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95503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510683978.7
申请日:2015-10-20
Applicant: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B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入类医疗器械鱼嘴效应的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包括设置在两侧的多个不同弯曲半径且呈180度U型的中空轨道,所述模拟血管模型的上方密封设置有透明观测板;显微镜,放置在所述透明观测板上方进行放大显示;辅助拍照及测量装置,用于对所述显微镜显示的照片进行采集,并根据采集的照片对所述介入类医疗器械锥形头端的内侧到导引导丝外表面的距离进行测量。本发明提供的介入类医疗器械鱼嘴效应的测量系统,能够快速检测介入类医疗器械锥形头端在不同模拟血管环境下的“鱼嘴效应”,测试精度可达到0.0001inch,能够获得重复性与再现性较好的定量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01093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710433315.9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IPC: A61L31/16 , A61L29/16 , A61L27/54 , A61K31/047 , A61K31/436 , A61K31/337 , A61L27/28 , A61L29/08 , A61P9/00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31/16 , A61K31/047 , A61K31/337 , A61K31/436 , A61L27/28 , A61L27/54 , A61L29/08 , A61L29/16 , A61L31/08 , A61L2300/216 , A61L2300/416 , A61L2300/606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入医疗器械以及阿非迪霉素的应用。介入医疗器械包括器械本体以及负载在器械本体上的药物。该药物中的活性药物选自阿非迪霉素、阿非迪霉素的药可用盐、阿非迪霉素的溶剂化物和阿非迪霉素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发明人研究意外发现,将阿非迪霉素负载到介入器械表面时,能够有效的抑制平滑肌细胞的生长,血管内膜无明显增生,且对周围细胞的毒性较小,从而为预防或治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896903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710408126.6
申请日:2017-06-02
Applicant: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IPC: A61B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装置,其包括左心耳封堵器、支架输送件、固定部分和固定输送件;所述支架输送件具有第一通道和设置在第一通道远端的第一连接端,所述左心耳封堵器包括支架本体和设置于支架本体上的支架连接件,所述支架连接件具有第二通道和设置在第二通道上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二连接端相结合,以使第一、二通道相连通形成推送通道,所述固定输送件的远端与固定部分相结合,以使固定输送件于推送通道内驱动固定部分进入预设区域,以将左心耳封堵器与预设区域连接。本发明的医疗装置有助于左心耳封堵器较为容易地实现重复定位和回收,且既不会损伤鞘管,也不会因与鞘管接触而导致锚刺脱落所引起的固定失效问题,提升手术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14780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77976.0
申请日:2015-02-16
Applicant: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降解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原始管材制备步骤,其中由可降解材料制备具有预定内、外径的原始管材;膨胀步骤,其中将原始管材放入模具中,对原始管材进行加热和加压,使原始管材膨胀以使其外径尺寸达到模具的内径尺寸;和支架制备步骤,其中使膨胀后的管材冷却,并制备成最终的可降解支架。本发明的方法通过调整膨胀工艺参数,即使在管材的径向膨胀比大于500%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有效地控制晶粒尺寸的大小,保持材料足够的韧性,并且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因此在降低支架壁厚的同时,保持支架的力学性能满足临床要求,使支架能顺利通过狭窄病变处,内皮化速度快,不会引发炎症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6361465B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510424227.3
申请日:2015-07-17
Applicant: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降解管及可降解支架的制造方法,将设置于模具中的原始可降解管材加热至变形温度后,向原始可降解管材内施加膨胀压力使原始可降解管材沿径向膨胀而抵靠在模具的内表面;之后,将原始可降解管材沿模具的轴向平移。根据需要重复上述步骤一次或多次。采用平移原始可降解管材的方式使其预定部分均经过径向膨胀,以获得足够长的可降解管;在原始可降解管材的径向膨胀时塑造可降解管的强度需求,制备的可降解管能够满足长度的同时还满足强度的需求,提高了可降解支架制备的效率及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65381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710192758.3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韧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将胶原蛋白溶于溶剂中搅拌,过滤后得到待用溶液;S1.2:将所述待用溶液采用动态流体静电纺丝技术进行纺丝,得到胶原蛋白纳米纱膜;S1.3:在胶原蛋白纳米纱膜上滴加制孔液,然后冷冻得到冷冻样本;S1.4:将冷冻样本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冷冻干燥后的纳米纱膜;S1.5:将冷冻干燥后的纳米纱膜制成人工韧带。本发明利用动态流体静电纺丝技术和真空冷冻干燥技术首次将胶原蛋白制备成胶原蛋白纳米纱人工韧带,制备得到的人工韧带具有较大的孔径和孔隙率,适宜细胞的三维长入和组织的再生,促进病损组织的再生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05823626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510011912.3
申请日:2015-01-09
Applicant: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抱丝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包括测量装置、导引导管、模拟临床使用装置和充压装置,所述模拟临床使用装置包括水浴锅和置于所述水浴锅中的器官模型,所述导引导管与器官模型相连,所述导引导管可供导引导丝穿入并使介入类医疗器械顺着所述导引导丝穿入到器官模型,所述充压装置可与所述介入类医疗器械相连,所述测量装置可与所述导引导丝相连。本发明提供的抱丝测试系统,可以测试出介入类医疗器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抱丝现象,并能够定量评价发生抱丝的程度,因此,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抱丝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能在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解决抱丝问题,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抱丝现象,使介入类医疗器械产品顺利撤出体外。
-
公开(公告)号:CN108016023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213237.8
申请日:2012-12-21
Applicant: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91 , B29C49/0005 , B29C49/04 , B29K299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由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原始管材;步骤2):将原始管材放入管状模具中并进行加热,并向原始管材内注入高压气体,使管材在径向方向能实现高度取向,并且还沿管材轴向方向对管材进行轴向拉伸,以实现管材在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的同时取向;步骤3):将吹胀后管材在退火温度下放置5分钟~30分钟退火,以得到成型管材,退火温度高于聚合物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低于聚合物材料的熔融温度;步骤4):将成型管材制备成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支架。本发明方法使得支架的即刻支撑力高,不易发生断裂,且管材的内应力可被有效释放,从而能提高支架货架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970053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610920758.6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IPC: A61B1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左心耳封堵装置,包括封堵支架和推送中空管,所述封堵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连接部分,连接部分设置于支架本体上,且连接部分具有第一输送通道以及位于第一输送通道两端的第一连接端和输出端,推送中空管具有第二输送通道和设置在第二输送通道两端的第二连接端以及输入端,第二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端相匹配,当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相连接时,第一输送通道与第二输送通道相连通,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端及所述输出端向左心耳内部输送填充物。本发明通过封堵支架上的第一输送通道和推送中空管内的第二输送通道,将填充物充入左心耳,随后,所述填充物转化为固态并充盈整个左心耳,由于填充物能够灵活适应各种左心耳,因此封堵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874815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875379.X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IPC: A61B17/3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7/3205 , A61B2017/3200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开孔刀,所述医用开孔刀包括刀具部分和连接刀具部分的手持部分,所述刀具部分包括引导部、刀身部和切割部,所述引导部设置于刀身部的远端,用于切开目标组织,以使刀具部分进入目标组织,所述切割部设置于刀身部的近端,用于在目标组织上开孔并移除目标组织中位于开孔处的特定组织。本发明的医用开孔刀通过刀身部近端的切割部切断目标组织并移除开孔处的特定组织,这样,切割、取出、移除一起操作,减少了切割开孔的操作时间,同时简化了切割开孔的操作过程,而且,省去了用于抓持被切割组织的抓持机构,结构简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