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690894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780014222.0

    申请日:2017-02-07

    Abstract: 简化放电装置的结构。离子产生装置(1)包括:感应电极(31·32);放电电极(15·16),在其与感应电极(31·32)之间产生放电;单一的高压电路基板(14),其设有感应电极(31·32)及放电电极(15·16);箱体(11),其收容高压电路基板(14)。包含感应电极(31·32)的高压电路基板(14)在箱体(11)的内部被绝缘性密封材料(17)密封。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1709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645469.6

    申请日:2020-07-07

    Abstract: 实现可进行杂讯的减低的小型的放电装置。离子产生装置(100)包括:高压变压器(2);放电电极(5,6),连接到高压变压器(2)的二次侧的端子(2a);以及感应电极(7),在与放电电极(5,6)之间产生离子,连接到高压变压器(2)的二次侧的端子(2b)。包含端子(2a),从端子(2a)到放电电极(5,6)的第一导电路径、与包含端子(2b)以及感应电极(7)的第二导电路径是一部分接近并且对向。

    放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983641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780014187.2

    申请日:2017-01-27

    Abstract: 提供一种减少部件个数、更加便宜的放电装置及使用其的电气设备。在离子产生装置(1)中,间隔并相对地配置于放电电极(15·16)的顶端侧的两侧的、用于保护放电电极(15·16)的顶端侧的一对电极保护部(51)自区划箱体(11)中的箱体开口部(11a)的箱体(11)的侧壁(11b·11c)延伸设置、与箱体(11)一体成形。

    放电装置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16604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780013735.X

    申请日:2017-02-09

    Abstract: 使在安装了放电电极的状态下的输出检查成为可能。离子产生装置(1)包括:感应电极(31·32);放电电极(15·16),其在与感应电极(31·32)之间产生放电;箱体(11),其收容感应电极(31·32)及放电电极(15·16);输出检查端子(20),其具有与感应电极(31·32)连接的第一端部(20a)及露出于箱体(11)的外部的第二端部(20b)。

    放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90894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780014222.0

    申请日:2017-02-07

    Abstract: 简化放电装置的结构。离子产生装置(1)包括:感应电极(31·32);放电电极(15·16),在其与感应电极(31·32)之间产生放电;单一的高压电路基板(14),其设有感应电极(31·32)及放电电极(15·16);箱体(11),其收容高压电路基板(14)。包含感应电极(31·32)的高压电路基板(14)在箱体(11)的内部被绝缘性密封材料(17)密封。

    离子发生装置和电器设备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20451B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480002344.4

    申请日:2014-0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7/022 A61L9/22 H01J27/26 H01T19/04 H01T23/00

    Abstract: 提供能使高浓度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在广范围存在的离子发生装置。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以各自的延伸方向成为平行的方式配置,分别通过放电产生离子。输送第1针状电极~第4针状电极(41~44)产生的离子的气体在空间(38)中流动。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的针尖从构成空间(38)的第1壁面(37)突出,隔开间隔在空间(38)内排列配置。第3针状电极(43)和第4针状电极(44)的针尖从构成空间(38)并与第1壁面(37)相对的第2壁面(39)突出,隔开间隔在空间(38)内排列配置。第1针状电极(41)和第4针状电极(44)产生正离子,第2针状电极(42)和第3针状电极(43)产生负离子。

    二次电池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16140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275831.0

    申请日:2012-08-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408 H01M2/0469 H01M10/0525 H01M222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中可以改进生产节拍时间、电池罐具有气密性、可以提高电池容量,并且可以获得优异的操作性能。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1);用于容纳电极组的外壳(11);以及电池罐(10),电池罐(10)包括外壳(11)和盖构件(12),该罐的内部填充有电解液,并且实现气密性;该二次电池构造成使得电池罐(10)包括大致立方体状的电极组容纳部分和周边边缘部,在该周边边缘部中将外壳(11)和盖构件(12)双接缝并密封;并且周边边缘部设置成从电极组容纳部分向外凸出,并且具有与所要双接缝的板的板厚对应的适当地设置大小并具有气密性的角部半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