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碳酸酯的系统及方法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42892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352074.2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碳酸酯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环状碳酸酯反应单元、碳酸二甲酯反应单元、碳酸二甲酯和甲醇的分离单元,所述环状碳酸酯反应单元采用外循环冷却器进行撤热,外循环冷却器采用碳酸二甲酯反应单元或碳酸二甲酯和甲醇的分离单元的产物或者副产物作为冷媒,冷媒经过外循环冷却器加热后可以返回碳酸二甲酯和甲醇的分离单元中回收冷媒中的热量。本发明的系统还可以实现进料的稳定控制,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及环氧烷烃的转化率。采用本发明的系统生产碳酸酯能有效解决环状碳酸酯反应系统温度不稳定及碳酸二甲酯生产能耗大的问题,而且操作简单,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

    环氧烷烃和二氧化碳三相法合成碳酸酯的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430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210742771.2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氧烷烃和二氧化碳三相法合成碳酸酯的方法、系统。本发明将液相环氧烷烃和气相二氧化碳与固相树脂催化剂接触反应得到接触后的物料;任意时间段停止所述接触后,采用洗涤溶剂洗涤所述接触后的物料至环氧烷烃浓度<1wt%以及碳酸酯浓度<5wt%;固液分离排出液封的树脂催化剂中的洗涤溶剂,在加热条件下,在二氧化碳氛围下,吹扫置换树脂催化剂夹带的洗涤溶剂得到固体树脂催化剂。本发明可以有效实现合成‑回收‑保存在一个反应器中,若不采取本发明的合成碳酸酯的非均相催化剂的保存方法,催化剂逐渐破裂,影响催化剂性能,且出现跑损,床层阻力降增大。

    一种套管磨损试验装置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2671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250632.X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套管磨损试验装置,本装置包括支架和电机,套管试样固定机构固定在支撑盘的上面,支撑盘安装在支架中且支撑盘的下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套管试样由套管试样固定机构的卡块夹持并能够由电机带动旋转;钻杆试样与固定在支架架顶的偏心距调节槽中的电缸的活塞杆连接并能够插入套管试样中。本发明能够使钻杆试样在上下移动的同时对转动的套管试样产生周向上的磨损,钻杆试样和套管试样之间相互挤压、摩擦进而磨损,模拟井下杆‑套之间的磨损,试验工况与实际工况相似,使用本发明试验得出的杆套磨损状况真实,试验数据与现实磨损数据更为接近,可为研究套管的磨损机理、过程及影响因素提供可信的试验数据。

    一种合成碳酸酯的反应器、合成碳酸酯的系统以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2035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244265.2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碳酸酯的反应器、合成碳酸酯的系统以及方法,所述反应器包括N个反应段,N≥2,所述反应段自上而下依次为第1个反应段、第2个反应段、…、第N个反应段;其中,在第1~(N‑1)个反应段内设置有盘管,在第1~(N‑1)个反应段的下方各自独立地设置有冷却段;每个反应段各自独立地包括上部丝网、催化剂床层、气体分布器和下部丝网。一种合成碳酸酯的反应系统,包括物料混合器、所述反应器和撤热系统。所述反应器和反应系统主要解决现有碳酸酯生产装置中温度控制不灵敏、易飞温、液体循环量大、反应撤热滞后的问题,可应用于碳酸酯工业化生产中,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非均相法合成碳酸酯的反应系统和非均相法合成碳酸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2034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249888.9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均相法合成碳酸酯的反应系统和一种合成方法,该反应系统包括:沿物料流向,串联连通的气液鼓泡床反应器I、缓冲罐;以及全液相固定床反应器;以及循环冷却器和循环泵;其中,气液鼓泡床反应器液相出口与缓冲罐入口连通,缓冲罐出口与循环冷却器入口连通,循环冷却器出口与循环泵入口连通;循环泵出口与气液鼓泡床反应器和全液相固定床反应器的液相进口均连通;所述气液鼓泡床反应器和/或全液相固定床反应器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的平面,优选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各自为5°‑30°。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碳酸酯生产装置中温度控制不灵敏、易飞温、液体循环量大、反应撤热滞后的问题,可应用于碳酸酯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