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8670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910506023.2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9 , H01M10/6563 , H01M10/6551 , H01M10/6562 , H01M10/6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热量管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相变材料的动力电池散热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利用离子液体相变材料吸收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并用导热件将所述离子液体相变材料吸收的热量传递至风冷箱;然后通过风冷箱内的空气流动将风冷箱中的热量导出。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散热方法基于离子液体相变材料,通过离子液体相变吸收电池工作或异常条件下产生的热量,再通过翅片和风冷相结合的方式将热量迅速移出,恢复离子液体相变材料的蓄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07663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910507633.4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静态混合输送装置。该装置包括输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管一端的第一物料入口(1)和第二物料入口(2),其中,所述输送管包括沿输送方向连通设置的第一方向流道(3)和第二方向流道(5),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通过流道连接部(4)与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连通;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的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本发明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不需要借助搅拌或喷射器等机械电气设备即能快速完成两种物料的快速混合,提高了混合的效率,并且降低了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717893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223487.2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C01B15/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过氧化氢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氧化装置和方法。本发明的氧化装置包括氧化塔(4)和氧化液受槽(7);其中,所述氧化塔(4)通过气体供给单元(3)供给含氧气体,通过氢化液入口(1)导入氢化液,用于将所述氢化液和所述含氧气体进行氧化反应得到含过氧化氢的氧化液,并将所述氧化液通过氧化液导出管(6)导出并储存在所述氧化液受槽(7)中。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保障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合理利用了氧化液受槽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并且可以减少VOCs的排放,提升装置的环保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171755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224188.0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烯烃粉尘料仓燃爆安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石油化工安全技术领域。所述聚烯烃粉尘料仓燃爆安全控制系统包括:浓度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料仓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和可燃粉尘浓度;气体吹扫装置,用于对料仓内的气体进行吹扫;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监测的料仓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和可燃粉尘浓度,确定高于某一设定阈值时,控制装置发出报警且所述气体吹扫装置进行吹扫。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时监测粉尘料仓内可燃气体浓度和可燃粉尘浓度,当其超过阈值时通过气体吹扫装置对料仓进行气体吹扫和惰化,能够有效抑制粉尘爆炸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1714922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224169.8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B01D11/00 , B01J19/00 , C01B15/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急处理装置及包括其的双氧水生产装置。所述应急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存储室(2)和第二存储室(3)以及分离组件,第一存储室(2)上连接有引流管(1)以接收包括第一相和第二相的排出液,第一存储室(2)的上部敞开且第二存储室(3)封闭,第一存储室(2)中的第一相通过分离组件被排出至第二存储室(3)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流管引入至第一存储室中的排出液在敞开环境下,快速分解时产生的大量气体能够迅速扩散,能够避免发生爆炸等现象,且通过分离组件将排出液中的第一相单独排出至第二存储室中,从而能够回收利用第一相或者是集中处理第一相。
-
公开(公告)号:CN11045146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10426719.X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C01B15/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氧水氧化残液的回收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氧化残液杂质含量高、处理难度大、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双氧水氧化残液的回收方法,双氧水氧化残液从吸附罐上部进入吸附罐,所述吸附罐至少分为三层,从上到下依次为活性炭层、阳离子交换树脂层、阴离子交换树脂层;吸附罐底部设有氧化残液出口管线,氧化残液出口管线的物流中,有机碳质量含量小于50ppm,金属离子质量含量小于0.5ppm,阴离子质量含量小于0.5ppm;吸附罐上设置温度高联锁,温度超高后,关闭双氧水氧化残液进口管线阀门,打开氮气管线和紧急排放管线,排出双氧水,保证吸附罐的安全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氧化残液回收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01748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810018855.5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F23G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点火处理氢化驰放气的安全排放处理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氢化尾气直接排放而导致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自点火处理氢化驰放气的安全排放处理方法,芳烃氢化系统驰放气经气液分离器分离后,气相进入尾气处理器,最终达标排放;所述尾气处理器采用文丘里式设计,内有阻火丝网,气体排放时,通过压力吸入空气,在出口段形成混合区,尾气处理器出口设点火头,氢气排放时自动点火,将氢气除去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处理含氢驰放气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197052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0546332.9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F27D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化工加热炉的安全控制方法,当物料温度指示仪检测到流出物料的温度降低时,则物料温度指示仪将信号传至控制器,控制器判断是否有风机停车信号和空气流量降低信号,若无相关信号,则按原流程进行燃料流量增加的操作;若控制器判断存在风机停车信号或空气流量降低信号中的任一个信号,则不增加燃料流量,若只存在空气流量降低信号,则根据空气流量降低指标,相应降低燃料气流量。风机停车和空气流量降低两种控制系统组合使用,可保证一种控制失效的情况下,还有另外一种安全控制措施保证加热炉安全,防止发生闪爆事故,可大大提升了加热炉的本质安全化水平,减少非计划停车,保证加热炉的安全平稳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178592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610546379.5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B01D15/04 , C01B15/023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氧水吸附纯化的安全控制系统及安全控制方法,吸附罐内布置有树脂床层,吸附罐内布置有多个温度检测仪,多个温度检测仪与一温度报警器通信连接,该温度报警器与一温度联锁器通信连接;吸附罐上部设置有紧急冷却水管路,紧急冷却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吸附罐下部设置有双氧水退料管路,双氧水退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均与温度联锁器通信连接。在吸附罐顶部、底部和中部设置压力监测,当压力超高时报警;设置紧急冷却水管线,冷却水为除盐水,温度联锁器启动时,关闭第三控制阀,打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注入脱盐水并尽快排出设备,避免了吸附罐在极限条件下发生爆炸,有效的保证了蒽醌法双氧水生产过程的整体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205341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1168460.0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G05D2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MRad数据测试装置,涉及化学品储存运输安全技术领域。TMRad数据测试装置包括恒温烘箱、用于安放测试样品的容器、数据处理器,还包括内部加热部件及控制器。内部加热部件置于所述用于安放测试样品的容器内。控制器分别与内部加热部件和数据处理器连接。通过设置的内部加热部件及控制器的共同作用,可以实现样品中心的快速升温平衡及温度检测,从而避免了测试过程中由于测试样品中心和样品壁面存在较大温差而造成的TMRad测试数据不准确及存在系统误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