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3880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215448.X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工程模型试验的含水溶腔制作装置,包括中轴杆、压头、腔体骨架和橡胶囊,中轴杆下端设有托盘,腔体骨架包括顶盘和底盘,顶盘连接压头,顶盘和底盘之间设有多根弹性主肋,每一主肋上端转动连接顶盘,下端转动连接底盘,且每有主肋中部转动连接一辅肋下端,辅肋上端转动连接衬套下端,橡胶囊套于腔体骨架外表面,中轴杆由上到下依次穿过压头和腔体骨架,托盘托住底盘,且压头和中轴杆螺纹连接,下旋压头,辅肋撑开主肋,橡胶囊受压形变为预设溶腔形状,上旋压头腔体骨架恢复形变,上提中轴杆,取出本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橡胶囊形变程度由压头调节,可实现多尺度溶腔制作,装置可整体取出,提高溶腔成品合格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107467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459939.4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自动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控制及数据分析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由三个高度集成的智能三分量检波器组成,数据传输系统由同步通讯器和信号线组成,控制与数据分析系统由主机与控制分析程序组成。系统的操作过程包括开启主机、设置采集参数、启动系统等待采集、掌子面放炮掘进、触发采集、数据采集存储、数据传输和数据查看八个步骤,从而实现超前地质预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极大的改善了工作条件,减小了人员风险;对洞室进行自动、连续的超前地质预报;降低了劳动强度,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小作业风险。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矿山行业地下洞室开挖的不良地质体超前地质预报。
-
公开(公告)号:CN103217703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310124601.9
申请日:2013-04-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以掌子面放炮为震源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及装置,步骤:1)在隧道内进口处两侧壁打钻孔;2)耦合剂填充到钻孔内,检波器和钻孔壁贴合;3)将触发回路铜导线缠绕在炸药卷上,放入掌子面炮孔内;4);埋设在隧道洞口两个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到反射地震波信号;5)信号经过多路开关选择后,送到放大器;6)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后传输给A/D转换器,通过无线传输;7)控制室的无线通讯模块接收到无线信后传输给主机,记录信号;8)通过主机内已经安装处理程序,实现地质预报。装置包括信号采集、无线通讯和控制及数据分析系统。方法简便、费用低廉,可用于隧道、洞室、井巷地下空间的超前地质预报,实现地质预报的自动化和常态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217703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24601.9
申请日:2013-04-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以掌子面放炮为震源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及装置,步骤:1)在隧道内进口处两侧壁打钻孔;2)耦合剂填充到钻孔内,检波器和钻孔壁贴合;3)将触发回路铜导线缠绕在炸药卷上,放入掌子面炮孔内;4);埋设在隧道洞口两个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到反射地震波信号;5)信号经过多路开关选择后,送到放大器;6)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后传输给A/D转换器,通过无线传输;7)控制室的无线通讯模块接收到无线信后传输给主机,记录信号;8)通过主机内已经安装处理程序,实现地质预报。装置包括信号采集、无线通讯和控制及数据分析系统。方法简便、费用低廉,可用于隧道、洞室、井巷地下空间的超前地质预报,实现地质预报的自动化和常态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833894B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010153168.8
申请日:2010-04-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9B2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滑坡振动台试验物理模型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A、模型设计:根据振动台大小、滑面形式确定基岩和滑坡体的形状及尺寸;选定浇注模型的材料并确定其配比;B、钢板、模板制作:钢板尺寸比模型稍大,其上预留螺栓孔并焊接钢筋;根据基岩、滑坡体的尺寸制作各个面板,依序连接、固定;C、基岩模型浇注、成型:将基岩模板固定在钢板的中间;将浇注材料搅拌均匀,倒入模板箱内,搅拌、捣实,浇注到滑面后用模板固定;D、滑坡体制作:基岩成型后,在其上铺两层塑料薄膜,并将滑坡体模板固定,再将浇注材料倒入模板内。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可用于制作多种具有不同滑面形式的适用于振动台试验的滑坡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546940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200310111546.6
申请日:2003-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B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测斜和轴向变形三维共线测量环,涉及岩土工程钻孔三维变形的观测。该测量环采用扩大现有滑动变形计专用测量环的外径,使该外径与现有测斜仪使用的专用测斜管匹配,并在滑动变形计专用测量环滑槽(1)的底部沿中心线开一个小槽作为测斜仪滑槽(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用本发明与现有测斜仪使用的专用测斜管结合形成的三维变形共线测量孔,即可监测钻孔的轴向变形,也可监测钻孔的横向位移,还可监测钻孔的三维变形,给岩体工程变形监测方案布置设计带来方便;能使测斜仪和滑动变形计的三维岩体变形监测由双孔监测简化为单孔监测,使钻孔量与测线布置量减半;用较低成本实现三向变形计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10035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210705600.2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基线近景摄影测量的隧道表面变形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始图像,利用CCD相机安装在隧道需要监测的位置,对其原始的图像进行采集,并进行存储;S2:原始图像三维点云模型的重建,对采集的原始图像进行三维模型的重建;S3:实时图像,利用S1中在隧道需要监测位置安装的CCD相机对隧道的位置进行定时的拍摄,并进行存储;S4:实时图像三维点云模型的重建。本发明通过对实时图像与原始图像之间的差异性监测,从而有效的实现对隧道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能够很好的控制隧道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有效的减少由隧道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同时该方法可实现实时无人监测,其监测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839555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05343.7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贵州大通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在楔形体锚碇抗滑力评估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锚碇的基底相对基岩的基底摩擦力Ff;获取所述锚碇的前部相对基岩的前部基岩水平抗力Pr;获取所述锚碇的侧壁来自两侧基岩的侧壁夹持抗力Fc;计算所述锚碇相对基岩的总抗滑力F。本发明以基底摩擦力作为锚碇抗滑力评估的基础,以前部基岩水平抗力及侧壁夹持抗力作为锚碇抗滑力评估的扩展,综合评估楔形体锚碇相对基岩的总抗滑力,有效提高了对锚碇承载和抗滑移安全性能评估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6947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1910050976.2
申请日:2019-01-18
Applicant: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钻进深度监测装置及气动凿岩机,涉及岩土钻进领域。钻进深度监测装置包括角度测量模块、位移测量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角度测量模块和位移测量模块均与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角度测量模块分别设置于凿岩机机身和凿岩机气腿上,位移测量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均设置于凿岩机气腿上。角度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凿岩机机身和凿岩机气腿的倾角值并将倾角值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位移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凿岩机气腿的伸长量并将伸长量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倾角值和伸长量得到钻进深度。本发明提供的钻进深度监测装置及气动凿岩机能够简单、准确、实时、稳定地测量钻进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10035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05600.2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基线近景摄影测量的隧道表面变形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始图像,利用CCD相机安装在隧道需要监测的位置,对其原始的图像进行采集,并进行存储;S2:原始图像三维点云模型的重建,对采集的原始图像进行三维模型的重建;S3:实时图像,利用S1中在隧道需要监测位置安装的CCD相机对隧道的位置进行定时的拍摄,并进行存储;S4:实时图像三维点云模型的重建。本发明通过对实时图像与原始图像之间的差异性监测,从而有效的实现对隧道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能够很好的控制隧道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有效的减少由隧道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同时该方法可实现实时无人监测,其监测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