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8679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92115.X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运行模式切换控制的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电池储能变流控制领域。该控制方法包括:DC/AC变换器控制直流母线电压保持恒定;根据运行模式,通过相应外环生成电池电流共用内环的控制参考值;利用所述电池电流内环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获取并锁存当前电池电流内环的控制参考值;执行运行模式切换,其中,在恒直流功率上采用门槛投入机制动态叠加交流功率闭环输出值,从而生成电池电流共用内环的控制参考值。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小切换过程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抑制模式切换瞬间控制变量突变。
-
公开(公告)号:CN11218672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27413.X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配电网柔性电源运行切换控制方法及系统和设备,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从三相不平衡过电压抑制运行状态在线切换到单相接地故障消弧运行状态的控制方法包括:实时检测外部运行状态切换指令;在三相不平衡过电压抑制运行状态时,实时进行主动闭锁逻辑判定;当判定主动闭锁逻辑置位时,使柔性电源切换中间状态;在切换中间状态下,当检测到外部运行状态切换指令时,使柔性电源切换为接地故障消弧运行状态;当未检测到外部运行状态切换指令时,进行等待时间越限逻辑判定,当等待时间越限逻辑置位时,柔性电源重新返回三相不平衡过电压抑制运行状态。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运行工况可靠切换,提高柔性电源利用率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9983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439280.1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国网浙江平阳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 平阳县昌泰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并机及热插拔控制方法。模块化储能变流器与电网断开处于离网黑启动状态下,上层控制器同时下发功率模块并网继电器合命令,并通过的自动择主策略产生主模块虚拟同步机,其余为从虚拟同步机,控制主模块虚拟同步机软启动建立负载电压,继而从模块虚拟同步机脉冲解锁与主虚拟同步机并联运行,使得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各模块快速接入电网和负载,解决了传统技术方案中工作模式单一,在离网运行时多模块启动较慢且并入系统造成电气冲击的问题,保持良好的电能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756030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110560.5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无功补偿及单相接地故障消弧系统及方法,包括消弧控制装置、三相星型连接的多电平变换器;消弧控制装置的输入端输入母线三相电压、零序电压以及各支路零序电流,消弧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向多电平变换器发出控制信号;多电平变换器接收控制信号输出特定的电压向量。同时也公开了该系统的消弧方法。本发明将故障相电压对地电压控制为零,可快速使接地故障消弧,避免接地处电缆被弧光烧毁以及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系统可以不必立即跳闸并继续安全运行一段时间,大幅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6886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424829.X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场合储能系统黑启动顺控方法,该方法包括正常黑启动模式和低电量黑启动模式。在黑启动前,对储能系统所有的变流器进行遍历。当储能系统中至少有1台变流器所连接的电池荷电状态值(SOC)大于阈值时,执行正常黑启动模式;当储能系统中所有变流器的SOC均小于阈值时,执行低电量黑启动模式。该方法通过择优选择变流器的启动顺序,同时在黑启动过程中自动启动光伏逆变器并限制其功率,来辅助储能系统建立稳定的电压和频率,从而提高储能系统的黑启动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0974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33175.X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网系统中离网运行的储能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离网系统包括多个并联的储能单元,每个储能单元均包括电池和储能变流器,对于每个储能变流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操作状态,并获取与所述储能变流器位于相同储能单元中的电池的状态信息;响应于所述电池的状态信息显示所述电池已充满且所述储能变流器处于充电运行状态,使所述储能变流器停机,并更新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满停机状态;响应于所述电池的状态信息显示所述电池已放空且所述储能变流器处于放电运行状态,使所述储能变流器停机,并更新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放空停机状态。本发明实现储能变流器在离网运行时的自动停机和自动启动,避免电池过充、过放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7919809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11194342.1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包括直流/交流(DC/AC)双向变流器、及至少两台直流/直流(DC/DC)双向变流器;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与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相连构成第一通讯回路;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用于接收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发送给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用于接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发送的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所述控制指令。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872090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610854978.3
申请日:2016-09-27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储能电池预充电电路及预充电方法,第一限流元件和第一预充电开关相互串联后,跨接在交流开关的两端;交流开关的一端连接交流输入电源,另一端连接交流滤波电感的一端,交流开关的另一端经由联锁开关连接交流滤波电容;交流滤波电感的另一端连接逆变模块的交流端,逆变模块的直流端跨接在直流母线电容的两端;第二限流元件和第二预充电开关相互串联后,跨接在直流开关的两端;直流开关的一端连接直流母线电容的一端,直流开关的另一端和直流母线电容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储能电池的两端;第一预充电开关和联锁开关为互斥关系。此种技术方案通过两组预充电开关和限流电阻配合变流器主回路,实现储能电池和变流器直流电容的预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06438433B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610986869.7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变器的风扇控制方法,将风扇转速的控制融合当前逆变器的功率和被冷却功率器件的温度预设值,使逆变器在第一温度预设值以下,风扇可获得与实时功率相关的第一风扇转速指令。当被冷却功率器件的最高温度超过第二温度预设值时,则以第二温度预设值为目标,通过温度调节器形成第二风扇转速指令,以对被冷却功率器件的温度进行闭环控制。第一风扇转速指令与第二风扇转速指令相加后形成风扇转速驱动指令。本发明还包括该风扇控制方法对应的装置。通过第一风扇转速指令,能避免逆变器运行时因功率器件的温度未达到预设值而无法起动风扇,使逆变器一直处于被加热烘烤的状态;通过第二风扇转速指令,使风扇在第一风扇转速基础上,叠加因温度上升而产生的转速增量,该转速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而自动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0703996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342530.8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10 , H02J3/06 , H02J3/32 , H02J3/38 , H02J2003/3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社区配网供电系统,该系统包括n个配网供电电源、n段交流母线、n个或(n‑1)个交流母联开关、n台双向DC/AC变换器、1段直流母线以及储能系统;所述n段交流母线可以通过(n‑1)个母联开关依次连接;所述n个双向DC/AC变换器的AC端分别接n段交流母线,DC端接入同一直流母线;所述储能系统中储能电池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接入直流母线;其中,n为整数且n≥2。本发明利用直流母线互联,形成多电源间的柔性合环运行;同时配置储能系统,提升配网供电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从而形成了一套主动化、智能化的社区配网供电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