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61909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810225204.X

    申请日:2008-10-27

    Abstract: 一种余热锅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热交换器;汽包,汽包包括连接有给水管、出水管、回流管和出汽管的外壳、入水端与给水管相连通且出水端与出水管相连通的出水降温管,和设置在外壳内用于分离从回流管返回到外壳内的水和蒸汽的汽水分离装置;和设置在出水管上的循环泵,其中出水降温管的出水端与循环泵进水侧的出水管相连。根据本发明的余热锅炉能够降低汽包的出水的温度,避免了循环冷却水在循环泵处汽化,减小了循环系统内的压力波动,同时降低了对循环泵的损害和不利影响。此外,能够迅速有效地将蒸汽和水分离,避免了蒸汽进入汽包下部的循环水中,而且避免了排出蒸汽时将锅炉水带出汽包。

    余热锅炉的循环系统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51706B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710178272.0

    申请日:2007-11-28

    Abstract: 一种余热锅炉的循环系统,包括:汽包,汽包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自然循环出水管,强制循环出水管,自然循环回流管,强制循环回流管,和出汽管;自然循环热交换器,设置在余热锅炉自然循环受热面处且进口和出口分别通过自然循环出水管和自然循环回流管与汽包相连;强制循环热交换器,设置在余热锅炉的强制循环受热面处且进口和出口分别通过强制循环出水管和强制循环回流管与汽包相连;和安装在强制循环出水管上的循环泵。本发明克服了单一循环系统存在的缺点,并结合两种循环系统的优点。克服了自然循环受热面布置受限制、清灰效果差等缺点,降低了循环水泵的流量和负荷,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具有积灰轻、体积小、可靠性高、节能等优点。

    用于支撑余热锅炉的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469862B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710304088.6

    申请日:2007-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支撑余热锅炉的支撑装置,包括:托架,所述托架适于分别安装到余热锅炉炉体的两侧面上;基座部件,所述基座部件分别设置在余热锅炉炉体的两侧;支撑辊,所述支撑辊分别可滚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件上用于支撑所述托架。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且能够同时补偿和适应余热锅炉在各个方向上的受热变形,并且支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余热锅炉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61909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810225204.X

    申请日:2008-10-27

    Abstract: 一种余热锅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热交换器;汽包,所述汽包包括连接有给水管、出水管、回流管和出汽管的外壳、入水端与给水管相连通且出水端与出水管相连通的出水降温管,和设置在外壳内用于分离从回流管返回到外壳内的水和蒸汽的汽水分离装置;和设置在出水管上的循环泵,其中出水降温管的出水端与循环泵进水侧的出水管相连。根据本发明的余热锅炉能够降低汽包的出水的温度,避免了循环冷却水在循环泵处汽化,减小了循环系统内的压力波动,同时降低了对循环泵的损害和不利影响。此外,能够迅速有效地将蒸汽和水分离,避免了蒸汽进入汽包下部的循环水中,而且避免了排出蒸汽时将锅炉水带出汽包。

    余热锅炉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51705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10178271.6

    申请日:2007-11-28

    Abstract: 一种余热锅炉,包括:具有自然循环受热面和强制循环受热面的炉体;循环系统,包括分别设置有用于向汽包内供水的进水管、自然循环出水管、强制循环出水管、自然循环回流管、强制循环回流管、和出汽管的汽包;设置在自然循环受热面处且其进口和出口分别通过自然循环出水管和自然循环回流管与汽包相连的自然循环热交换器;设置在强制循环受热面处且其进口和出口分别通过强制循环出水管和强制循环回流管与汽包相连的强制循环热交换器;和安装在强制循环出水管上的循环泵。本发明结合了两种循环系统的优点,克服了自然循环受热面布置受限制、清灰效果差,降低了循环泵的流量和负荷,提高了可靠性,具有积灰轻、体积小、节能等优点。

    余热锅炉及其炉体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51703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10178265.0

    申请日:2007-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的炉体,包括:过渡段烟道,该过渡段烟道包括上升部和下降部,上升部的顶端与下降部的顶端相连;和对流段烟道,该对流段烟道的进烟口与过渡段烟道的下降部的下端相连且对流段烟道的出烟端形成有出烟口。根据本发明的炉体,由于设置了过渡段烟道,因此,含有灰尘的高温烟气例如从熔炼炉进入过渡段烟道的上升部内,在上升的过程中,高温烟气中的灰尘能够依靠重力落下,从而灰尘不易粘到炉体的内壁上,炉体内的积灰轻,减少了除灰操作,提高了炉体的寿命,高温烟气在炉体内的运行时间增长,余热回收效率提高。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173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086028.X

    申请日:2025-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乏汽发生器、余热回收装置和除盐水输送管,乏汽发生器连接蒸汽管网和余热锅炉,以获取蒸汽管网的蒸汽疏水和余热锅炉的锅炉污水并产生低温乏汽,余热回收装置设于除盐水输送管并连接乏汽发生器,以使乏汽发生器的低温乏汽与除盐水输送管的除盐水换热。本发明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乏汽发生器获取蒸汽管网的蒸汽疏水和余热锅炉的锅炉污水并产生低温乏汽,低温乏汽供至余热回收装置与除盐水输送管输送的除盐水换热,从而回收蒸汽疏水和锅炉污水的热量并对除盐水加热,实现对蒸汽疏水和锅炉污水携带热量的回收利用,降低加热除盐水的诸如蒸汽等能源的用量,具有较低的运行成本。

    热管换热器冷热连供系统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822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248903.1

    申请日:2024-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管换热器冷热连供系统,其包括蒸发器、冷凝器、第一工质循环系统和第二工质循环系统;第一工质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压缩后的第一工质经冷凝器同时与第二工质和部分输送入压缩机的第一工质热交换后,输送入蒸发器与第二工质进行热交换,由蒸发器排出的第一工质回流至压缩机;第二工质循环系统包括风机和用热设备,风机排出的第二工质经用热设备后输送入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并进行预冷、冷却和预热,由蒸发器排出的第二工质经冷凝器热交换升温后回流至风机。本发明能够减少换热温差的传热不可逆损失的热管换热器冷热连供系统。

    废水处理设备
    49.
    发明公开
    废水处理设备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515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849113.2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设备。所述废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容器,处理容器内具有多个依次排布的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包括气室、蒸发室、集液室和凝液管,多个凝液管均贯穿蒸发室,并连通在气室和集液室之间,蒸发室内的废水与凝液管内的气态介质可换热,沿处理单元的排布方向,第一个处理单元的气室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设在处理容器的壁面上,前一处理单元蒸发室的蒸汽出口与后一处理单元的气室连通。本发明的废水处理设备的能源来自进气口获取的气态介质的热量,热量依次在多个处理单元传递,以使多个处理单元能够同时处理废水,因此热量的利用率较高,能耗较低,同时多个处理单元均对废水进行处理,具有较高的废水处理效率。

    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锅炉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3120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69609.X

    申请日:2024-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锅炉系统,所述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排烟管道和脉动热管换热组件,排烟管道用于排放流过余热锅炉后的烟气,脉动热管换热组件包括冷源室、热源室和脉动热管,脉动热管的部分穿设在冷源室内,另一部分穿设在热源室内,且热源室与排烟管道连通,冷源室具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介质进口用于通入冷源介质,介质出口连通省煤器和/或除氧器。本发明的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可利用脉动热管换热组件进一步回收烟气余热,节省能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