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40073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368249.1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4/62 , H01M10/0562
Abstract: 一种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和无负极固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属于全固态锂电池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称取一定质量的前驱体,通过球磨机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置于封闭容器中并抽真空;随后通入一定量的含氮元素气体,并密封容器;对密封容器进行升温加热、保温烧结、降温后,得到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2)无负极固态锂电池通过采用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作为电解质,硫化锂粉末作为正极,氮化锂作为补锂剂,与集流体组装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69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25791.0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3/04 , G01R31/385 , G01R1/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冷冻透射X射线的原位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电池表征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电池模具、金属壳体、冷冻单元、隔热单元及支座;电池模具可拆卸安装固定在金属壳体的盖板背面,金属壳体的四周内壁设有双层保温层,位于金属壳体内壁四周的双层保温层内均设有凹槽,隔热单元填充至凹槽内,冷冻单元的液氮导流管与金属壳体底部连通,金属壳体中心设有射线穿过孔一,电池模具中心设有射线穿过孔二,冷冻单元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金属壳体内腔中;支座上端与金属壳体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测试前,将组装后的包含有射线穿过孔三的原位测试电池安装在电池模具上,并使三个射线穿过孔中心线重合,用于透射X射线。本发明用于对扣式固态电池电化学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04007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68249.1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4/62 , H01M10/0562
Abstract: 一种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和无负极固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属于全固态锂电池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称取一定质量的前驱体,通过球磨机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置于封闭容器中并抽真空;随后通入一定量的含氮元素气体,并密封容器;对密封容器进行升温加热、保温烧结、降温后,得到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2)无负极固态锂电池通过采用含氮元素气氛烧结硫化物电解质粉末作为电解质,硫化锂粉末作为正极,氮化锂作为补锂剂,与集流体组装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7476884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20094.3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1397 , H01M4/139 , H01M4/13 , H01M4/136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多硫化物复合正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称量单质硫和硫化锂材料,加入有机溶剂,加热搅拌后,得到多硫化物溶液;加入适量导电剂,搅拌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置于真空烘箱中,真空加热后,得到干燥粉末;称取干燥粉末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球磨后,得多硫化物复合正极;使用上述多硫化物复合正极、上述电解质材料及锂或锂合金负极组装全固态电池;该方法通过利用多硫化物的可溶特性,提高了活性材料在导电剂表面分散的均匀性,有利于提高活性材料的电子传导。同时,减少了导电剂与硫化物电解质的直接接触,减少了电解质的氧化分解,全面提高了固态电池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34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0723279.0
申请日:2022-06-23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与终端设备。该正极材料包括内核和设于内核表面的包覆层,包覆层的材料包括M1xM2yO,其中M1为Ti、Ta和Zr中的至少一种,M2为Nb、Mg和Al中的至少一种,x和y的比值小于1;内核中含有M1和M2,且内核中的M1和M2的原子比大于1。该正极材料通过在内核表面形成主要由M1xM2yO组成的包覆层,同时,内核的正极活性材料的晶格中掺杂有M1和M2,可缓冲电解质和正极材料之间界面处的化学电势差,减少空间电荷效应以及界面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41048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1016013.9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25 , D04H1/425 , D04H1/43 , D04H1/4318 , D04H1/4326 , D04H1/4334 , D04H1/4382 , D04H1/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稳定梯度分布结构的复合电解质及电池与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获得PDA修饰的聚合物纺丝纤维膜;获得含有无机陶瓷填料、原位聚合前体、锂盐和引发剂的电解质前驱体溶液;向所述PDA修饰的聚合物纺丝纤维膜上滴加所述电解质前驱体溶液,将所得预聚膜加热聚合,得到所述复合电解质。本发明为固态电解质界面调控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所得材料通过原位聚合体与含量呈梯度分布的无机填料可同时改善正负极界面兼容性,有效提升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130607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49909.X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139 , H01M4/62 , H01M4/38 , H01M4/13 ,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39
Abstract: 一种固态硫正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如下:附着光热转换材料三维集流体的制备、原位聚合浆料的制备、光热转换固态硫正极的制备、亲锂/钠型三维负极的制备、一体化固态“金属‑硫”电池的制备。其中,所述光热转换固态硫正极包含附着光热转换材料三维集流体和嵌入其内的原位固化的聚合物硫材料,可以通过光热转换效应实现固态“金属‑硫”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应用。同时亲锂/钠型三维集流体和固态电池的一体化制备,降低了枝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同时极大缓解了电极界面之间的非连续接触,降低了固态电池的内部应力,进而极大提升固态“金属‑硫”电池的循环能力,将推动高比能、长续航固态“金属‑硫”电池的进步。
-
公开(公告)号:CN11544104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16013.9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25 , D04H1/425 , D04H1/43 , D04H1/4318 , D04H1/4326 , D04H1/4334 , D04H1/4382 , D04H1/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稳定梯度分布结构的复合电解质及电池与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获得PDA修饰的聚合物纺丝纤维膜;获得含有无机陶瓷填料、原位聚合前体、锂盐和引发剂的电解质前驱体溶液;向所述PDA修饰的聚合物纺丝纤维膜上滴加所述电解质前驱体溶液,将所得预聚膜加热聚合,得到所述复合电解质。本发明为固态电解质界面调控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所得材料通过原位聚合体与含量呈梯度分布的无机填料可同时改善正负极界面兼容性,有效提升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611865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74732.3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高稳定型固态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全固态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高稳定型固态电池正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均被五氧化二钽包覆。本发明中,五氧化二钽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较低的电子电导率,作为包覆层会促进Li+的传输,通过在导电剂和正极活性物质表面包覆一层五氧化二钽,阻断了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PEO基固态电解质的直接接触,从而缓解了PEO在高电压下被正极活性物质的氧化分解,也缓解了导电剂对PEO电解质的催化分解,形成了高稳定型的正极极片,提高了固态电池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551582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55143.3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G33/00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掺杂的缺氧型铌酸钛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铌源和钛源置于球磨罐中,以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使原料充分球磨混合得到混合物;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混合物干燥,得到前驱体;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前驱体在NH3气氛下进行管式炉煅烧处理,自然降温至常温后即得到氮掺杂的缺氧型铌酸钛电极材料。本发明在NH3气氛下煅烧改性,不但可以制造铌酸钛的缺氧态,拓宽锂离子进入电极的通道,使得材料可以存储更多的锂离子,而且引入氮元素进行掺杂,氮掺杂有益于提供更多活性位点,提高材料的电导性,使得N‑TiNb2O7‑x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