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水解酶突变体及其在水解吡啶腈衍生物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77632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690824.6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腈水解酶突变体及其在水解吡啶腈衍生物中的应用,所述腈水解酶突变体是将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第59位、第134位、第135位或第192位氨基酸进行单突变或多突变获得的。本发明经过半理性设计,对蛋白质进行分子改造,其中腈水解酶四突变体AcNR‑W59A/T134G/H135L/S192G对4‑TCN的催化活性提升了约142倍,对蓖麻碱的催化活性提升了约77倍,同时保持了完全的水解活性。本发明报道的腈水解酶突变体对多种吡啶腈类物质拥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农药和饲料生产中具有广泛而良好的应用前景。

    AT-BC转盘人工微生物细胞脱氮技术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5419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1625371.X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AT‑BC转盘人工微生物细胞脱氮技术及其应用,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ZJB22168,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21609,其可应用于含氮污水脱氮处理,希瓦氏菌对高浓度氨氮(≥500mg/L)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在24h内氨氮降解率达到90%以上,并且对硝氮、亚硝氮以及总氮均具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在实际垃圾渗滤液中也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48h内氨氮脱除率为97.59%,可以用于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的有效脱除;在实际生活污水中,24h内氨氮脱除率为95.17%,将希瓦氏菌接种至AT‑BC生物转盘系统中,相较于未添加希瓦氏菌,氨氮脱除率提升至92.17%,气态氮转化率提升至37.54%,这对寻找高效脱氮微生物并且降低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生活污水等含氮污水的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种磷酸酶突变体及应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925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91037.8

    申请日:2024-12-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突尼斯污水鞘杆菌(Defluviitoga tunisiensis)来源的D‑阿洛酮糖6‑磷酸磷酸酶突变体及应用。所述D‑阿洛酮糖6‑磷酸磷酸酶突变体,以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D‑阿洛酮糖6‑磷酸磷酸酶为模板,对其进行定点饱和突变得到;所述D‑阿洛酮糖6‑磷酸磷酸酶突变体的突变位点为下列之一或其中两种以上:(1)第160位的K突变为C;(2)第228位的S突变为A;(3)第48位的C突变为P。本发明提供的D‑阿洛酮糖6‑磷酸磷酸酶突变体在制备D‑阿洛酮糖时产率达到60%,产物中D‑阿洛酮糖与副产物果糖的比例由野生型的1:1提高到6:1。底物专一性调控后的磷酸酶突变体在体外多酶合成系统生产D‑阿洛酮糖中具有重要工业应用潜力。

    一种脂肪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328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510027385.9

    申请日:2025-0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和生物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脂肪酶突变体及其应用。本发明的脂肪酶CALB突变体是将如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第40位、134位、154位、189位、278位、281位采取单点突变或者组合突变获得的。该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在催化外消旋3‑环己烯‑1‑甲酸甲酯生产(S)‑3‑环己烯‑1‑甲酸反应时的立体选择性大大提高。相比较于传统化学法制备(S)‑3‑环己烯‑1‑甲酸,本发明提供的脂肪酶CALB突变体立体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且对设备要求降低,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在工业化应用中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提高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2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05225.X

    申请日:2024-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在非核糖体肽合成酶的N端或C端连接聚离子短肽标签;本发明通过在产脱羧肌肽的非核糖体肽合成酶ebony与磷酸激酶Sfp以连接肽GSG构成的融合蛋白SGE中ebony的N/C端添加聚离子短肽标签(D)5,或用聚离子短肽标签(D)5取代原SGE序列中的GSG序列构建新的质粒,得到的3个新的质粒,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进行转化,使得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得到大大提升,其中在N端添加聚离子短肽标签(D)5更有助于减少包涵体的形成,提高脱羧肌肽产量。

    基于调节糖摄取途径高产D-泛酸的工程菌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8674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14852.5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调节糖摄取途径高产D‑泛酸的工程菌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通过强化表达新金色分枝杆菌必要的全局调控转录因子CarD,稳定在rRNA基因上形成的RNAP启动子开放复合体;其次强化表达新金色分枝杆菌Rpf/Sps家族蛋白RpfB,作为复苏促进因子发挥作用,催化肽聚糖合成加速细胞壁生长;同时,失活胞壁质脂蛋白Lpp积累外膜囊泡;另外,删除负责调节内肽酶MepS和PBP4活性的脂蛋白NlpI,产生超级囊泡;再有,突变膜脂质不对称途径蛋白MlaE,扰乱外膜稳态,增加囊泡形成;再有,破坏膜锚定蛋白TolA以改善膜渗透性;最终得到了一株D‑泛酸生产性能大幅提升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株。

    D-阿洛酮糖转化酶突变体及应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2052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81890.5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D‑阿洛酮糖转化酶突变体及应用,所述突变体是将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第13位、49位、54位、第100位、第235位、第242位进行单突变或多突变获得的。本发明D‑阿洛酮糖转化酶突变体能够耐受40~80℃高温,增强了突变酶的半衰期,提高了酶对合成D‑阿洛酮糖所用底物D‑果糖的底物亲和力和转化效率,扩展了相对稀少的酶库,展示了D‑果糖在合成D‑阿洛酮糖转化酶绿色环保、毒性低,副产物少的技术优势,克服了化学合成法易产生三废问题,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