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25224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280065202.3

    申请日:2012-12-05

    Inventor: 堀川景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耐热性、容易多层化并且有利于小型化的蓄电设备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蓄电设备,具有在正极或负极中的一个第一极与另一个第二极之间设置隔离件层而得的层叠体、电解质、以及收纳所述层叠体与所述电解质的封装体,其中,包含至少两个将第一极集电体电极、设置于该第一极集电体电极的一个主面上的第一极活性物质层、以及覆盖所述一个主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隔离件层进行一体化而得的第一极复合片,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极复合片中的一个第一极复合片的第一极集电体电极的另一个主面、与另一个第一极复合片的第一极集电体电极的另一个主面对置并隔着接合层而接合,所述接合层包含在主链中具有酰亚胺键的高分子。

    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66986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410855050.8

    申请日:2014-12-31

    Inventor: 杉山和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性能化和小型化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蓄电设备所具备的蓄电部件通过以下工序来制造:将具有正极电极箔的2片量长度的正极材料箔在中央部进行折弯,将具有负极电极箔的2片量长度的负极材料箔在中央部进行折弯的工序;在使隔离箔夹设在正极材料箔与负极材料箔之间的状态下以使被折弯的正极材料箔的开口侧和被折弯的负极材料箔的开口侧相面对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工序;以及将正极材料箔和负极材料箔相对地靠近,从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一材料箔的开口侧朝向谷底侧插入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利用上述第一材料箔的谷底限制上述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从而定位上述正极材料箔和上述负极材料箔的工序。

    锂离子电容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12347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80035090.1

    申请日:2013-0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其具有更大的容量,同时还抑制了活性材料从集电体上脱落下来。其包括:正极,其具有正极活性材料以及保持该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集电体;负极,其具有负极活性材料以及保持该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集电体;以及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液。正极集电体和/或负极集电体为具有连通孔的多孔体,其孔隙率大于30%且小于等于98%。连通孔填充有正极活性材料或负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或活性材料能够可逆地担载锂,正极活性材料和/或负极活性材料预掺杂有锂,且预掺杂至负极活性材料中的锂的全部或一部分是由以电化学方式连接至负极的锂所直接预掺杂的、或者是在通过至少一个以上的正极之后而预掺杂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