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9070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1911060561.X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主动配电网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主动配电网综合承载力包括主动配电网资源承载力fres(t)和主动配电网安全承载力,主动配电网安全承载力包括主动配电网潮流分布均匀度fhom(t)和主动配电网网络结构坚强度finv(t)。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考虑综合承载力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如下式所示:其中,目标函数包括运行成本Cnet、主动管理资源调用成本Cfs以及上述主动配电网综合承载力。本发明建立的调度模型综合考虑了系统综合承载力指标与运行经济成本,从而确定出兼顾承载力和经济性的主动配电网运行方案,其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能有效量化系统的运行安全水平和应对不确定扰动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82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42784.5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50/06 , G06Q1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辅能量市场出清结果的输电网双层扩展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规划年限内配电网的净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上层规划模型的上层目标函数和上层约束条件;以典型日的运营净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下层主辅能量市场出清模型的下层目标函数和下层约束条件;利用所述下层主辅能量市场出清模型的KKT条件将双层问题等价转化为含均衡约束的单层线性整数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主辅能量市场出清结果的输电网双层扩展规划方法,以用合理的输电网扩展方案保障电力系统的供需均衡态势、降低电网阻塞和提升电力市场的公平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67895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810514489.2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资源约束的送端系统水风光配套电源容量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送受端系统需求制定两种直流送电曲线拟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送端不参与受端调峰和送端部分参与受端调峰;考虑资源约束对水风光配套电源容量模型进行优化;计算求解。其考虑资源约束的送端系统水电、风电和光伏配套电源的容量优化方法,该方法可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水电机组的调节特性,且适应多种直流外送模式,能有效解决现有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提高水电比重可再生能源送端系统电源外送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829506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54838.5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性松弛和比例权重的多目标有功优化调度方法和系统,包括建立电力系统多目标有功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用模型变量和约束删减方法简化多目标有功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得到二次凸规划模型;对二次凸规划模型采用线性化松弛线路损耗约束、求解并判断,若所有线路损耗约束满足等式约束或阈值,则用比例权重的多目标优化方法求解经线性化松弛线路损耗约束的二次凸规划模型;否则,将不满足等式约束或阈值的线路损耗约束进行混合整数规划处理,直到所有线路损耗约束满足等式约束或阈值。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松弛和比例权重的多目标有功优化调度方法和系统,能有效降低多目标优化计算的复杂度,兼顾计算效率与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6789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14489.2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382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资源约束的送端系统水风光配套电源容量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送受端系统需求制定两种直流送电曲线拟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送端不参与受端调峰和送端部分参与受端调峰;考虑资源约束对水风光配套电源容量模型进行优化;计算求解。其考虑资源约束的送端系统水电、风电和光伏配套电源的容量优化方法,该方法可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水电机组的调节特性,且适应多种直流外送模式,能有效解决现有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提高水电比重可再生能源送端系统电源外送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41990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90526.7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压直流系统的振荡影响分析方法、设备和介质,包括基于高压直流频率控制器,构建分区异步互联系统状态控制模型;基于分区异步互联系统状态控制模型,对直流功率振荡进行分析;所述对直流功率振荡进行分析的过程包括:对不考虑直流频率控制的分区电网区间振荡模态分析,求解区间振荡角频率;基于求解的区间振荡角频率,考虑直流频率控制作用,同时假设直流频率控制改变分区电网区间振荡角频率在设定阈值范围,求解高压直流频率控制停用时的模态阻尼和高压直流频率控制激活时的模态阻尼。通过考虑HVDC频率控制参数对异步交流电网中高压直流功率振荡和区域间振荡的影响,能够及时对电网进行风险把控,降低连锁故障增加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41989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25759.9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端直流系统动态性能提升方法及相关产品,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参数优化法、电流/功率前馈法、储能辅助法、电气弹簧法四种提升惯量的方法,但分别会影响系统稳定性、可行性、经济型以及实现难度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利用作用在MMC调制部分的额外自由度的惯量控制方法,与作用在外环功率控制部分的虚拟储能元件的惯量控制方法叠加,提升直流系统的惯性时间常数,优化动态性能同时不改变系统的稳态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56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79007.9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风电接入电力系统电压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电压优化控制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获取风机的参数信息、风电场的第一拓扑关系和风电场群的第二拓扑关系;根据风机的参数信息和第二拓扑关系,构建风电场群的分散分布式优化模型;根据风机的参数信息和第一拓扑关系,构建风电场的集中分布式优化模型;基于分散分布式优化模型和集中分布式优化模型构建上下两层电压优化模型;利用多目标函数对异步交替方向乘子法的惩罚因子进行自适应优化,在预设的约束条件下,采用自适应优化惩罚因子后的异步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上下两层电压优化模型,得到电压最优方案的控制指令,基于控制指令控制风电场群的电压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376263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111063170.0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建立计及多种备用资源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能量优化运行模型,多种备用资源包括发电机备用资源、储能设备备用资源和可中断负荷备用资源;根据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能量优化运行模型,设置考虑突发事故时的系统备用容量可交付性约束,作为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能量优化运行模型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鲁棒运行约束;将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能量优化运行模型进行解耦,得到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模型和天然气系统的优化运行模型;采用基于具有自适应惩罚参数的交替方向乘子法对所述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能量优化调度最优解,完成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协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95265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472211.0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30/0202 , G06Q30/0201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源网荷储系统投资需求与效益的系统动力学评估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个整体的、全局的视角,综合考虑了源、网、荷、储四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这有助于识别并理解整个系统的潜在问题,从而为决策制定提供全面的支持。与其他静态规划方法相比,能够模拟各种政策、技术和市场情况下的系统响应,并且可以展现系统的时间维度变化,揭示长期和短期动态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的投资需求和效益,从而为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考虑了系统的灵活性,整个模型被设计成模块化的,可以根据需要独立地研究、修改和整合不同的模块,这种灵活性使得模型可以轻松地适应新的数据、技术或政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