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的排气结构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99657A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200310115682.2

    申请日:2003-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2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在蓄电池上部的排气结构。在该结构中,一排气室形成有一个入口,通过该入口导入蓄电池电池室中产生的气体,一个设置在排气室上部的第一出口,通过该出口气体被排放到蓄电池外部,一个设置在排气室底部并与电池室相通的第二出口,限定排气室的侧壁和底板。所述底板向第二出口倾斜。还包括多个板件,这些板件起阻拦包含在气体中的液体。各板件从一个侧壁伸出,使得其远端部分面对另一个侧壁,并在二者之间具有一个间隙,另外,各板件还向第二出口倾斜,使得被阻拦的液体被导入第二出口并返回到电池室。

    蓄电池接线端子结构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72337A

    公开(公告)日:2002-10-02

    申请号:CN02105222.0

    申请日:2002-0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05

    Abstract: 提供一种稳定牢固的蓄电池接线端子结构,将一端板部连接在突出到蓄电池盖子外的极柱上的接线板导出板部固定在盖子上,当用螺栓螺母将外部导线紧固在该接线端子上时可防止接线板在大扭矩下发生倾斜、转动、扭曲、变形或翘起等情况。由连接在蓄电池的极柱H上的一端板部1a和从该极柱H向盖子C的切槽部D中导出的导出板部1b形成接线板1,该导出板部1b形成为具有螺栓插通孔3的水平板部1b1、和向下垂直弯曲成L形并具有螺栓插通孔4的垂直板部1b2,所述接线板1由垂直板部1b2安装在盖子面d1上,在垂直板部1b2的下板部6设置结合部将下板部6压入盖子C的嵌装孔8中,将结合部7卡止在对置内壁面8a、8b中。

    用于铅蓄电池的活性糊状有效物质的涂布机

    公开(公告)号:CN1333090A

    公开(公告)日:2002-01-30

    申请号:CN01122876.8

    申请日:2001-07-12

    Abstract: 一种用于为铅蓄电池涂布活性有效材料的涂布机,它能稳定、良好地连续涂布,不仅能在连续基板上为负电极涂布活性有效材料,而且能为正电极涂布活性有效材料。在给料斗内部的上方设有一对前、后桨片,在下方设有一个输出辊,在中部的后侧设有一个带叶片的辊,位于输出辊的上前部的斜对面,且距该输出辊一定距离并与其相对地设有一个辅助辊。喷嘴板固定在给料斗的下端上,喷嘴板的喷嘴释放口的开口方向与连续基板A运输的方向相同。

    铅蓄电池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957676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280061227.X

    申请日:2022-08-10

    Inventor: 西村章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铅蓄电池,高温耐久性优异并且能够抑制电解液的水分减少。本发明的铅蓄电池具备具有电池室的电池槽、收纳在电池室中的极板组和注入到电池室中的电解液,极板组具有交替配置的多张正极板及负极板和配置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隔膜,正极板具有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和包括保持有正极合剂的格子状部(110)的正极集电板(11),正极集电板(11)由铅合金形成,该铅合金以0.035质量%以上且0.08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Ca,以0.50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Sn,以0.003质量%以上且0.035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Ag,以大于0且0.02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Bi,剩余部分由铅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双极型蓄电池以及双极型蓄电池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9384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80051576.3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即使因基于电解液的腐蚀而在正极产生生长,也避免电解液浸入贯通孔中,即使电解液浸入到贯通孔中,也尽可能地避免该电解液到达负极侧而大幅抑制液接的产生,由此不易引起电池性能的降低,实现长寿命化。具有:单元部件(110),具备正极(111)、负极(112)及介于正极(111)与负极(112)之间的电解质层(113),单元部件(110)隔开间隔地层叠配置;空间形成部件(120),包括基板(121)和框体(122);贯通孔(121a),在空间形成部件(120)中贯通正极侧与负极侧之间而形成;以及导通体(170),插入于贯通孔(121a)而将正极侧与负极侧电连接,在贯通孔(121a)的正极侧的开口部附近及负极侧的开口部附近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防液接部件(180)。

    双极性蓄电池
    50.
    发明公开
    双极性蓄电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96482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80095416.4

    申请日:2021-11-15

    Abstract: 抑制在充放电时局部利用活性物质,实现均匀利用电池单元内的活性物质,并且即使由于局部利用而导致活性物质利用不均,也容许该不均而实现蓄电池长寿。双极性蓄电池具有:电池单元部件(110),具备正极(111)、负极(112)、及介于正极(111)和负极(112)之间的电解质层,并隔开间隔而层叠配置;以及空间形成部件(120),形成分别容纳多个电池单元部件(110)的多个空间。正极用活性物质层(111b)和配置在与该正极用活性物质层(111b)对置的位置上的负极用活性物质层(112b)之间的距离除以正极用活性物质层(111b)的厚度与负极用活性物质层(112b)的厚度之和而得到的值为1.1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