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IS管母运输装配车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3886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697448.3

    申请日:2014-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B27/00

    Abstract: 一种GIS管母运输装配车,包括底轮、支撑底座、千斤顶、支撑架和导辊,所述底轮位于支撑底座的下方,所述支撑底座的两侧分别平行固定两个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设置两个以上导辊,所述每根导辊通过中心轴固定在两片支撑板之间,所述两片支撑板通过连接轴固定在支撑架上。该装置通过进行剪刀式千斤顶和金属构架的组装,使其具备运输管母以及管母对接的功能。该装置两端分别有导辊,防止管母从车上跌落损坏,运到位后,使用千斤顶的压杆,可以方便的调节管母至合适的上下、左右位置,使之完全对接,能够方便的进行管母对接,提高了工作效率。

    配电网综合评估方法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96147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106217.0

    申请日:2014-0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综合评估方法,包括:步骤一、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根据需求不被满足将给配电网带来的后果严重程度的不同对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进行层次划分,获得的划分结果作为宏观需求指标集;步骤二、从上述的宏观需求指标集出发,根据其宏观表象与微观因素两者间的关联性,构建微观评估指标集,最终获得智能配电网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步骤三、指标权重计算与评分。本发明构建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全面的智能配电网综合评估体系和方法,即智能配电网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该方法实用性较强,对于评估配电网的智能化发展水平和实际效益,分析识别电网的运行状态和薄弱环节有重要意义,可为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改造和趋优运营提供参考。

    一种基于分布式电源的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419680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22813.8

    申请日:2013-07-29

    Abstract: 一种基于分布式电源的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两个以上的用于向电力机车提供直流电能的牵引变电站,每个牵引变电站设置有多个连接在交流母线上的变压器,变压器的输出侧对应连接输出侧连接在所位于的牵引变电站的直流母线上的整流器,直流母线的正负极对应连接接触网和钢轨,电力机车的正负极对应连接接触网和钢轨,相邻的牵引变电站的接触网上都接有一个分区所,分区所的两端连接所对应的直流母线的正极,在相邻的两个牵引变电站之间的直流母线上设置有由电动汽车充放电单元和分布式电源单元构成的直流新能源系统,直流新能源系统与相邻的两个牵引变电站的直流母线相连,从而在一个供电分区内形成直流环形微电网。本发明提高了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一种用于智能变电站中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34576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00147.3

    申请日:2013-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变电站中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系统,包括若干电力设备、与所述的各电力设备一一对应连接的若干监测子系统、交换机、通过该交换机连接各监测子系统的上位机以及连接该上位机的专家系统。各监测子系统分别采集各自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参量数据,并通过交换机将各参量数据传递给所述上位机。上位机接收各电力设备的参量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参量数据发给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对接收的各参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评估出各电力设备的状态,并将结果发给上位机。本发明的状态监测系统,能够实现被监测电力设备的多参量综合监测,实现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信息的集成和交互。

    一种用于变电站的智能化变压器

    公开(公告)号:CN103206985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00149.2

    申请日:2013-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变电站的智能化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连接所述变压器本体的若干传感器、分别连接各传感器的智能组件以及连接该智能组件的单片机,所述智能组件包括与所述各传感器一一对应连接的第二智能电子设备,以及分别连接各第二智能电子设备和所述单片机的第一智能电子设备。本发明能实时自检,避免了传统检测容易出现的信号缺失、控制复杂且结果欠准确的情况。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较低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