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9146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1494498.6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上海科梁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新帅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方法及装置,包括:步骤1:通过仿真对电力系统中研究区域施加扰动,获取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一动态响应;步骤2:利用聚类算法对电力系统中研究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分区,并对分区内发电机节点进行等效,获取等效后的电力系统;步骤3:通过仿真对等效后的电力系统中研究区域施加扰动,获取研究区域的第二动态响应;步骤4:根据第一动态响应与第二动态响应间的畸变率输出电力系统中研究区域以外的分区的等效发电机节点的传递函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保留外部系统对研究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在保证工程分析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简化系统,提高了分析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8189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1716274.1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nventor: 何国庆 , 汪海蛟 , 曲平 , 王伟胜 , 吴福保 , 张宏宇 , 冯双磊 , 席嫣娜 , 王舒 , 李光辉 , 孙艳霞 , 孙文文 , 张斌 , 李洋 , 马俊华 , 高彩云 , 张兴 , 刘可可 , 余芳芳 , 高丽萍 , 雷雨 , 段钰琪 , 甄妮 , 赵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与AGC协调的新能源场站宽频带振荡监控平息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新能源场站的参数信息得到各频段的振荡分量;当振荡分量不小于振荡分量阈值时,通过新能源场站自动发电控制和振荡抑制启动指令下调输出有功功率;基于振荡抑制启动指令的状态,通过新能源场站自动发电控制上调输出有功功率进行振荡平息。本发明当振荡发生时,通过新能源场站自动发电控制和振荡抑制启动指令下调输出有功功率,自动降低有功功率,快速平息振荡,当振荡消除后,通过新能源场站自动发电控制上调输出有功功率进行振荡平息,自动恢复有功功率,保证送出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727733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60753.4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集群划分的配电网自趋优电压优化控制方法,全局优化调度阶段的步骤为:建立双时间尺度下的全局优化模型;设定日前计划和日内短期调度的目标函数;设定约束条件;进行双时间尺度下的全局优化调度;执行日前计划和日内短期调度;集群趋优控制阶段的步骤为:采集所需的集群参数;建立集群趋优控制模型,进行集群间协调优化;设定经济集群协调优化和紧急集群协调优化的目标函数;设定约束条件;执行集群间协调优化;进行集群内功率分配,实现分散资源有功‑无功出力的协调优化。本发明可以对分散资源集群实时划分、对多元分散资源就地集中式控制,降低了配电网复杂性,提高了优化控制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5451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136610.3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径向混合磁通宽窄极开关磁阻电机及控制方法,包括转子、径向定子、径向定子励磁绕组、轴向定子、轴向定子励磁绕组;径、轴向定子均采用的是宽窄极结构;径向定子励磁绕组缠绕在径向定子的每个宽齿极上,形成激励极;轴向定子励磁绕组缠绕在轴向定子的每个宽齿极上,形成激励极;径向定子和轴向定子的每个窄齿极上不缠绕励磁绕组,形成辅助极;在转子的两侧各安装一个轴向定子,径向定子套装在转子上,径向定子与转子之间以及轴向定子与转子之间均设有相同的气隙。本发明采用轴向磁通与径向磁通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了转矩性能,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同时缩短了电机的磁路,降低了电机的损耗,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666156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710919813.4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中电普瑞张北风电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Abstract: 一种风电机组有功无功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判断风电机组送出线路阻抗角是否超过阻抗角预设范围;若不超过阻抗角预设范围,则将风电机组设定为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否则,监测风电机组的有功功率和并网点电压,并计算并网点电压超出预设范围时风电机组所需的无功功率;若风电机组所需的无功功率不超过风电机组无功功率输出极限,则风电机组输出所需的无功功率;否则对于所述无功功率大于0的风电机组,输出无功功率最大值,对于所述无功功率小于0的风电机组,则根据并网点预设电压值和风电机组充分发挥无功调节能力后的并网点电压计算风电机组有功功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高了风电机组的运行效率、并网适应性和电网支撑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936427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511017720.X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谐波抑制功能的单相锁相环优化设计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设计方法首先建立单相锁相环小信号模型,将小信号模型等效成一个一阶惯性环节和一个比例环节,建立完整的单相锁相环小信号模型;其次设计单相锁相环的控制参数,将单相锁相环小信号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和误差传递函数作为目标函数,以单相锁相环动态特性作为约束条件求解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干扰信号的传递函数,优化单相锁相环的控制参数。本发明提供的设计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单相锁相环,可直接应用于对谐波抑制功能要求不同的应用环境,便于评估不同的单相锁相环性能优劣。
-
公开(公告)号:CN105811424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410838415.6
申请日:2014-12-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山东新帅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和电容器组无功协调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上层协调控制方法和就地协调控制方法;所述上层协调控制方法包括确定电容器组和所述光伏逆变器分别承担的无功功率;所述就地协调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所述上层协调控制方法下达的光伏逆变器无功出力指令、当前各光伏逆变器实发有功值和交流侧电压值修改所述无功出力指令并下发给各光伏逆变器。所述方法在不增加新的SVC/SVG等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情况下,解决了分布式光伏接入用户配电变压器380V侧引起的用户功率因数降低问题,节省了分布式光伏建设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07656143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611150464.6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IPC: G01R2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并网变流器的正负序阻抗测量模块、系统及方法,所述测量模块包括扰动电压注入单元、并网点电压/电流采集单元、阻抗计算单元和阻抗bode图生成单元;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器、I/O接口设备和实时仿真系统;实时仿真系统包括所述测量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能源并网变流器的正负序阻抗测量摸、系统及方法,该测量模块可以灵活控制扰动电压信号的相位、幅值和波形;该测量系统中控制器、I/O接口设备和实时仿真系统构成硬件在环控制的实时仿真系统,可以对新能源并网变流器进行实时仿真和正负序阻抗测量,提高了新能源并网变流器阻抗测量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08046306U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20258120.5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新帅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氢电混合储能UPS,所述UPS包括燃料电池单元、蓄电池单元、直流负载接口、交流负载接口和能量管理单元;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和蓄电池单元并联于供电侧母线从而为直流负载接口和交流负载接口供电;由所述能量管理单元实时获取所述燃料电池单元、蓄电池单元、直流负载接口和交流负载接口电流、电压大小,并控制该UPS的通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PS发电稳定,能够及时有效地维持蓄电池系统的荷电状态,有利于延长蓄电池系统的寿命,并通过快速加氢实现能量的快速储存,能有效减少能量存储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208608728U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21098287.6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新帅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阵列混合发电系统,所述混合发电系统通过设置在母线上的直流母线接口(111)为负载(006)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光伏阵列发电子系统(001)、混合储能子系统(023)、信号调理单元(004)和发电控制单元(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光伏阵列发电子系统中每个光伏电池系统均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控制,使得系统中每个动力单元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系统工作效率,通过引入混合储能子系统延长光伏电池和混合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改善系统性能,提高鲁棒性和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