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96174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510086646.0
申请日:2015-02-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3G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双片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线性驱动单元。包括单驱动片、连接块、独立驱动电极;所述单驱动片包括上表层电极、聚合物基膜和下表层电极,上下表层电极位于聚合物基膜的两侧,所述上下表层电极上开有将电极分割成“+”、“‑”交错分布的沟槽,上表层电极上的沟槽与下表层电极上的沟槽呈十字交叉,上表层电极与上表层电极的相同极通过连接电极连接;两个单驱动片的两端通过连接块连接,且在端部连接独立驱动电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线性运动形式的驱动器,增强了IPMC的力输出值;为组合叠加的优异性能的驱动器提供了单元基础;工艺操作简单,能够方便的制备,可重复性高;不需要额外的设备与仪器投资,节约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799200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0939602.7
申请日:2017-10-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藻酸钠/多壁碳纳米管电极膜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经过逐次交联的多壁碳纳米管水分散液与海藻酸钠按照一定摩尔比进行掺杂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经过超声波清洗与高温退火处理后生成海藻酸钠/多壁碳纳米管电极膜,包括多壁碳纳米管的逐次分散、液相化学反应、超声波清洗与高温退火处理四个步骤。本发明绿色环保,成本低廉,步骤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产生的海藻酸钠/多壁碳纳米管电极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与很高的强度及柔韧性,可以用来代替传统电极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6916323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146830.9
申请日:2017-03-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5/18 , C08J2305/08 , C08K7/24 , C08K2201/011 , C08L5/08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掺杂多壁碳纳米管的壳聚糖生物凝胶膜的制备工艺方法。本发明将一定量的壳聚糖溶液和体积分数为2%的乙酸溶液混合,水浴加热搅拌,充分溶解后加入甘油,再加入一定量的已经分散好的多壁碳纳米管水分散液并搅拌至充分混合,再将此溶液均匀流延到涂有吐温80的玻璃模具中,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震荡脱泡后,放在干燥箱中干燥从而获得壳聚糖生物凝胶膜。本发明的壳聚糖分子中带有游离的氨基,在酸性溶液中易成盐,呈阳离子性质。壳聚糖随其分子中含氨基数量的增多,其氨基特性越显著,具有许多生物学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760677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145346.5
申请日:2015-03-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H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仿生鱼尾推进器。包括基座部分、摆动推进部分和仿肌肉驱动部分;所述基座部分具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第一柔性筋;所述摆动推进部分的前端为柔性躯干、尾端为柔性尾鳍,所述柔性躯干的两侧设置第二柔性筋,所述第二柔性筋呈对称分布;所述仿肌肉驱动部分为拉伸肌肉单元;柔性躯干的前端配合连接于支撑板上,所述拉伸肌肉单元连接于第一柔性筋与第二柔性筋之间。本发明结构构成简单,驱动灵活,摆动推进部分与仿肌肉驱动部分直接组合通过柔性筋构成一个驱动传动系统,实现了驱动传动的一体化,同时,缩短了传动链,提高了传动效率;驱动无噪声,通过摆动方式进行水下推进,降低了对周围水域的扰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696174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086646.0
申请日:2015-02-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3G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G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双片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线性驱动单元。包括单驱动片、连接块、独立驱动电极;所述单驱动片包括上表层电极、聚合物基膜和下表层电极,上下表层电极位于聚合物基膜的两侧,所述上下表层电极上开有将电极分割成“+”、“-”交错分布的沟槽,上表层电极上的沟槽与下表层电极上的沟槽呈十字交叉,上表层电极与上表层电极的相同极通过连接电极连接;两个单驱动片的两端通过连接块连接,且在端部连接独立驱动电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线性运动形式的驱动器,增强了IPMC的力输出值;为组合叠加的优异性能的驱动器提供了单元基础;工艺操作简单,能够方便的制备,可重复性高;不需要额外的设备与仪器投资,节约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613877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86647.5
申请日:2015-02-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B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测试IPMC线性驱动单元位移输出的装置与测试方法。水平方形底板的两端各固定一个支撑座,两个光滑的滑轨贯穿两个支撑座的两端,倒T型片的水平段置于两个滑轨底侧,倒T型片的垂直段位于两个滑轨之间,待测IPMC线性驱动单元片的一端与一个支撑座的内侧连接、另一端与倒T型片连接,与IPMC线性驱动单元片连接支撑座上安装L型的支架,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固定在L型的支架,另一个支撑座上安装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本发明针对于IPMC线性驱动单元的位移进行测试,能够实现IPMC线性驱动单元的规则直线运动,满足实验测量要求;本发明的测试原理简单、直观,能够测量出IPMC线性驱动单元的位移值,测量结果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204495285U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20115016.7
申请日:2015-02-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B1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测试IPMC线性驱动单元位移输出的装置。水平方形底板的两端各固定一个支撑座,两个光滑的滑轨贯穿两个支撑座的两端,倒T型片的水平段置于两个滑轨底侧,倒T型片的垂直段位于两个滑轨之间,待测IPMC线性驱动单元片的一端与一个支撑座的内侧连接、另一端与倒T型片连接,与IPMC线性驱动单元片连接支撑座上安装L型的支架,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固定在L型的支架,另一个支撑座上安装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针对于IPMC线性驱动单元的位移进行测试,能够实现IPMC线性驱动单元的规则直线运动,满足实验测量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原理简单、直观,能够测量出IPMC线性驱动单元的位移值,测量结果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204553132U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20114945.6
申请日:2015-02-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3G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双片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线性驱动单元。包括单驱动片、连接块、独立驱动电极;所述单驱动片包括上表层电极、聚合物基膜和下表层电极,上下表层电极位于聚合物基膜的两侧,所述上下表层电极上开有将电极分割成“+”、“-”交错分布的沟槽,上表层电极上的沟槽与下表层电极上的沟槽呈十字交叉,上表层电极与下表层电极的相同极通过连接电极连接;两个单驱动片的两端通过连接块连接,且在端部连接独立驱动电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线性运动形式的驱动器,增强了IPMC的力输出值;为组合叠加的优异性能的驱动器提供了单元基础;工艺操作简单,能够方便的制备,可重复性高;不需要额外的设备与仪器投资,节约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4548460U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20184959.5
申请日:2015-03-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H1/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仿生鱼尾推进器。包括基座部分、摆动推进部分和仿肌肉驱动部分;所述基座部分具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第一柔性筋;所述摆动推进部分的前端为柔性躯干、尾端为柔性尾鳍,所述柔性躯干的两侧设置第二柔性筋,所述第二柔性筋呈对称分布;所述仿肌肉驱动部分为拉伸肌肉单元;柔性躯干的前端配合连接于支撑板上,所述拉伸肌肉单元连接于第一柔性筋与第二柔性筋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构成简单,驱动灵活,摆动推进部分与仿肌肉驱动部分直接组合通过柔性筋构成一个驱动传动系统,实现了驱动传动的一体化,同时,缩短了传动链,提高了传动效率;驱动无噪声,通过摆动方式进行水下推进,降低了对周围水域的扰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4546555U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20180769.6
申请日:2015-03-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25J1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多自由度仿生关节,包括运动部件、支撑部件和驱动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上端是凹形关节面、侧端设置凸节,所述运动部件的下端是球形体,且所述球形体配合安装在所述凹形关节面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连接球形体与凹形关节面的六根柔性丝、连接凸节与运动部件的两组旋转肌肉单元和对称设置在支撑部件上部边缘与运动部件之间的四组拉伸肌肉单元,所述两组旋转肌肉单元对称设置在凸节的两侧,六根柔性丝中的一根设置在凸节的中间位置、另外五根沿周向均匀设置在凸节对面的一侧的对应位置。本实用新型无驱动噪声产生,仿生关节是由人工肌肉直接驱动而完成运动,缩短了能量传动链,驱动效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