷加载测试方法多样化,可实现防热复合材料在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下多种载荷加载类型试验。为材料高温力学行为和服役提供了有效的测试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7703012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982770.4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3/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54 , G01N2203/0051 , G01N2203/0082 , G01N2203/0226 , G01N2203/0228 , G01N2203/0676 , G01N2203/06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温可转位微纳米压痕测试装置,属于精密仪器领域。包括工作台转位基座、高低温工作腔和压头驱动/进给机构三个部分,高低温工作腔安装在工作台转位基座的L型安装板上,压头驱动/进给机构安装在工作台转位基座的设备基座上;工作台转位基座主要是用来实现工作台转位动作和做整机支撑,高低温工作腔可以给试件测量过程提供连续变温的环境氛围,并且能隔绝外界干扰,压头驱动/进给机构主要实现压头在竖直方向上的进给动作,并通过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获得测量数据。优点在于:测量结果精确、测量范围广、结构紧凑,大大促进了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及其装备的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