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9574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1220951.1
申请日:2020-11-05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3/46 , G06F11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供需双侧灵活性资源的电力系统旋转备用容量优化方法,包括:(1)基于价格弹性系数的不确定性建立价格型需求响应和激励型需求响应模型:(2)将价格型需求响应和激励型需求响应分别融入日前、实时两个阶段;(3)以系统运行成本和备用容量调用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日前、实时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然后对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实现容量优化。本发明充分挖掘了源荷双端灵活性资源,并将其进行了综合利用和调度,如此也大幅提升了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系统的灵活性,并有效提高了系统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为需求响应参与到系统运行调度运行中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09406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07552.1
申请日:2023-02-13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电网承载能力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可再生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多个接入方案的出力数据以及电网节点的负荷数据;基于出力数据和负荷数据,计算电网的电力设备的净负荷消纳比例,并确定电网的资源承载能力;根据电网的支路的传输功率和负载率,计算电网潮流分布均匀度,并确定电网的资源承载能力;基于资源承载能力和安全承载能力作为可再生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电网承载能力的评估指标;采用模糊熵权法计算任一接入方案对应电网的评估指标的综合权重集,基于评估指标的综合权重集确定任一接入方案的评估结果;基于任一接入方案的评估结果,评估可再生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电网的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713254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363748.9
申请日:2022-11-02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7/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云模型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指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指标评价体系;S2、构建云模型,包括以下两部分:S201、构建云模型理论:云发生器为定性概念与定量概念之间互相转换的映射,包括正向和逆向之分,通过正向云发生器实现定性到定量概念之间的转化,借助数据特征值生成运动的N个云滴,在此过程中表达出概念转换过程的随机性,通过逆向云发生器实现定量到定性概念的转化,实现概念外延到内涵的转化,表达出概念转换过程的模糊性;S202、进行云模型指标计算: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指数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云图、二级指标云图及综合云图;S3、指标赋权: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进行赋权。
-
公开(公告)号:CN112418643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295561.0
申请日:2020-11-18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并网下面向多目标市场的网源协同规划方法,上层模型为规划层模型,以电网扩展规划成本以及火电机组的运行与改造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火电机组以及电网规划的投资约束,形成规划决策,将决策结果传递到下层。下层模型为市场出清模型,出清模型分两步分别对主能量市场即辅助服务市场进行出清,其中日前出清模型为主能量市场出清,基于各机组的边际成本最小计算网络的最优潮流,发电机出力约束控制在常规调峰基准以上。日内出清为调峰市场出清,基于实时的风电波动曲线,计算日内的调峰需求,调峰报价按照调峰成本以及该时刻各节点边际电价乘以调峰收益系数核算,从而满足日内由于风电波动带来的调峰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69070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1911060561.X
申请日:2019-11-01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J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主动配电网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主动配电网综合承载力包括主动配电网资源承载力fres(t)和主动配电网安全承载力,主动配电网安全承载力包括主动配电网潮流分布均匀度fhom(t)和主动配电网网络结构坚强度finv(t)。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考虑综合承载力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如下式所示:其中,目标函数包括运行成本Cnet、主动管理资源调用成本Cfs以及上述主动配电网综合承载力。本发明建立的调度模型综合考虑了系统综合承载力指标与运行经济成本,从而确定出兼顾承载力和经济性的主动配电网运行方案,其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能有效量化系统的运行安全水平和应对不确定扰动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82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42784.5
申请日:2021-10-25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Q50/06 , G06Q1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辅能量市场出清结果的输电网双层扩展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规划年限内配电网的净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上层规划模型的上层目标函数和上层约束条件;以典型日的运营净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下层主辅能量市场出清模型的下层目标函数和下层约束条件;利用所述下层主辅能量市场出清模型的KKT条件将双层问题等价转化为含均衡约束的单层线性整数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主辅能量市场出清结果的输电网双层扩展规划方法,以用合理的输电网扩展方案保障电力系统的供需均衡态势、降低电网阻塞和提升电力市场的公平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67895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810514489.2
申请日:2018-05-25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J3/3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资源约束的送端系统水风光配套电源容量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送受端系统需求制定两种直流送电曲线拟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送端不参与受端调峰和送端部分参与受端调峰;考虑资源约束对水风光配套电源容量模型进行优化;计算求解。其考虑资源约束的送端系统水电、风电和光伏配套电源的容量优化方法,该方法可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水电机组的调节特性,且适应多种直流外送模式,能有效解决现有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提高水电比重可再生能源送端系统电源外送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39815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162558.1
申请日:2020-10-27
申请人: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指标分布式归集装置及方法,该归集装置设置为多个,采用分布式趋同的方式连接,由当前归集装置与其他归集装置中的数据收发单元收发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运行状态物理数据;并将数据采集单元得到的各种指标运行状态物理数据经数据处理单元处理后,由数据收发单元反馈至区域电网运行控制中心;同时,经数据处理单元处理后的各种指标运行数据分别传输至数据存储单元和人机交互单元,由数据存储单元进行存储,由人机交互单元进行显示。本发明能完成对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指标的收集和存储任务,为构建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规划模型提供底层实际运行数据,支撑构建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规划指标体系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218364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54479.9
申请日:2020-09-29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预估‑校正深度学习的暂态频率稳定评估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扰动事故后电力系统的输入特征变量数据和输出特征变量数据;用输入特征变量数据和输出特征变量数据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根据输入特征变量和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获取频率指标预估值,用频率指标预估值和输出特征变量数据对堆栈极限学习机网络进行学习;获取扰动事故后的输入特征变量数据A;根据输入特征变量数据A、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以及堆栈极限学习机网络对扰动事故后的频率稳定性进行评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合预估‑校正深度学习的暂态频率稳定评估方法及系统,以实现扰动事故后多维频率指标预测以及暂态频率稳定的快速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201674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870400.3
申请日:2020-08-26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源荷储灵活资源统筹规划与运行的优化方法,在系统层面上,从风电、负荷的不确定性和源、荷、储各环节的灵活资源特性两个方面提出了灵活性量化评估方法;然后,综合考虑火电机组改造、储能新建、需求侧响应配置等灵活性提升措施,以投资建设成本、常规运行成本、资源调用成本等最小为目标,并充分计及机组启停、资源调用等运行约束对规划结果的影响,构建协同系统经济性与安全性的源-荷-储一体化灵活性资源统筹规划和运行综合优化模型。最后,对改造的IEEE 30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基于仿真算例验证本发明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