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41835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2010021261.7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青岛贝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底沉积物原位剪切波发射换能器。所述海底沉积物原位剪切波发射换能器包括不锈钢外壳、保护罩、预应力压板、上绝缘片、压电陶瓷片、下绝缘片、铍青铜振片以及导线。本发明通过保护罩和不锈钢外壳的外形设计,使得剪切波发射换能器易于贯入海底沉积物中,无需钻孔;且剪切波换能器通过导线与信号发射模块相连,便于在甲板对信号进行控制,产生稳定可控的信号源;本发明通过预应力压板对压电陶瓷片施加预应力,增大了压电陶瓷片的应变能力和压电陶瓷片的强度,使之更加耐受冲击;本发明利用铍青铜材料的高强弹性,将压电陶瓷片的应变传递到铍青铜振片,提高了剪切波的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9594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552169.3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 青岛贝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沉积物原位声学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升沉补偿平台、坐底平台、电缆收放装置和换能器探测装置;升沉补偿平台通过第一深水电缆与母船连接;电缆收放装置的固定端设置在升沉补偿平台上,电缆收放装置的出线端与坐底平台的牵引端连接,电缆收放装置通过收放第二深水电缆带动坐底平台进行升降运动。采用本发明的系统及方法,第一深水电缆以及母船的升沉扰动被升沉补偿平台补偿,坐底平台不会受到第一深水电缆以及母船的升沉扰动,因而沉积物不会受到测试系统的扰动,实现了沉积物声学特性的无扰动原位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03622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2010020256.4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G01V1/38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沉积物中低频声学特性的原位测量系统及方法,包括承载框架,承载框架中设置有控制舱、液压舱、垂直探杆贯入机构和水平探杆支持机构,承载框架的顶端设置有起吊环,垂直探杆的底端固设有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接收换能器;水平探杆支持机构包括固设在承载框架上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水平探杆的一端垂直且固连,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水平探杆以输出轴为中心轴转动,水平探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发射换能器;控制舱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液压舱内设置有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的贯入油缸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通过电缆与显控系统电连接。本发明实现了中低频声波在沉积物中的传播特性的原位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208520815U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21205051.8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水耦合岩芯声学参数测试平台,其包括:夹持器底座、岩芯管、夹持机构、锁紧机构、换能器,其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锁紧机构及对称设置的两个夹持器,所述两夹持器将岩芯管抱紧其内,锁紧机构连接两个夹持器,并将其锁紧;所述夹持器侧壁上开设有换能器安装孔,用于安装换能器;夹持器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水腔,所述水腔与换能器安装孔连通;换能器与水腔之间设置换能器密封,岩芯管与水腔之间设置夹持器轴向密封、夹持器径向密封,保证水腔密封。采用通用性设计,体积小,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岩芯管与换能器的耦合性,既可夹持声波换能器对岩芯进行测量,也可以根据需求与其它测试平台相配合对岩芯进行声学参数测试。(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1828545U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20544265.5
申请日:2010-09-27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沉积声学参数原位测量装置,包括一个下方为重力取样管的重力取样器、发射换能器、接收换能器和设置在重力取样器的重力取样管上方的内含控制程序的中央控制装置,有至少四个发射换能器和至少四个接收换能器经由支撑架固定于重力取样管上,其中有两个发射换能器对称地设置在重力取样管上部的外侧面上;另外两个发射换能器对称地设置在重力取样管下部的外侧面上;接收换能器均设置于两组发射换能器之间的重力取样管上;并且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的轴线均与重力取样管的轴线平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探测效果明显、增加了探测深度和提高了对不同底质条件的适应性,显著提高了换能器的传播距离,大大节省了探测成本和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201773092U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1020508669.9
申请日:2010-08-28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1N29/34
Abstract: 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原位测量的换能器贯入装置,包括发射探杆、接收探杆、框架和贯入驱动装置,其特征是贯入驱动装置是滑轮组合机构的液压贯入驱动装置:包括由液压泵驱动的液压杆,固定于液压杆上端的下动滑轮与上动滑轮,固定在框架上部的三个上定滑轮和固定于框架下部的三个下定滑轮,并有两条钢缆穿过活动压盘中部的两个通孔向上依次绕过两个上定滑轮、上动滑轮和另一个上定滑轮而固定在框架上,向下依次绕过两个下定滑轮、下动滑轮和另一个下定滑轮而固定在框架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贯入效果显著;对海底沉积物扰动小,对换能器冲击小,提高原位测量精度;适合多种海底沉积物底质类型;减低了设备整体高度而增加了在海底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1773088U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1020508306.5
申请日:2010-08-28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基于液压驱动贯入的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原位探测系统,包括框架,发射及接收换能器,换能器贯入装置,其特征是贯入装置是滑轮组合机构的液压贯入驱动装置:包括由液压泵驱动的液压杆,固定于液压杆上端的上、下动滑轮,固定于框架上部的三个上定滑轮和固定于框架下部的三个下定滑轮,有两条钢缆穿过活动压盘中部的两个通孔,向上依次绕过两个上定滑轮、上动滑轮和另一个上定滑轮而固定于框架,向下依次绕过两个下定滑轮、下动滑轮和另一个下定滑轮而固定于框架。本实用新型适合多种海底沉积物底质类型,贯入效果显著,应用范围广;对海底沉积物扰动小,对换能器冲击小,稳定性高,测量精度高;在海底全自动工作而无需实时操控,减少海上调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8520818U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21203161.0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1N29/07 , G01N29/11 , G01N29/265 , G01N29/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海底沉积物声学剖面测量装置,其装置包括岩芯管、换能器夹持机构、升降机构,所述岩芯管与升降导轨之间由岩芯管定位装置进行固定连接与姿态调整;所述换能器夹持机构与升降导轨之间由换能器定位装置进行固定连接与姿态调整;所述换能器定位装置通过升降导套与升降导轨连接,可沿升降导轨升降;所述升降丝杠上端设置升降手轮,通过摇动升降手轮,实现换能器夹持机构的升降。本实用新型将换能器组通过夹持机构架设于升降导轨上,通过旋转升降手轮带动换能器组升降,可以实现对岩芯管任意截面的测量,岩芯管垂直放置,沉积物充满样品管避免了流塑、软塑或饱含水的海底表层沉积物测量时的流淌,大大提高了测试精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721614U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21203108.0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芯声学剖面测试系统,其包括:若干支撑平台;可定位测试平台;搭载于可定位测试平台上的换能器;架设于可定位测试平台、支撑平台上的岩芯管;用于将岩芯管固定于支撑平台上的岩芯管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岩芯声学剖面测试系统为分离式设计,支撑平台、可定位测试平台均为单独的部件,可以对不同长度的岩芯进行测试,换能器固定在夹持器上,夹持器固定在可定位测试平台上,可定位测试平台可以沿岩芯管轴向移动,中间部位的支撑平台也可以沿岩芯管轴向移动以配合可定位测试平台的移动式测量,实现可定位测试平台对岩芯的全长度测试。(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520817U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21203110.8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测量装置,设置在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上具有长度差沉积物箱,并在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上分别安装一组声波发射与接收装置,避免了传统测量声衰减方法中切割一段样品所带来的样品扰动,提高了测量准确性与效率;换能器通过压紧装置与沉积物箱紧密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换能器与沉积箱之间的空气,进一步排除空气对测量结果带来的干扰;沉积物箱的底板上设计有过滤孔,底板上铺设土工布,真空泵抽真空时,沉积物在密封膜上部大气压和自重作用下,其中的孔隙水和气泡可以不断通过土工布和过滤孔排出,从而使沉积物均匀饱和固结。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陷,进一步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