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绝缘体上硅结构的细胞分离微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01343656B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0810070158.0

    申请日:2008-08-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4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绝缘体上硅结构的细胞分离微芯片,该芯片由相互结合的两层组成,第I层为通道层,第II层为盖板层。通道层在SOI硅片上刻蚀凹槽形成微结构,通道层上有微通道、储液池、光纤凹槽和微电极对结构,通道层上的储液池用于筛选前后样品液及鞘流液的储存;微通道畅通,用于样品(细胞悬液或者溶液)流动;光纤提供光学检测通路;微电极对实现细胞筛选。盖板层上的进样、出样口与外界管道相连接。通过光纤获取细胞体积信息,判别细胞是否为融合后细胞,相应地在微电极对上施加交流电信号,使细胞发生偏转,从而实现细胞的分离。该芯片利用电场对生物活细胞进行非接触的筛选、分离操作,提高生物活细胞的生存率,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

    便携式细胞培养箱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61970B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110022880.9

    申请日:2011-01-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3/54 C12M41/14 C12M4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细胞培养箱,涉及一种便携式细胞培养箱,包括设置有样本培养区的箱体和电路控制装置;电路控制装置包括微控制器、温度控制装置、湿度控制装置,箱体通过设置分隔板将其内部空间分隔成水冷区、超声加湿用水区和超声加湿区,温度控制装置通过键盘输入装置设置不同温度值,可适应不同情况下细胞样本的培养及保存所需的温度值;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湿度传感器、超声雾化加湿器和湿度控制电路,该培养箱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实现升降温和使用超声雾化实现加湿,利用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实时调节控制培养区域参数,从而实现恒温恒湿;本发明采用铅蓄电池供电,能长时间稳定的工作;该培养箱体积较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适合远距离传输。

    基于表面电极技术的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74388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110026922.6

    申请日:2011-01-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35/02

    Abstract: 一种基于表面电极的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其由微电极阵列芯片和带进出样导管的盖片构成。微电极阵列芯片自下而上依次分为石英基底层、多聚物微通道层和顶层保护层;在石英基底层上制作底层梳状微电极阵列,多聚物微通道层的中间有微通道,其上制作与底层梳状微电极阵列形状和位置均对应的顶层梳状微电极阵列,并在微通道的侧壁上形成侧壁表面电极,侧壁表面电极分别连接底层梳状微电极阵列和顶层梳状微电极阵列对应的每一对梳齿,使三者电气联通组成三明治结构。本发明通过使微电极阵列贴附与多聚物微通道层上,避免传统的齿状突出电极结构带来的细胞堵塞问题,同时保证微电极的集成度和较好的融合效率。

    带药物缓释功能的植入式视网膜微刺激电极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02335065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110213545.7

    申请日:2011-07-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药物缓释功能的植入式视网膜微刺激电极芯片,包括电极基底和微电极;各微电极以陈列形式分布在电极基底上并突出于电极基底的表面,所述电极基底上设有相邻分布的用于药物缓释的圆环形微沟槽,各微电极分别设于圆环形微沟槽的圆心;该圆环形微沟槽的表面涂敷有药物缓释涂层,该药物通过微沟槽在微电极向微电极芯片表面的生物组织释放。它以微电极基底作为平台携带药物,通过多聚物载体控制药物缓释时间,使药物释放,该药物能提高神经电刺激信号在电极-组织界面的传递效率,提高药物缓释方向性的控制。在电极基底上还设有条形微沟道与圆环形微沟槽连通,该条形微沟道内储存有待缓释的药物,可使药物储存量更大,延长其使用周期。

    基于微线圈阵列的多通道神经电刺激传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57251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810070307.3

    申请日:2008-09-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线圈阵列的多通道神经电刺激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刺激信号产生和发射单元阵列、刺激信号接收单元阵列,刺激信号产生和发射单元阵列是由多个刺激信号产生和发射单元排列而成,刺激信号接收单元阵列由多个刺激信号接收单元排列组成,刺激信号产生和发射单元由发射线圈、功率放大器、AM调制电路、脉冲信号发生电路、高频振荡电路构成,用于设定刺激脉冲的幅值、频率和脉宽,以高频共振电磁场的形式通过发射线圈耦合到植入体内的接收线圈,并供给刺激电极。本发明通过微线圈阵列建立多通道进行信号的并行传输,通道间的信号通过采用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独立传输,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消化道遥控释药胶囊系统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88378C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610095210.9

    申请日:2006-1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消化道遥控释药胶囊系统,包括体外遥控装置与电子胶囊,电子胶囊包括外壳、遥控电路模块、弹簧、活塞、定位标记源、药物释放通道机构,电子胶囊中的遥控电路模块包括电磁能量耦合单元,而不包括储存了电能的储能单元,电磁能量耦合单元包括耦合天线、谐振电路,体外遥控装置包括一个高频电磁场发生装置,耦合天线耦合高频电磁场发生装置所产生的电磁场能量,并通过谐振电路获得谐振电压,该谐振电压为微型发热电阻及电子胶囊中的其他电路元件供电。本发明主要用于在动物或人体的消化道释放物质,如药物、食物、标记物等,相对于以往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耦合体外能量供电的方式缩小了体积,增加了安全性。

    一种用于简单光刻及软光刻的小型恒温自控实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00565353C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810069250.5

    申请日:2008-0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简单光刻及软光刻的小型恒温自控实验台。该实验台由一个梯形密闭箱,一个单片机控制器,一台真空泵组成。密闭箱体是由不锈钢板组成,前斜面是无色透明有机玻璃面板,面板上方为不透明盖板,在光刻实验时可以盖上,以避免外界光线的干扰。箱体内顶部悬挂照明用的日光灯,加热用的碘钨灯和起光刻和固化作用的紫外灯,它们都可以通过控制台进行控制。密闭箱两侧有两个圆孔,在不破坏密闭环境情况下,通过与圆孔相连的手套对样品进行操作加工。本实验台能实现温度测定,温度设定以及自动保持等基本功能,还可以将照明系统,加热系统,紫外光照装置及真空泵全部进行开关控制。

    角度型便携式表面等离子谐振生化分析仪的扫描成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140227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710092893.7

    申请日:2007-10-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角度型便携式表面等离子谐振生化分析仪的扫描成像装置,该扫描装置包括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机械扫描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机械扫描机构采用的是双臂交叉铰合机构,光学系统和图像传感器安装于两交叉臂上,并分别位于生化分析仪的光学棱镜的入射和反射光路上;驱动机构为高精度丝杆式步进电机,其传动轴与双臂交叉铰合机构连接,驱动双臂交叉铰合机构双臂的开合,双臂交叉铰合的轴心的运动轨迹与过光学棱镜中心的垂线重合。本装置采用等臂长、等夹角式交叉臂结构,可以完全保证图像传感器实时准确捕捉到出射光线变化,保证精度,且精度主控部分采用技术相对成熟的机电产品,具有结构简单,小型化,便携式,精度高,成本低,后期维护容易等优点。

    消化道排空检测缓释片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0354006C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510057395.X

    申请日:2005-11-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消化道排空功能检测缓释片及其制备工艺,包括骨架片芯和包衣层,包衣层的材料为医用石蜡、或者医用硅橡胶,其厚度为0.1mm-1.5mm,在包衣层上有通孔与包衣层内的骨架片芯相通,在包衣层上的每一个通孔的横截面积为0.1-10mm2,骨架片芯的长度为5-40mm,宽度为5-15mm,厚度为5-15mm;消化道排空功能检测缓释片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顺序步骤:准备骨架片芯材料、制备骨架片芯、制备包衣层液体、制作包衣层、制作通孔;该产品可以用于探测消化道吞服电子胶囊的安全性,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性高的优点。

    一种视皮层神经刺激装置及刺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58004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710078520.4

    申请日:2007-05-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刺激视皮层神经组织的微电极阵列刺激装置及刺激方法,该装置能在控制电路作用下将电刺激信号经不同刺激点交替输出以刺激视皮层神经组织,可用于对视皮层神经组织的刺激。该装置包括微电极阵列芯片、信号通路控制部分、刺激信号产生及编码部分。微电极阵列芯片是由多个刺激单元阵列布局在一个基板上构成,每个刺激单元对应视皮层神经上的一个刺激部位,每个刺激单元中又包括多个微电极形成的多个超微刺激点。信号通路控制部分通过选择刺激信号和刺激单元中超微刺激点的连接方式来调控皮层刺激模式,将刺激信号通过选定的超微电极耦合到视皮层神经组织。利用本装置和方法可以实现对视皮层神经组织刺激的自组织化,可提高视皮层刺激电极工作的长效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