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567484A
公开(公告)日:2005-01-19
申请号:CN03137666.5
申请日:2003-06-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电解质及其应用,该电解质基于一种分子上同时有羟基-OH和腈基-CN的腈醇类有机溶剂与卤化多碱金属盐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或是在此化合物基础上添加单质碘、结晶速率控制剂或一价铜盐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形成的电解质;该固体电解质具有电导率高、挥发性小、稳定性好等优点。该电解质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2603C
公开(公告)日:2004-03-17
申请号:CN00107244.7
申请日:2000-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
IPC: H01M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造室温二次锂电池的高能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各组分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干法、湿法或热法倒相工艺,通过对温度、时间等的控制得到具有高温自封闭机制的微孔聚合物隔膜。该隔膜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孔隙率高,孔径尺寸可控,塑性好,吸液量大,表面粘附性强,有较高机械强度,利于制造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的二次锂电池,该电池适于大电流充放电。本发明的隔膜也可用作分离膜和支撑膜。
-
公开(公告)号:CN1195423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73364.6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13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复合负极极片、电池及用电设备。其中,该复合负极极片包括:集流体,集流体具有多个开口于集流体表面、且底部位于集流体中的活性材料容置孔;第一活性层,第一活性层中的活性材料包括硅活性材料,硅活性材料呈纳米片状,第一活性层接触设置于集流体的表面,且至少部分硅活性材料位于活性材料容置孔中;以及,第二活性层,第二活性层包括石墨,第二活性层设置于第一活性层远离集流体的一侧,且第二活性层整体覆盖第一活性层。该结构设计有利于降低复合负极极片整体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应变量,从而使得硅活性材料的粉化脱落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并使得复合负极极片具有显著较高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4409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97166.7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挥发性锂电池正极NMP残余量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含挥发性锂电池正极经第一热处理,并获取清液,得到热处理后样品;混合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和所述热处理后样品,再进行第二热处理,得到待测样品;利用所述待测样品进行NMP残余量检测。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能够适用于含易挥发分的正极材料组分的残余溶剂含量的检测,提升了产品的综合质量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8415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10445576.8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62 , H01M4/485 ,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1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极加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锂电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正极加锂材料以富锂化合物和还原剂为主体,同时两者通过硅烷偶联剂构建的交联结构特异性连接形成分子间键合的核壳结构,该产品在进一步制备正极材料浆料时不会产生凝胶现象,同时还原剂和富锂化合物分散均匀并紧密结合,使用时加锂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82545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298726.8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 H01M10/42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056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碳包覆固态电解质、电池以及用电设备。该碳包覆固态电解质包括电解质内核以及包覆于电解质内核表面的碳包覆层,碳包覆层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中具有如下特征:碳元素具有对应于sp3杂化的第一峰位和对应于sp2杂化的第二峰位,第一峰位的强度与第二峰位的强度之比≥0.1。采用第一峰位的强度与第二峰位的强度之比≥0.1的碳包覆层,能够有效避免电解质内核与电极活性材料接触所导致的变质,同时还能够提高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228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138879.5
申请日:2023-02-18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62 , H01M10/42 , H01M10/0525 , H01M4/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正极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材料、正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正极补锂材料包括含锂化合物、六硼化镧和单质硫组成;其中,含锂化合物、六硼化镧和单质硫的质量比为(60‑97.4):(2.5‑28):(0.1‑12)。本申请提供的正极补锂材料可将含锂化合物的分解起始电位降低到4.0V以下,提升不可逆分解容量。将本申请提供的正极补锂材料添加到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中,可实现有效补充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负极SEI生长导致的活性锂损失,达到高效的补锂效果,有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9907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54278.X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 G01N23/2251 , G01N23/223 , G01N2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态电解质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包括:(1)将待测的固态电解质样品放入样品室,对样品室持续抽真空,采用真空计监视样品室的真空度;(2)通过气源向样品室中通入待考察的气体,根据真空度变化调整气体的流量,以控制样品室中的气体浓度;(3)待样品室中的气体浓度稳定后关闭真空,然后待处理时间结束后将所述固态电解质样品取出进行测试。本发明提供了固态电解质材料在低浓度气体氛围下的预处理手段,可以实现多种气氛低分压情况下稳定性的测试。结合宏观与微观下的表征分析,为量化固态电解质在不同浓度气体存在下受到的影响构建了一套实用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002894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010920245.1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的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补锂材料包括含锂化合物和无机非金属还原剂。本发明提供的补锂材料以无机硫化物作为还原剂,同时添加金属、非金属类催化剂,可有效降低补锂剂发挥容量的电位,且在释放锂离子的过程中无气体产生,与目前商用正极和负极兼容性良好,能够适用多种电池体系且无需调整重新设计电解液和电池制造工艺,十分适用于现行二次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提供的补锂材料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简单,兼容现有锂离子储能器件制备工艺,成本低且适于量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63212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53137.8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正极活性材料包括内核和外壳,外壳包覆于内核的表面;内核包括化学式为LixMyAleNbfOz的材料,其中,0.8≤x≤2.2,0.8≤y≤2.2,1.8≤z≤4.2,0≤e≤0.1,0≤f≤0.1,M为Mg、Zn、Ni、Mn、Fe、Co、Ti、Y、Sc、Ru、Cu、Mo、Ge、W、Zr、Ca、Ta、P、B、Si、Ba和Sr中的至少一种;外壳包括化学式为AlkNbvOw的材料,其中,1≤k≤2,1≤v≤2,4≤w≤7。该正极活性材料具有氧化铝铌外壳,氧化铝铌外壳中的Al‑Nb‑O键能够耐电解液中含氟酸性物质的腐蚀,并且Al和Nb还能够渗入内核颗粒中形成表面掺杂,提升对正极材料表面的保护作用,提高正极材料的表面结构稳定性以及正极材料和电池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