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8295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011151525.7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管固井全通径无限级分段压裂完井装置及其压裂完井方法,适用于水平井及直井的压裂完井工艺。本装置包括套管串、液压套管扶正器、压裂完井滑套、压差式压裂完井滑套、长翼固井胶塞、碰压坐落阀和底部循环阀,液压套管扶正器与压裂完井滑套均为多个并配接在套管串上形成套管固井全通径无限级分段压裂完井装置,压裂完井滑套为全通径设计,打开工具与压裂完井滑套为一一匹配完成开启滑套动作;本发明分段压裂级数不受限制;既可实现任意定点压裂完井滑套的一匙一开,也可实现一级多簇压裂完井滑套的一匙多开,压后实现完井管柱全通径,满足连续快速、大规模、多级多簇的压裂施工需求,提高压裂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8295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011151520.4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裸眼全通径无限级分段压裂完井装置及其压裂完井方法,适用于水平井及直井的压裂完井工艺。本装置包括套管串、顶部悬挂封隔器、裸眼压裂封隔器、压裂完井滑套、压差式压裂完井滑套、井筒隔绝阀和底部循环阀,裸眼压裂封隔器与压裂完井滑套均为多个并配接在套管串上形成裸眼全通径无限级分段压裂完井装置,压裂完井滑套为全通径设计,打开工具与压裂完井滑套为一一匹配完成开启滑套动作;本发明分段压裂级数不受限制;既可实现任意定点压裂完井滑套的一匙一开,也可实现一级多簇压裂完井滑套的一匙多开,压后实现完井管柱全通径,满足连续快速、大规模、多级多簇的压裂施工需求,提高压裂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42892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352074.2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19/00 , B01D3/14 , B01D3/32 , C07C68/065 , C07C69/96 , C07D317/38 , C07D317/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碳酸酯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环状碳酸酯反应单元、碳酸二甲酯反应单元、碳酸二甲酯和甲醇的分离单元,所述环状碳酸酯反应单元采用外循环冷却器进行撤热,外循环冷却器采用碳酸二甲酯反应单元或碳酸二甲酯和甲醇的分离单元的产物或者副产物作为冷媒,冷媒经过外循环冷却器加热后可以返回碳酸二甲酯和甲醇的分离单元中回收冷媒中的热量。本发明的系统还可以实现进料的稳定控制,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及环氧烷烃的转化率。采用本发明的系统生产碳酸酯能有效解决环状碳酸酯反应系统温度不稳定及碳酸二甲酯生产能耗大的问题,而且操作简单,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3430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210742771.2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7D317/38 , B01J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氧烷烃和二氧化碳三相法合成碳酸酯的方法、系统。本发明将液相环氧烷烃和气相二氧化碳与固相树脂催化剂接触反应得到接触后的物料;任意时间段停止所述接触后,采用洗涤溶剂洗涤所述接触后的物料至环氧烷烃浓度<1wt%以及碳酸酯浓度<5wt%;固液分离排出液封的树脂催化剂中的洗涤溶剂,在加热条件下,在二氧化碳氛围下,吹扫置换树脂催化剂夹带的洗涤溶剂得到固体树脂催化剂。本发明可以有效实现合成‑回收‑保存在一个反应器中,若不采取本发明的合成碳酸酯的非均相催化剂的保存方法,催化剂逐渐破裂,影响催化剂性能,且出现跑损,床层阻力降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06223936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1610691318.8
申请日:2016-08-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是油井分层段生产参数的无线监测及调控方法,能够使油井智能均衡分层段开采、无线监测和调控,可以实现油井生产数据的实时传输、动态调控,为油井均衡分层段开采提供有效智能的监测、调控方式。本方法是将井下智能均衡生产控制阀连接在分层段开采生产管柱中、与油层相对应并将分层段开采生产管柱通过丢手工具丢手在井下;该阀能够按预设置进行周期性自动智能调控;当需要人为干预、调控该阀的井下参数或为该阀充电时,再通过电缆下入双向无线识别调控装置,将各阀的监测参数无线上传至地面装置并将重新调配的生产参数和调配指令无线传输到该阀并为井其无线识别电磁感应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610446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1328367.2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返排分层酸化高效作业管柱及方法,包括位于套管内的丝堵、油管、锚定封隔器、若干分层封隔器、若干返排酸化一体化装置;所述的丝堵位于油管最底端;油管上每个油层部位设置一个返排酸化一体化装置,油管上每个油层的上、下方各设有分层封隔器;锚定封隔器位于油管上最上方的分层封隔器的上方。本发明通过分层返排与分层酸化通过一体化设计,实现返排与酸化作业一次实施,简化了作业工序,降低了作业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02671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250632.X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套管磨损试验装置,本装置包括支架和电机,套管试样固定机构固定在支撑盘的上面,支撑盘安装在支架中且支撑盘的下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套管试样由套管试样固定机构的卡块夹持并能够由电机带动旋转;钻杆试样与固定在支架架顶的偏心距调节槽中的电缸的活塞杆连接并能够插入套管试样中。本发明能够使钻杆试样在上下移动的同时对转动的套管试样产生周向上的磨损,钻杆试样和套管试样之间相互挤压、摩擦进而磨损,模拟井下杆‑套之间的磨损,试验工况与实际工况相似,使用本发明试验得出的杆套磨损状况真实,试验数据与现实磨损数据更为接近,可为研究套管的磨损机理、过程及影响因素提供可信的试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02035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244265.2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8/04 , C07D317/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碳酸酯的反应器、合成碳酸酯的系统以及方法,所述反应器包括N个反应段,N≥2,所述反应段自上而下依次为第1个反应段、第2个反应段、…、第N个反应段;其中,在第1~(N‑1)个反应段内设置有盘管,在第1~(N‑1)个反应段的下方各自独立地设置有冷却段;每个反应段各自独立地包括上部丝网、催化剂床层、气体分布器和下部丝网。一种合成碳酸酯的反应系统,包括物料混合器、所述反应器和撤热系统。所述反应器和反应系统主要解决现有碳酸酯生产装置中温度控制不灵敏、易飞温、液体循环量大、反应撤热滞后的问题,可应用于碳酸酯工业化生产中,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2034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249888.9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8/02 , C07D317/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均相法合成碳酸酯的反应系统和一种合成方法,该反应系统包括:沿物料流向,串联连通的气液鼓泡床反应器I、缓冲罐;以及全液相固定床反应器;以及循环冷却器和循环泵;其中,气液鼓泡床反应器液相出口与缓冲罐入口连通,缓冲罐出口与循环冷却器入口连通,循环冷却器出口与循环泵入口连通;循环泵出口与气液鼓泡床反应器和全液相固定床反应器的液相进口均连通;所述气液鼓泡床反应器和/或全液相固定床反应器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的平面,优选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各自为5°‑30°。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碳酸酯生产装置中温度控制不灵敏、易飞温、液体循环量大、反应撤热滞后的问题,可应用于碳酸酯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23613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0442581.4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气体传感器的基线校准方法,属于气体检测技术领域。所述用于气体传感器的基线校准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频率获取所述传感器的实时响应值,并根据所获取的所述实时响应值得到响应值的平均变化率;以及若所述响应值的平均变化率在预设的响应值变化率阈值之内,且所述传感器的基线漂移对应的响应值在预设的响应值之内,则根据当前的所述实时响应值对基线响应值进行校准。该技术方案降底甚至消除由传感器件本身或者环境等因素导致的基线漂移带来的影响,进而提高传感器的响应速度、灵敏度、准确性、重复性和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大幅降低功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