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8905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24958.2
申请日:2022-06-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C381/10 , C07D295/26 , C07D333/34 , C07B4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性氯代砜亚胺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特征是在手性磷酸的催化下,式(I)类化合物与不同类型氯代试剂(II)反应,得到手性氯代砜亚胺式(III)类化合物。以手性氯代砜亚胺(III)作为反应的底物,分别与不同胺试剂,不同醇钠试剂,不同格氏试剂反应,可以制备手性砜亚胺酰胺(IV或V)、手性砜亚胺酯(VI)、手性砜亚胺(VII)类化合物。手性氯代砜亚胺的衍生物手性砜亚胺酰胺(IV或V)、手性砜亚胺酯(VI)、手性砜亚胺(VII)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良好的理化性质、结构的多样性以及较高的生物活性。因此本发明为相关含硫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具有经济实用性和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57456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45217.3
申请日:2022-03-1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Q1/686 , C12Q1/70 , C12Q1/6888 , C12N15/11 , C12R1/9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改性探针和用其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的方法。本发明首次利用有机小分子硫磺素T来进行序列特异性的PCR检测,实现不开盖的实时荧光监测。本发明提供的非改性探针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荧光标记,容易合成,合成成本比Taqman探针的成本低得多,在常温甚至高温下都很稳定。本发明提供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与扩增同时进行,灵敏准确,适用于实际样本的检测分析;全程都在封闭管中进行,不需要开盖添加试剂,能避免实验室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447840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68649.1
申请日:2022-01-2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D241/42 , C07D409/04 , C07D405/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手性氮取代四氢喹喔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特征是手性磷酸催化下,式I类化合物和式II类、式III类化合物通过一锅反应:得到具有IV结构式的化合物或其对映体、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其中,R1、R6、R7各自独立地选择各种烷基、芳基;R2、R3、R4、R5各自独立地选择各种烷基、烷氧基、羟基、杂环、苯基、烯烃、取代苯基、卤素、氢;R8为烷基、芳基、烯丙基。采用本发明方法易制得高光学纯度(ee值>99%)的手性氮取代四氢喹喔啉类化合物。本发明为相关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与筛选、相关药物的制备提供经济可行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68482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129747.6
申请日:2019-11-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Q1/6844
摘要: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重组酶和单对引物的环介导扩增哑铃状结构形成方法及由此形成的新的核酸环介导扩增的方法(RALA)。本发明仅依赖重组酶和单对引物即可实现环介导扩增哑铃状结构的形成,具体为利用重组酶和一对单链引物形成的复合物打开双链DNA后使引物与模板链互补配对,通过聚合酶的延伸及单链置换作用获得哑铃状结构,依赖形成的哑铃状结构便可引发下游的环介导扩增。该方法引物设计简单,可有效控制体系复杂度和非特异扩增。
-
公开(公告)号:CN10960950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030366.6
申请日:2019-01-1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N15/113
摘要: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内筛选核酶的新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筛选得到的具有催化RNA剪切活性的核酶。该体内筛选方法以毒蛋白ibsC为报告基因,通过体内转录得到的核酶对ibsC对应的mRNA的剪切作用控制毒性蛋白的表达以影响细胞存活,从而筛选获得活性核酶。该方法无需复杂的体外筛选步骤,最大程度降低无活性的RNA序列对筛查成功率的影响,为核酶进化提供了简单、高效的通用细胞内筛选平台。该方法筛选获得的核酶与底物的作用方式主要为分子间剪切模式,适用于胞外、原核细胞内、真核细胞内针对目标底物分子的位点特异性的催化剪切,实现对选定基因的表达下调。
-
公开(公告)号:CN106701738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0987745.0
申请日:2016-11-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N15/1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等温解开双链DNA的方法以及基于该方法制备单链DNA的方法。等温解开双链DNA的技术方案为利用重组酶结合单链DNA探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识别双链DNA中与单链DNA探针同源的序列并侵入双链DNA,从而实现双链DNA的等温开链,随后单链DNA探针和双链中一条链互补配对,而单链结合蛋白结合另一条链稳定开链结构。基于该方案及单链DNA探针3’‑末端可以被连接酶和聚合酶等酶识别的特性,本发明还提出了制备单链DNA的方案,并详细介绍了通过连接酶或延伸酶制备单链DNA的方案。以上技术方案均可在等温条件下完成,且无需ATP循环系统,甚至ATP可被dATP替代,所用酶来源广泛、易于获得,为等温技术以双链DNA作为研究对象提供了一个通用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3131781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067246.6
申请日:2013-02-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Q1/68
摘要: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中成药中生物类伪品DNA的方法。具体包括中成药中生物类样品DNA的提取、PCR反应和PCR扩增产物分析。本发明在普通PCR的基础上,建立巢式PCR反应方法,可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中成药中的生物类伪品DNA,为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787175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210332675.7
申请日:2012-09-1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Q1/68
摘要: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转基因农作物的检测技术,具体涉及转BAR基因农作物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利用在PCR体系中加入DNAzyme标记的检测BAR基因的特异性探针,用正反引物对BAR基因进行扩增,利用核酸聚合酶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中的DNAzyme标记释放,通过检测PCR产物中释放出的标记物来判断该样品是否为转基因样品。本发明具有高效、简便、成本低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382579A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10282255.7
申请日:2013-07-0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化学生物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体外筛选多肽的方法。针对现有多肽胞内筛选技术的局限性,通过构建一个随机的dsDNA文库并转录成mRNA,在以mRNA为模板进行体外表达前先使其与末端带有嘌呤霉素的寡核苷酸链退火互补。在翻译即将结束时,嘌呤霉素进入核糖体并捕获新生成的多肽链形成共价结构,经反转录,形成一个表达多肽与其编码信息cDNA对应结合的随机文库。筛选结束后,设计引物对获得的cDNA进行PCR扩增,并进入下轮筛选,经过多轮循环,最终获得目标多肽及其编码信息。本发明采用完全体外筛选技术,文库容量可以达到1013~1015;体系稳定、操作简便、筛选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014148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419777.2
申请日:2012-10-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Q1/6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RNA的定性和定量等温检测方法,本方法的检测方法是采用脱氧核酶(DNAzyme)定点剪切RNA后经链置换等温扩增技术(SDA)进行扩增,通过检查SDA产物中释放出的报告基团G-四聚体来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该方法能够迅速、简便、并且高灵敏特异地检测微量的RNA,包括mRNA和miRNA,同时降低被污染的危险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