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4758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344641.7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薄膜电极领域,特别是一种三维石墨烯薄膜电极结构。针对现有薄膜电极和相邻物质的接触面受限于薄膜电极平面面积,造成使用薄膜电极的电子器件性能难以大幅提升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石墨烯薄膜电极结构,包括基板和设于其上的导电薄膜,所述基板和导电薄膜之间设有可改变形状的变形薄膜层,所述变形薄膜层两面分别紧贴基板和导电薄膜,导电薄膜为石墨烯薄膜且可随一面贴合的变形薄膜层变形而改变形状。本发明通过变形薄膜层的形状改变使得与其贴合的导电薄膜也发生同样的形状变化,使薄膜电极的接触面积摆脱原有薄膜电极平面面积的限制,大幅提升薄膜电极的接触面积,为使用薄膜电极的电子器件性能提升创造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472371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0373594.5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规模光伏组件表面减反膜层自动检测方法,包括:令无人机开展特定参数下的航拍;形成光伏电站的数字正射影像;识别划定区域内各组串的经纬度信息;对组串区域进行标注;角点坐标提取组串区域转化为规整的组串图像;识别规整组串图像的组件边框,提取规整组串图像中的组件中心区域,计算各组件中心点区域的灰度值;计算得到组件反射率的关系函数;计算其余所有光伏组件的反射率值,并统计划定区域内组件减反膜层的失效情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光伏电站组件表面减反膜层反射率的精准检测,全面评估光伏电站组件膜层性能,提升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10784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558370.2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钙钛矿悬浊态前驱液及成膜方法,包括:步骤1、制备两亲性表面活性剂调控的新型悬浊态碘化铅前驱液;步骤2、制备钙钛矿悬浊态前驱液;步骤3、使用旋涂、刮涂或喷涂方式制备介孔碘化铅薄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孔隙率较高且薄膜表面活性可控的介孔碘化铅薄膜的方法和钙钛矿悬浊态前驱液的成膜方法,便于得到充分反应的钙钛矿薄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普及奠定一定的硬件上的基础;制得的钙钛矿薄膜更加致密,晶体结晶性显著提高,减少了薄膜内的缺陷态密度,所制备器件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1930138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010638628.X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巡检的无人机路径与充电桩布点优化规划方法,包括:步骤1、提取光伏电站组串、变压器和中控室等中心点的地理坐标;步骤2、通过无人机搭载镜头的焦距和分辨率确定无人机的飞行高度,结合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与续航里程,将所选的光伏组串数量所覆盖的区域确定为一次飞行巡检的区域大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了光伏电站巡检时无人机路径与充电桩布点的优化规划,是实现光伏电站无人机全自动巡检的必要环节,光伏电站的全自动巡检能在无人机普通巡检的基础上进一步节省人工提升效率,有利于节省人工及时间成本,是实现整个光伏电站的全自动巡检的必要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1710785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010558936.1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针孔大面积可控生长钙钛矿成膜工艺,包括:步骤1、制备低表面能材料衬底;步骤2、采用热蒸发沉积PbI2层;步骤3、采用旋涂法在PbI2薄膜上旋涂MAI/FAI的异丙醇溶液。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大面积热蒸镀、改善薄膜质量的低表面能材料,降低成核活化能的同时增强PbI2层的沉积;采用的旋涂工艺使反应完全进行,更好地覆盖底层粗糙表面,低表面能添加剂的使用更好地匹配衬底与钙钛矿层的极性,有效避免了由于局部亲疏水性的改变引入的缩孔现象,在提高成膜质量的同时,有效调控晶体质量,实现可控的大面积致密无针孔成膜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158319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010300464.X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级联结构组件隐裂缺陷的自动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隐裂检测设备获得内级联结构组件的隐裂图像;步骤2、基于隐裂图像,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自动识别隐裂图像上的缺陷点;步骤2.3、通过图像处理得到无边框内级联结构组件的边缘检测图像;步骤2.4、基于无边框内级联结构组件的边缘检测图像,确定各有效检测区域边缘所在位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了内级联结构光伏组件隐裂缺陷的自动识别,有利于节省人工,达成较为一致的隐裂判定结果,促进不同品牌型号内级联结构组件性能的横向对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420853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49072.X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金属醋酸盐修饰自组装空穴传输层的方法,包括步骤:清洗透明导电基底;在透明导电基底上以设定转速旋涂前驱体溶液至设定时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引入碱金属醋酸盐来修饰SAMs空穴传输层,通过PH测试发现SAMs呈酸性,而碱金属醋酸盐偏碱性,因此碱金属醋酸盐的加入会消耗溶液中的H+,从而导致膦酸的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促使更多的膦酸根被电离出来,进而提高SAMs材料在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基底上的吸附率(如图1所示),改善了空穴传输层(HTL)界面的光学响应,促进了空穴的提取率,同时还改善了钙钛矿的晶体质量,提高光伏电池在工作条件下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0175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108586.5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下转换材料的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包括:银电极、顶层ITO、下转换材料薄膜、空穴传输层、钙钛矿薄膜、SnO2薄膜和底层ITO;所述银电极位于钙钛矿太阳电池顶部,银电极位于顶层ITO上,顶层ITO位于下转换材料薄膜上,下转换材料薄膜位于空穴传输层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Spiro‑OMeTAD作为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一种用于减少Spiro‑OMeTAD寄生吸收的新型空穴传输层,将Spiro‑OMeTAD吸收的近紫外波段的光转换为可见光,可采用旋涂、刮涂或喷涂等工艺制备,通过在氮气气氛中,低温热处理形成高质量空穴传输薄膜。Spiro‑OMeTAD作为空穴传输层的寄生吸收明显减少,隔绝了空气中水分子对钙钛矿薄膜的影响,显著提升所制备器件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8718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67042.0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L31/055 , H01L31/048 , H01L31/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胶体硅量子点纳米粒子选择性吸收紫外线的太阳能发电窗,包括:SiQDNPs-LSC(硅量子点纳米粒子太阳能集中器)、发电窗和反射镜;所述发电窗内设有硅基光伏电池带(Si PV条),硅基光伏电池带的上表面粘附SiQDNPs-LSC的下表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模拟阳光下,由于SiQDNPs主要仅吸收紫外线,因此传播的红色荧光几乎不被重新吸收,同时穿过窗玻璃的日光保留了极高的AVT和CRI;SiQDNPs-LSC可产生较高的功率转换效率,其中SiQDNPs荧光贡献占很大比例,同时SiQDNPs-LSC保留了较高的光谱质量,有利于窗户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710785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58936.1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针孔大面积可控生长钙钛矿成膜工艺,包括:步骤1、制备低表面能材料衬底;步骤2、采用热蒸发沉积PbI2层;步骤3、采用旋涂法在PbI2薄膜上旋涂MAI/FAI的异丙醇溶液。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大面积热蒸镀、改善薄膜质量的低表面能材料,降低成核活化能的同时增强PbI2层的沉积;采用的旋涂工艺使反应完全进行,更好地覆盖底层粗糙表面,低表面能添加剂的使用更好地匹配衬底与钙钛矿层的极性,有效避免了由于局部亲疏水性的改变引入的缩孔现象,在提高成膜质量的同时,有效调控晶体质量,实现可控的大面积致密无针孔成膜技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