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88871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810327021.2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仿真系统的电压源换流器直流电压预充回路,包括直流电压预充主回路;所述直流电压预充主回路并联连接在基于仿真平台的电压源换流器仿真系统两端;所述直流电压预充主回路包括:交流预充微断、交流预充接触器、预充整流二极管、交流预充限流电阻、交流预充限流电阻、直流预充限流电阻、直流预充限流电阻、直流预充接触器、直流预充接触器和直流预充微断。本发明由于限流电阻所放位置的不同,使得空间体积和电压建立的实效上优化和清晰得以使用,反映电压源换流器预充电阻限流使用,避免母线支撑电容作为电压源,瞬间闭合回路器件带来的电压阶跃以及限流,优化了产品使用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086612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474732.8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5/00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压输电线路跳线取能的在线监测设备的供能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高压输电线路上的在线监测设备的供能方法所存在的供电可靠性不足、易受天气等随机因数的影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包括:CT取能线圈、电能变换器、发射线圈谐振器、接收线圈谐振器、整流器、可充电电池、在线监测设备;CT取能线圈套于输电线路上,CT取能线圈与电能变换器、发射线圈谐振器依次连接,发射线圈谐振器水平固定设置于输电线路的跳线套管上方;接收线圈谐振器与发射线圈谐振器感应连接,用于接收发射线圈谐振器发射到空气介质中的高频能量;接收线圈谐振器还与整流器、可充电电池、在线监测设备依次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8288871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1810327021.2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仿真系统的电压源换流器直流电压预充回路,包括直流电压预充主回路;所述直流电压预充主回路并联连接在基于仿真平台的电压源换流器仿真系统两端;所述直流电压预充主回路包括:交流预充微断、交流预充接触器、预充整流二极管、交流预充限流电阻、交流预充限流电阻、直流预充限流电阻、直流预充限流电阻、直流预充接触器、直流预充接触器和直流预充微断。本发明由于限流电阻所放位置的不同,使得空间体积和电压建立的实效上优化和清晰得以使用,反映电压源换流器预充电阻限流使用,避免母线支撑电容作为电压源,瞬间闭合回路器件带来的电压阶跃以及限流,优化了产品使用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079067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205482.3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IGBT模块结温的迭代计算方法和相关装置,将得到的第一功率损耗曲线各点的第一功率损耗输入建立的Foster热网络模型,得到第一结温,生成第一结温曲线;将根据第一结温曲线更新得到的第二功率损耗曲线各点的第二功率损耗输入模型,生成第二结温曲线;计算第一结温曲线与第二结温曲线在同一时刻的结温差值;当最大结温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输出第二结温曲线;当最大结温差值不小于预设阈值时,将第二结温曲线作为新的第一结温曲线,返回根据第一结温曲线更新第一功率损耗曲线,得到第二功率损耗曲线的步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计算获得的结温曲线没有考虑结温和功率损耗的关系,导致结温结果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0736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380377.3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故障选线定位系统、方法和设备,该系统包括行波采集单元、编码单元、云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器;通过行波采集单元采集配电网的行波数据,其中,行波采集单元分布在配电网的变电站及各主干线路分支末端;通过编码单元对行波数据进行编码,并将得到的行波编码数据发送至云数据中心;通过云数据中心存储行波编码数据;通过云服务器从云数据中心调取行波编码数据,对行波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得到解码后的行波数据,根据解码后的行波数据选出故障线路,基于故障定位算法计算得到故障线路中的故障位置,得到故障定位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软件编程技术及固定IP地址的计算机实现故障定位,存在安全性低和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2662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828489.4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2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压接式IGBT模块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主控单元控制加热电路单元控制压接式IGBT模块的测试温度,通过边沿触发电路单元提供边缘触发信号给驱动电路单元,驱动单元驱动双脉冲回路单元工作,输出双脉冲测试信号给显示单元进行显示,并通过显示单元传送给主控单元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实现了在不同温度下的压接式IGBT动态特性分析,同时,利用校正回路对双脉冲回路单元输出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的时间偏移误差进行了校正,避免了因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存在时间偏差导致的测试精度降低问题,解决了现有的IGBT模块动态特性测试系统不能适用于研究温度对压接式IGBT模块动态特性的影响,动态测试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359027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710569010.0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复合绝缘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复合绝缘子,包括:PCB基板材料、线圈与电容;所述线圈、所述电容均与所述PCB基板材料的铜箔层焊接,所述线圈、所述电容与所述PCB基板材料构成一个共振结构;所述共振结构设置于所述复合绝缘子的伞裙内部。本发明还提供的新型复合绝缘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新型复合绝缘子一方面能够为高压在线监测设备的无线供电技术提供实际设备的支撑,解决输电线路上监测设备的就地电能供给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合理使谐振器与高压输电线结合使用,使得谐振器能在高压输电线上正常稳定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14314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833670.X
申请日:2018-07-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流暂态阶跃源信号自适应调节方法和装置,通过采用闭环阶跃输出方式,根据预置自学习算法通过经信号处理后得到的直流暂态阶跃小电压信号进行修正,当修正后的信号满足预置输出条件时,将该信号作为目标信号进行输出,无论是否存在直流暂态阶跃信号源的负载发生变化导致直流暂态阶跃信号畸变,经过自学习修正后得到的目标信号都是接近真实故障时的暂态波形的,因此能够适应各种原理直流互感器的负载特性,解决了现有的直流互感器暂态阶跃源采用开环功放阶跃输出方式,难以适应各种原理直流互感器的负载特性变化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879783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71076.X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弹簧能源消纳系统。本发明对当前的电力弹簧结构进行改进使其适应源荷同端的电网结构,将第一单相逆变器交流侧与宽电压负载串联,第一单相逆变器的直流侧通过双向的隔离型电力电子变压器与直流母线连接,在直流母线上汇集新能源发电装置,从而形成源荷同端的隔离型背靠背结构,在不影响分布式新能源电源发电功率的条件下,利用宽电压负载调节交流母线电压,实现安全可靠运行,在第一单相逆变器和并网变流器之间设置隔离型电力电子变压器进行隔离,能够保护电路,简化控制程序,实现对第一单相逆变器的直流电压的控制,解决了当前的源荷同端的弱网环境下,新能源消纳不足极易发生高电压台区问题且难以经济有效解决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87965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81872.7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建立以系统损耗最小和直流电网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模型,以各个下垂控制站的下垂系数、直流电压参考值和直流功率参考值为决策变量,以预置的直流电压、直流功率和线路直流电流的上限和下限作为不等式约束条件,对多个下垂控制的控制参数进行优化,解决直流电压越限和功率满载的问题,还计算当系统保持稳定时最大的下垂系数总和,以其作为等式约束,考虑了满足下垂系数总和尽可能大和系统保持稳定的要求,解决了当前的下垂控制方法只针对其中一个参数进行设计,难以同时解决直流电压越限和功率满载,未考虑下垂系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容易导致系统失稳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