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89796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0200063.7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检测方法,先采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输出端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然后计算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的短时傅里叶变换的时频谱,并利用多重同步压缩算法将短时傅里叶变换的时频谱映射到新的时频谱,再利用均值漂移法确定高于设定阈值多重同步压缩变换后的系数所属模态,并计算次同步振荡频率,最后对次同步振荡模态进行信号重构并进行最小二乘估计法估计,得到各次同步振荡模态的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1130142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0062404.9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馈风力发电并网系统虚拟电容控制方法,双馈风力发电并网系统采用电动机惯例,故障期间采集并网点三相电压信号VPCC,按照下式计算双馈风力发电并网系统锁相环的输入电压V’PCC:其中将得到的电压V’PCC在电网发生对称短路故障时输入到双馈风力发电并网系统的锁相环,双馈风力发电并网系统的定子侧输出阻抗和网侧逆变器输出阻抗满足设定要求。即可对双馈风力发电并网系统锁相环模块输入电压的控制来提高系统在故障期间的动态稳定性。本方法可减弱双馈风力发电并网系统在电网对称短路故障期间由于高线路阻抗带来的控制器相互作用,等效减小风电系统和故障点的电气距离,提高系统小信号稳定裕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784116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911037167.4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M7/48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考虑MMC内部动态约束的换流站工作域的确定方法及系统,建立单端MMC‑HVDC系统的稳态模型,给定系统运行的约束条件;在已知换流变压器的额定视在功率的前提下,利用逐点扫描筛选出满足换流变压器容量约束的功率运行点;将每个功率运行点代入稳态模型,计算出相应的MMC的调制比及其他电气量的稳态值,并利用非正弦周期电气量极值计算方法求解相应的极值;对每一个功率运行点,依次进行各约束条件的检验,如果所有约束条件都满足,在PQ平面绘制出这个点并对下一个点进行计算和检验;否则舍弃该点并直接检验下一个点;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扫描完所有的点,即可确定MMC工作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01464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765286.8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静止坐标系下电网频率耦合阻抗模型聚合计算方法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各联网设备对应的各频率耦合阻抗模型矩阵;通过预设公式将各频率耦合阻抗模型矩阵聚合到目标节点,得到目标频率耦合阻抗模型矩阵。由此,给出了电网中频率耦合阻抗模型聚合的计算方法,为复杂频率耦合阻抗网络模型的聚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根据目标频率耦合阻抗模型矩阵的频率特性判断系统稳定性,从而提高系统稳定性判断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25804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522985.X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负荷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根据对负荷模型设定的待辨识参数区间,对待辨识参数随机生成头鲸初始位置;若迭代次数未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则随机生成选择概率,根据生成的选择概率与预先设定的选择概率阈值,更新头鲸当前位置,其中第一次迭代头鲸当前位置为头鲸初始位置;迭代次数增加一次;循环直至迭代次数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根据最终的头鲸当前位置获得负荷模型参数辨识结果。本发明针对负荷结构复杂、待辨识参数多的特点,将鲸鱼优化算法引入电力系统参数辨识领域,利用该算法具有全局、局部交替寻优,不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特点,使本方法更为有效地辨识出综合负荷模型的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078411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37167.4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M7/48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考虑MMC内部动态约束的换流站工作域的确定方法及系统,建立单端MMC-HVDC系统的稳态模型,给定系统运行的约束条件;在已知换流变压器的额定视在功率的前提下,利用逐点扫描筛选出满足换流变压器容量约束的功率运行点;将每个功率运行点代入稳态模型,计算出相应的MMC的调制比及其他电气量的稳态值,并利用非正弦周期电气量极值计算方法求解相应的极值;对每一个功率运行点,依次进行各约束条件的检验,如果所有约束条件都满足,在PQ平面绘制出这个点并对下一个点进行计算和检验;否则舍弃该点并直接检验下一个点;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扫描完所有的点,即可确定MMC工作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8530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129370.3
申请日:2025-02-05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nventor: 亢朋朋 , 杨桂兴 , 翟文辉 , 田晓煜 , 孙谊媊 , 常喜强 , 樊国伟 , 刘德福 , 宋朋飞 , 黄兆浩 , 郭家豪 , 邓小宇 , 张艳丽 , 李飞 , 肖毅 , 黄飞 , 范新桥 , 董伟杰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流换流站集群紧急无功电压调节能力确定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无功电压调节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运行数据确定当前时刻的直流换流站集群紧急无功电压调节能力协调指数;对运行数据的时间序列中的数据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归一化后的时间序列确定直流换流站集群紧急无功电压调节能力协调指数的影响因子;根据影响因子和当前时刻的直流换流站集群紧急无功电压调节能力协调指数确定下一时刻的直流换流站集群紧急无功电压调节能力协调指数;根据下一时刻的直流换流站集群紧急无功电压调节能力协调指数预测直流换流站集群紧急无功电压调节能力。本申请能够准确判断直流换流站集群紧急无功电压调节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74241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210380057.3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新疆大学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00 , G06F18/23213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so‑CNN的蓄热式电采暖用电控制决策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区域内所有蓄热式电采暖负荷数据,对其进行聚类,得到聚类集群结果;步骤S2:建立蓄热式电采暖温度和蓄热式电采暖储能装置的动态数学模型,确定模型参数;步骤S3:构建目标函数,使其满足动态数学模型及其约束条件;初始化各个聚类集群运行策略,并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目标函数值,迭代优化各个聚类集群的蓄热式电采暖运行策略;步骤S4:构建状态信息映射曲线图,输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学习,预测未来各时段各个聚类集群的蓄热式电采暖运行策略。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基于历史数据,利用Pso算法求解蓄热式电采暖最优运行策略,并利用CNN预测未来用电控制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902992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19108.2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抑制电力系统宽频振荡的参数自校正阻尼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检测新型电力系统的宽频振荡信号,并根据宽频振荡信号的幅值变化趋势确定宽频振荡信号的振荡模式;根据振荡模式对宽频振荡信号的振荡频率、幅值和相位进行修正;利用模块化阻尼控制器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振荡信号宽频段进行新型电力系统的宽频振荡抑制。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幅值变化趋势判定方法,能够实现对采样后的宽频振荡信号进行特定振荡模式辨识,并采用插值法进行幅值纠正和相位补偿,提高了宽频振荡信号幅值和频率估计的准确度,且通过多通道模块化阻尼控制器结合参数自校正方法,实现了多频段信号的有效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8682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49298.4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场站的跟/构网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和控制系统,属于电网控制技术领域,当新能源场站的并网短路比或各变流器单元的短路比超出预设裕度区间时,找出待进行跟/构网切换的目标变流器单元,并使其启动预同步控制以使跟网型控制和构网型控制对各自的功角、电压和电流均进行预同步控制;若切换类型为跟网型控制切换至构网型控制,则在切换瞬间启动跟网型控制的相角补偿支撑控制,并在构网型控制的基础上引入反馈控制环节来修正切换后的构网型控制相角,以维持切换后的系统稳定;本方案在不同的并网场景下均能够实现新能源场站内部变流器单元的无扰动切换,还可以提升新能源场站内部各变流器单元自身应对强弱网变化的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