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23749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626762.0
申请日:2018-06-11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H02S50/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S5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视频的光伏组件热斑检测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最大类件间方差的阈值分割、图像降噪等算法实现图像预处理;S2、通过轮廓提取算法,遍历图像的每一个轮廓,完成红外图像热斑检测,并计算热斑所在帧的位置、面积等信息;S3、采用Lsd直线检测算法对光伏电池组件进行直线分割,实现对光伏阵列的标号;S4、将视频名字、热斑所在光伏组件的行和列组成三维坐标表示热斑的具体位置,实现太阳能电池组件热斑定位。本发明采用无人机结合红外热像仪建立一套新型的热斑故障检测系统,准确高效的实现热斑检测定位,保证光伏电站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876065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35827.3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1N21/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1 , G01N220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苹果味觉图谱信息可视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电子舌苹果样本味觉数据的获取;S2、基于高光谱技术苹果样本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S3、特征波段的选取;S4、苹果味觉可视化模型的构建;S5、在GS‑SVM模型建立之后,将10个波段下的预测光谱值按点输入,求出各点光谱值下的味觉预测输出值记为K(i,j),将味觉值转化为对应的实际色彩值,将苹果味觉信息可视化呈现。本发明利用苹果样本在高光谱单点差异上的优点与电子舌味觉整体信息检测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苹果味觉图谱信息的可视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542385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320483.1
申请日:2018-04-02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A61B5/0476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嗅觉脑电波进行感官风味物质分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脑-机接口系统即脑电仪对应试者进行脑电图谱信息获取;S2、对所得的脑电图谱信息进行预处理;S3、基于小波包变换对完成预处理后的脑电图图谱信息进行特征提取;S4、采用K均值、随机森林(RF)以及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GA-SVM)的模式识别方法,对特征集合进行模式预测。本发明真实还原应试者在品评过程中的人脑信息处理过程的生理形态,这在临床医学和认知科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普适于物质的感官评价中,使感官评价过程更简洁、更具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344701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132403.X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1N2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石蜡等级定性分类与定量回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高光谱分选仪分别获取石蜡样本的高光谱数据;S2、采用GA-PLS、GRA、PCA及PLS优化筛选方法对所获取的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S3、将GA-PLS、GRA、PCA及PLS优化筛选后的原始特征数据集及原始特征全集5个特征集输入SVM、RF和ELM算法,建立模型,对不同细分等级的石蜡样本进行定性分析;S4、分别采用SVM、RF和ELM算法对石蜡样本经GA-PLS、GRA、PCA、PLS优化筛选后的原始特征数据集及原始特征全集5个特征集进行处理,分别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实现石蜡样本的评分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181480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11500276.6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蜡嗅味等级鉴别装置,包括石蜡嗅味信息动态采集装置和上位机,石蜡嗅味信息动态采集装置包括动态顶空进样装置和嗅味采集装置测试箱体,动态顶空进样装置包括顶空扩散装置,安装在顶空扩散装置上端的进气管路;嗅味采集装置测试箱体一侧通过进气泵与顶空扩散装置相连;另一个通过排气泵连接有排气管路;嗅味采集装置测试箱体内设有传感器阵列,传感器阵列由8个金属氧化物气敏传感器构成,气敏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经调理模块后发送到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输至PC机,经由多种模式识别联用平台完成石蜡样本嗅味定级。本发明具有方法科学合理,流程短,便于操作,识别速率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569062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510046683.9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分子筛过滤的电子鼻气室,其特点是,包括:在电子鼻气室内设置呈2行4列排列的第一单元气室至第八单元气室,在每个单元气室内均置有金属氧化物气敏传感器,在每个单元气室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均设置分子筛薄片。能够利用分子筛来提高各传感器敏感物质的选择性,提高电子鼻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时的准确度,进而提高电子鼻的性能,适用于食品、环境、农业、医学、公共安全等领域中对样本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052564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99345.8
申请日:2016-06-02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02 , G01B11/00 , G01B11/060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幕体积法的蚕茧性别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蚕茧由蚕茧放置槽内通过三翼旋转门上落于传送带上,每隔3s通过单片机控制三翼旋转门开关允许1粒蚕茧通过,经MYD64A1测量光幕对蚕茧长、宽、高的最大尺寸进行测量,得蚕茧的近似体积;计算机利用所建立Kennard‑Stone+BP神经网络判别模型对所得的蚕茧的近似体积进行区别,并通过数字输出模块输出最终分类信息至雌雄蚕茧分选电磁阀,驱动雌雄蚕茧分选电磁阀进行蚕茧区分。本发明利用雌雄蚕茧的体积差异实现了快速、准确率高的蚕茧雌雄识别,科学合理,便于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4407004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04415.X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式红外测温的蚕茧性别识别方法,其特点是,包括的步骤有:将蚕茧进行加热,使蚕茧的体表温度呈30-40℃;体表温度呈30-40℃的蚕茧置于箱体内,蚕茧在自然散热的情况下,使用红外测温传感器芯片对蚕茧体表温度进行采集,每隔1.5s采集一次数据,采集1min;将采集到的蚕茧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数据分别传送到51单片机中,再由与51单片机相连接的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蚕茧性别的识别结果,并提供其装置。具有方法科学合理,流程短,便于操作,识别速率快,准确率高等优点;其加热式的红外测温蚕茧性别识别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975398A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610017275.1
申请日:2006-10-24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1N27/333 , G01N27/00
Abstract: 一种全固态Zn2+选择电极,是由树脂管、对Zn2+敏感小柱体材料为管的封底、铜导线和树脂上盖组成;其制备方法:用光谱纯ZnS、Ag2S、As2S3和AgI,以35∶15∶25∶5到45∶25∶35∶15摩尔比经混合研磨后,压成小长方体,放到石英瓶中,在干燥氮气条件下,加热到600℃,保持3小时;然后自然退火,再把小长方体研磨碎,制成高/宽比为0.25~4的小柱体,放进真空石英瓶中,加热到600℃,保持3小时;然后自然退火;小柱体经抛光制得Zn2+敏感材料的小柱体。再将它及其上铜导线封在树脂管封底,管顶有树脂盖,制得全固态Zn2+选择电极。携带方便,快速准确检测水、血液、蔬菜和水果中Zn2+。
-
公开(公告)号:CN1945302A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200610017277.0
申请日:2006-10-24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1N27/333 , G01N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固态Tl离子选择电极及制法,它是由树脂管、Tl离子小体柱敏感材料的树脂管底、树脂顶盖组成。用光谱纯Tl2S、Ag2S和AgI,按50∶25∶25摩尔比经充分混合研磨后,压制成小长方体,放进石英瓶中,在干燥氮气的条件下,加热至350℃,保持4小时;然后自然退火,再把小长方体研磨碎,制成高/宽比为0.25~4的小柱体,放进真空石英瓶中,加热至350℃,保持4小时,然后自然退火,取出抛光,制得Tl离子选择敏感柱形材料;用导电银浆在小柱体一侧焊接并引出一铜导线,将小柱体封装在树脂管底,管顶用树脂盖封死,制得全固态Tl离子选择电极,携带方便,快速准确检测水、水果和蔬菜等中的Tl离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