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焊接工装

    公开(公告)号:CN218296859U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21818689.5

    申请日:2022-07-13

    IPC分类号: F28D21/00 F28F9/00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通道板片,通道板片上设有多个通道,通道板片的上表面边缘对应通道的出口和入口分别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均向上贯穿通道板片的上表面,多个通道板片上下叠加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换热器增大了通道流通截面积,有效降低局部流阻,提升了换热性能,有效减轻重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焊接工装,包括本体和支撑板。焊接时支撑板能够对通道板片或侧板提供有效支撑,极大的增加了微通道换热器的焊合率,提高焊接良品率;采用多个支撑板集成到本体上的梳状结构,整体加工有利于焊接工装的精度控制和后期的拆卸。

    一种定位工装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558617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23254857.6

    申请日:2020-12-28

    IPC分类号: B23K37/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定位工装,包括:定位基体,其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适配于工件单元的第二定位部,其中所述工件单元包括多个工件,所述工件具有对应部,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使得所述工件单元中的多个对应部对齐设置。此结构的一种定位工装,通过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对工件单元进行定位,使得对应部对齐设置,从而确保了定位精度,降低了通道错边量以避免了发生错边、封堵的现象,并保证了换热器的结构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换热器有效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

    一种换热板、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和加氢机

    公开(公告)号:CN212109705U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20669438.X

    申请日:2020-04-2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板、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和加氢机。一种换热板,包括:板本体,板本体上设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过渡流道,设于流体进口和/或流体出口处,过渡流道内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换热流道,换热流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过渡流道,或一个过渡流道和流体进口,或流体出口和一个过渡流道连通。通过在过渡流道内设置第一凸起,换热介质进入到过渡流道,经过第一凸起碰撞,使换热介质的温度均匀分布,继而换热介质进入到换热流道进行换热操作,保证了换热时换热介质的温度均匀分布。在流体出口处设置过渡流道,进一步保证从流体出口流出的换热介质的温度均匀分布,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换热器的承压能力。

    一种来源于嗜热踝节菌的脂肪酶突变体、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7608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71285.1

    申请日:2017-02-0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嗜热踝节菌的脂肪酶突变体、编码基因及其在水解外消旋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乙酯合成(3S)‑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中的应用,所述突变体是将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第206位、207位和259位氨基酸中的一位或多位进行突变后获得。经过蛋白质分子改造,TTL立体选择性水解CNDE的活力由4.50U/mg提高到160.55U/mg,远高于目前已报道的脂肪酶水解CNDE的活力。因此,本发明所获得的突变体在高效催化CNDE合成普瑞巴林手性中间体(3S)‑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来源于嗜热踝节菌的脂肪酶突变体、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76084B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710071285.1

    申请日:2017-02-0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嗜热踝节菌的脂肪酶突变体、编码基因及其在水解外消旋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乙酯合成(3S)‑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中的应用,所述突变体是将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第206位、207位和259位氨基酸中的一位或多位进行突变后获得。经过蛋白质分子改造,TTL立体选择性水解CNDE的活力由4.50U/mg提高到160.55U/mg,远高于目前已报道的脂肪酶水解CNDE的活力。因此,本发明所获得的突变体在高效催化CNDE合成普瑞巴林手性中间体(3S)‑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