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69917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19047.2
申请日:2012-10-2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储能系统的双向升降压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升降压直流变换器包含在储能系统中,双向升降压直流变换器包括输入电容Ci、滤波电感Lm、晶体管S1、晶体管S2和输出电容C0;储能系统的电池正极连接输入电容Ci正极以及滤波电感Lm一端;滤波电感Lm另一端连接晶体管S1漏极和晶体管S2源极的公共点;晶体管S2漏极连接输出电容C0的正极以及储能并网逆变器的输入侧正极;储能并网逆变器输入侧负极连接输出电容C0负极、晶体管S1的源极、输入电容Ci负极以及电池负极。本发明的双向升降压直流变换器具有功率双向功能,在大容量时,将多台同型号的直流变换器并联使用,以满足各种电网系统对功率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811455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610147036.1
申请日:2016-03-15
发明人: 胡金杭 , 李官军 , 陶以彬 , 桑丙玉 , 杨波 , 张宇 , 余豪杰 , 刘欢 , 冯鑫振 , 周晨 , 李跃龙 , 朱红保 , 鄢盛驰 , 侯书毅 , 曹远志 , 崔红芬 , 庄俊 , 卢俊峰 , 孙博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特性的光储一体化控制系统,系统包括:发电单元依次与直流变换单元和交流变换单元连接,测量单元分别与发电单元和直流变换单元之间的连接线、直流变换单元和交流变换单元之间的连接线、交流变换单元与输电线路之间的连接线以及光储一体化控制单元连接,光储一体化控制单元分别与控制处理单元和虚拟同步发电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处理单元与直流变换单元连接,虚拟同步发电控制单元与交流变换单元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能够将光伏与储能发电单元以在直流侧汇集的方式,提高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且采用虚拟同步发电特性的控制方式并入电网,在电网断开时快速的支撑系统电压与频率,提高光储一体化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50031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510970268.2
申请日:2015-12-21
发明人: 姚良忠 , 杨波 , 曹远志 , 李琰 , 蔡旭 , 朱淼 , 张建文 , 卢俊峰 , 孙长江 , 丁杰 , 吴福保 , 庄俊 , 陶以彬 , 李官军 , 崔红芬 , 王德顺 , 周晨 , 刘欢 , 鄢盛驰 , 王志冰 , 孙蔚 , 胡金杭 , 冯鑫振 , 吴婧 , 朱红保 , 李跃龙 , 牟昱东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C‑DC变换器的调制策略及其子模块均压方法,该调制策略包括步骤1:构建子模块的开关函数模型;步骤2:确定阶梯波状桥臂开关函数模型;步骤3:依据阶梯波状桥臂开关函数模型调制DC‑DC变换器的交流侧电压电流波形;该均压方法包括构建能量模型,依据能量模型改变原边侧交流电流对子模块能量交互的大小,从而均衡子模块电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DC‑DC变换器的调制策略及其子模块均压方法,在不提高开关频率的前提下,可以提高DC‑DC变换器中间交流电压频率,减小了电容电压波动,缩小了变换器中子模块电容的体积,有利于减小桥臂电感以及变压器等无源器件的体积,减少了成本,使其具有较大功率传输能力和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528495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10874769.X
申请日:2017-09-25
IPC分类号: H02M7/5395 , H02M1/3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检测PWM逆变器侧电流;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并在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后根据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调整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当PWM逆变器侧电流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且虚拟阻抗控制环节为启动状态时,设定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本发明解决当PWM逆变器在运行过程中投入冲击性负荷时,由于冲击电流引起过的过流或过压故障等抗扰性及带载能力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528329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10571159.2
申请日:2017-07-1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储能单元的虚拟同步机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虚拟同步机控制器包括:αβ/dq坐标变换器、功率计算单元、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一次调频控制单元、一次调压控制单元、功率外环控制单元、惯性阻尼控制单元、第一加法器、第二加法器、同期控制单元、电压内环控制单元、dq/αβ度变换器和SVPWM模块;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储能变流器模拟同步发电机一次调频调压特性,并具有同步发电机的阻尼特性及惯性支撑能力。通过本发明方法可提高储能变流器在微电网中支撑系统电压/频率的能力,以解决微电网系统的低惯量、欠阻尼问题,以达到提高微电网电压频率抗扰性及稳定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802413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711146742.5
申请日:2017-11-17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支撑电网频率响应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采集的电网频率获得电网的频率偏差值;将所述电网的频率偏差值与预先设定的频率偏差限值进行比较,确定储能系统的响应模式;根据所述响应模式确定储能系统运行功率调整值。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能量型储能系统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使其能够依据电网频率波动程度的大小和自身SOC状况合理安排出力大小及深度,既体现了储能系统的主动性,又具有对电网连接的友好性。模拟传统发电机组的下垂特性及考虑储能系统自身的约束条件确定下垂增益进行主动支撑,体现出了系统响应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81574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410279733.3
申请日:2014-06-20
发明人: 姚良忠 , 陈武 , 曹远志 , 吴福保 , 杨波 , 崔红芬 , 卢俊峰 , 陶以彬 , 李官军 , 王德顺 , 周晨 , 刘欢 , 鄢盛驰 , 李琰 , 王志冰 , 孙蔚 , 许晓慧 , 胡金杭 , 冯鑫振 , 朱红保 , 李跃龙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LC并联双向谐振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变换器适用于高压大功率场合;所述变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变换器模块1、谐振单元和变换器模块2;所述变化器模块1与所述变换器模块2分别包括并联的直流电源、滤波电容和变换器桥臂;所述桥臂包括两个并联的由两个开关管串联组成的支路;所述谐振单元分别连接每个所述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间。所述方法为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开断实现八个阶段的升降压模式。本发明具备功率双向流动能力,能够实现升压和降压的不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227128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510624875.3
申请日:2015-09-25
发明人: 陶以彬 , 杨波 , 李官军 , 胡金杭 , 崔红芬 , 冯鑫振 , 曹远志 , 周晨 , 余豪杰 , 刘欢 , 赫卫国 , 鄢盛驰 , 庄俊 , 李跃龙 , 卢俊峰 , 朱红保 , 侯书毅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光伏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包括n个子单元模块,n至少为2;n个子单元模块的输入端分别接入一个光伏组件,输出端接入直流电网;所述方法采用电容电压排序法控制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中n个稳压电容的两端电压均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伏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使得变换器的控制更加简单,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并且减少了开关器件的同时也减少了驱动总功率和开关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7528344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886553.5
申请日:2017-09-27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方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储一体化发电装置并网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基于分布式光伏预测数据和储能系统当前运行数据,分别确定储能系统运行数据的SOC极小充电标志与分布式光伏预测数据的功率差值;根据所述SOC极小充电标志与分布式光伏预测数据的功率差值大小选取控制策略;基于不同的控制策略,对储能系统进行优化控制。基于以上方案能够提高分布式光伏利用率,实现对储能系统的优化充放电控制,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218796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410360478.5
申请日:2014-07-25
发明人: 姚良忠 , 许晓慧 , 李琰 , 杨波 , 曹远志 , 卢俊峰 , 蔡旭 , 朱淼 , 张建文 , 马建军 , 丁杰 , 陶以彬 , 李官军 , 崔红芬 , 王德顺 , 周晨 , 刘欢 , 鄢盛驰 , 王志冰 , 孙蔚 , 胡金杭 , 冯鑫振 , 吴婧 , 朱红保 , 李跃龙
IPC分类号: H02M3/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无母线四端口双极DC‑DC变换器,包括由变换器单元组依次连接形成的环形架构;变换器单元组包括两个相连的变换器单元,变换器单元组的数据为四;变换器单元的电力电子器件支路包括两个同向连接的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支路的数目为二;电力电子器件的连接点之间通过电抗器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无母线四端口双极DC‑DC变换器,具备功率双向流动能力,适用于所接直流系统的不同运行工况,降低了功率转换级数,提升变换器功率变换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