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装置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70779C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610066916.2

    申请日:2006-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具有本体部(15a、16a)和引板部(15b、16b),配置成所述本体部(15a、16b)之间相互对向的一对集电板(15、16);具有本体部(40a)和引板部(40c),其本体部(40a)配置在集电板(15、16)的本体部(15a、16a)之间,并且引板部(40c)配置成从集电板(15、16)的本体部(15a、16a)之间向外伸出的隔离体(40);分别形成在集电板(15、16)的本体部(15a、16a)上,与隔离体(40)接触的活性物质层(10);与各活性树脂层(10)接触的电解液;将各集电板(15、16)的引板部(15b、16b)和隔离体(40)的引板部(40c)相互固定的绝缘性的固定部件(90)。

    卷绕型电化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71451B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0810188838.2

    申请日:2008-1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1 H01G9/151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绕型电化学装置,其具备将包含正极(20)、隔离物(40)及负极(10)的叠层构造的叠层部件3卷绕而成的卷绕体(1),正极(20)和负极(10)分别具有在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活性物质层的构造,卷绕体(1)在中心部具有空隙,在卷绕体(1)的最内周部分的弯曲部的最小曲率半径R满足下述式(1)的条件;R=α×(T1+2T2)(1);R表示卷绕体的最内周部分的弯曲部的最小曲率半径,单位μm;α表示3.33~7.12的范围内的数值;T1表示位于卷绕体的最内周的电极的集电体的厚度,单位μm;T2表示位于卷绕体的最内周的电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单位μm;T2为8~30的范围内的数值,单位μm。

    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化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71450A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810188834.4

    申请日:2008-12-26

    Abstract: 一种电化学装置(2),其特征在于,具备:正极和负极夹持隔离体而被层叠的电极体(4a,4b)、外包装体(8),收纳有电极体(4a,4b)的层叠体(6)、引线(10),一个一个地连接于正极与负极,并且从层叠体(6)延伸至外包装体(8)的外部、以及密封部件(12),紧密附着于引线(10)的周围,并且被外包装体(8)的开口部(14)夹住,从而密封该开口部(14);电极体(4a,4b)被层叠为:在开口部(14)上产生在电极体的层叠方向上重叠的引线的数目互不相同的部分;具有在引线(10)的一面侧和另一面侧密封部件(12)的厚度不同的部分,以使连接于各个电极体的2根引线(10)被配置于与电极体的层叠方向垂直的相同面内,其中所述厚度为从电极体的层叠方向上的外包装体(8)表面到引线(10)表面的厚度。

    电化学装置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41606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610066916.2

    申请日:2006-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具有本体部(15a、16a)和引板部(15b、16b),配置成所述本体部(15a、16b)之间相互对向的一对集电板(15、16);具有本体部(40a)和引板部(40c),其本体部(40a)配置在集电板(15、16)的本体部(15a、16a)之间,并且引板部(40c)配置成从集电板(15、16)的本体部(15a、16a)之间向外伸出的隔离体(40);分别形成在集电板(15、16)的本体部(15a、16a)上,与隔离体(40)接触的活性物质层(10);与各活性树脂层(10)接触的电解液;将各集电板(15、16)的引板部(15b、16b)和隔离体(40)的引板部(40c)相互固定的绝缘性的固定部件(9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