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3718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80023625.0
申请日:2019-04-02
IPC: H01M50/531 , H01M50/528 , H01M6/02 , H01M10/04 , H01M10/0587
Abstract: 电池(10)包括:容纳卷绕型的电极体(11)的有底筒状的外装罐(51)、和按照堵住外装罐的开口部(53a)的方式在开口部隔着第1绝缘部件安装的第1极端子。第1极板具有由导电材料形成的第1芯体、和第1活性物质层,第1芯体的第1极端子侧的一边部从第1活性物质层的第1极端子侧的一边导出从而形成第1导出部,第1导出部包含向电极体的内周侧或外周侧弯曲而成的第1弯曲部(16)。第1极集电板的第1面接触第1弯曲部的第1极端子侧面,第1极端子与第1极集电板的第2面直接、或隔着导电部件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603089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80009240.0
申请日:2015-03-1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上田敦史
IPC: H01M10/0587 , H01M4/13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2/1673 , H01M10/0431 , H01M10/049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向电池壳体插入电极体时的电极体的损伤、并改善电解液向电极体的含浸性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备电极体和容纳电极体的电池壳体,所述电极体中,具有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板与具有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板隔着间隔件被卷绕,按照覆盖卷绕终端部的方式贴附有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止卷带,止卷带在向电极体的贴附面具有设有粘合剂的粘合部和未设有粘合剂的非粘合部,沿着止卷带的宽度方向在非粘合部的两端配置有粘合部,非粘合部配置于粘合部之间,电极体的高度Wa、止卷带的宽度Wb和非粘合部的宽度Wc满足0.9≤Wb/Wa≤1且0.35≤Wc/Wa≤0.8。
-
公开(公告)号:CN111052453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1880054890.0
申请日:2018-07-23
IPC: H01M50/536 , H01M50/119 , H01M50/124 , H01M50/179 , H01M50/571 , H01M10/04 , H01M10/0525
Abstract: 密闭电池(20)包含电极体(22)和收容电极体的有底筒状的包装罐(50)。包装罐由进行了镍镀覆的铁形成,通过从包装罐的外侧表面朝向引线形成的焊接部(54)将与正极以及负极的一方连接的引线和包装罐焊接。焊接部(54)由熔痕形成,且包含第1层(56)和镍的含有浓度比第1层(56)高的第2层(58),第1层(56)从引线一直形成到包装罐的内部,第2层(58)在包装罐的外侧表面侧与第1层(56)相邻地形成,在从包装罐的外侧来看焊接部的情况下,第1层(56)全部被第2层(58)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6030890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580009240.0
申请日:2015-03-1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上田敦史
IPC: H01M10/0587 , H01M4/13 , H01M10/0566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向电池壳体插入电极体时的电极体的损伤、并改善电解液向电极体的含浸性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备电极体和容纳电极体的电池壳体,所述电极体中,具有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板与具有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板隔着间隔件被卷绕,按照覆盖卷绕终端部的方式贴附有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止卷带,止卷带在向电极体的贴附面具有设有粘合剂的粘合部和未设有粘合剂的非粘合部,沿着止卷带的宽度方向在非粘合部的两端配置有粘合部,非粘合部配置于粘合部之间,电极体的高度Wa、止卷带的宽度Wb和非粘合部的宽度Wc满足0.9≤Wb/Wa≤1且0.35≤Wc/Wa≤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