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80090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710037619.3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一种角钢交叉斜材稳定承载力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装置包括反力墙(1)和反力架,反力架和反力墙(1)均固定于水平地面(22)上,反力架包括立柱(7)和固定于立柱(7)上的横梁(15),所述反力墙(1)与反力架相对的侧面上固定一伺服作动器(3),该伺服作动器(3)水平设置,还包括一个千斤顶(11),该千斤顶(11)竖向置于水平地面(22)上,横梁(15)、立柱(7)、反力墙(1)以及千斤顶(11)上都有斜材的固定装置,能够固定斜材的四个端头;本角钢交叉斜材稳定承载力试验装置通过伺服作动器(3)和千斤顶(11)对角钢交叉斜材进行施力测试,能够快速测定斜材的承载力数值,适用性强,检测方便,数值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459271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222878.4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网架杆件替换装置及方法,装置:装置由U形支撑体、顶拉组件、定位组件、提升组件和监测组件组成,U形支撑体由两个端节和若干标准节通过法兰装配而成,其内部具有U形容纳槽,端节外端设置一对翼缘板;顶拉组件由均匀环绕在端节外端外表面的三个顶拉器组成;提升组件由提升螺杆、提升螺母和提升带组成,设置在翼缘板的上方;定位组件由定位辅板、辅板固定螺栓、定位螺孔和定位螺栓组成,设置在端节外端;监测组件由位移计、拉绳、拉绳固定双和显示器组成,布置在端节外端。方法:装置组装;装置就位;装置定位;位移监控;杆件替换;装置回收。该装置和方法无需搭设操作平台,能有效提高杆件更换效率,提高施工人员安全并确保结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846714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147021.2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筏板基础的修复加固方法,利用钢管和千斤顶对框架柱四周的框架梁进行支撑;利用钢框架、钢牛腿和千斤顶对框架柱进行支撑;在地面上围绕框架柱布置激光测距仪;缓慢压起各个千斤顶使框架柱和框架梁同步上升到设定高度;在框架柱下方的原筏板基础上开设多个注浆孔,并分别向原筏板基础内部的沉降裂缝中、基础底板悬空空间中进行注浆作业;在原筏板基础上进行植筋和钢筋绑扎作业;对原筏板基础进行加高形成筏板加高部分;对筏板基础和框架梁进行修复作业;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千斤顶卸载、撤除钢管、钢框架和钢牛腿。该方法能够解决超载引起的筏板基础沉降破坏的问题,并可确保修复加固后的筏板基础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62270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50573.0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改造加固方法,通过千斤顶和钢管柱对垂直方向主梁进行支撑;通过钢管对楼板进行支撑;架设混凝土表面应变计和激光测距仪;通过千斤顶向上加载顶起钢管柱;对原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柱头进行加高;在预应力梁的顶部增设新增梁;逐根截断预应力梁中的预应力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拆除削减预应力梁底部的混凝土;恢复预应力梁新底面受力钢筋;修复新底面;加固预应力梁,使其受力性能恢复;千斤顶卸载、撤除钢管柱和钢管。该方法能够解决由于预应力梁截面较高引起的整体层高小、净空不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并可确保削减高度后的预应力梁能够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的使用寿命,满足整体层高使用功能和建筑安全等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918272B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810886149.2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输电铁塔受水平荷载与地基拉伸作用的试验系统,固定钢梁通过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固定钢梁与可动钢梁之间通过加载钢梁、压力传感器和千斤顶连接;加载钢梁和可动钢梁底部固接的钢垫板通过多个滚轴与地面连接;结构模型的下端的四个支座两两的分别与可动钢梁和固定钢梁固定连接;结构模型的上部通过钢丝绳连接加载平台,加载平台上放置有若干个加载砝码;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作动器的底座端均与混凝土墙固定连接、伸缩端分别与结构模型左侧的顶部和中部固定连接。该试验系统能便于开展输电铁塔水平荷载与地基拉伸作用的试验,能为输电铁塔在水平荷载和地基拉伸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914993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810885517.1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结构物受地基不均匀沉降及水平荷载作用的试验系统,固定钢梁底部与地面之间支设有多个支架,且通过螺杆与地面之间固接;加载钢梁底部的一端与地面之间支设有支架,且通过螺杆与地面之间固接,其底部的另一端与地面之间支设有千斤顶,且开设有纵向通孔,穿设于纵向通孔中的压力螺杆的下端固定于地面上,压力螺杆的上部套装有锁紧螺母;结构模型的下端的四个支座两两的分别与固定钢梁和加载钢梁固定连接;结构模型的上部通过钢丝绳连接加载平台,加载平台上放置有若干个加载砝码;伺服作动器的底座端与反力墙固定连接、伸缩端与结构模型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该试验系统为结构物在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46935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376813.5
申请日:2018-11-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04G23/02
Abstract: 一种增设钢次梁的楼板加固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次梁定位:对新增钢次梁进行定位;(2)界面凿毛:对新增钢次梁与楼板、框架梁的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3)制作新增钢次梁:将新增钢次梁拆分为梁身和两个端板进行制作;(4)定位钻孔:在框架梁的对应位置上标定出端板膨胀螺栓孔的位置;(5)加强粘结:在梁身翼缘和端板翼缘上均匀满铺上掺有水泥的结构胶;(6)安装端板:通过膨胀螺栓将两个端板分别安装于相对两侧的框架梁上;(7)安装梁身:通过连接螺栓将梁身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进行固定连接。该方法工艺简便、施工周期短,且施工成本低,能有效提高楼板的承载力,能快捷地对已经发生变形的楼板进行加固改造。
-
公开(公告)号:CN109457994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376844.0
申请日:2018-11-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增设钢筋混凝土梁模板的架设方法,确定梁侧模面板的安装位置;确定出竖向拉丝杆的锚固位置;钻孔;在楼板上开设有两个混凝土灌注孔;穿设竖向拉丝杆,并在上端安装带螺母的山型卡;在每对竖向拉丝杆的下端布置一对钢管,并通过带螺母的山型卡进行固定;在钢管上部铺设多根方木,并在方木上部铺设梁底模面板;调整梁底模面板到楼板底面的距离;绑扎增设钢筋混凝土梁的钢筋笼;安装梁侧模面板;依次安装侧模次楞和侧模主楞,并在相对的侧模主楞之间安装横向拉丝杆;通过两个混凝土灌注孔同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竖向拉丝杆和钢管。该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现场难以设置模板支撑时架设模板的问题,能提高浇筑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19570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711284013.6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1N3/60
Abstract: 一种非定常约束混凝土梁升温试验装置,钢筋混凝土框架具有底梁、梁体和两根柱体,试验炉体由中部的主炉体和两端的两附加炉体组成;主炉体通过其上端的开口将梁体的前后两侧面包裹;附加炉体通过其里侧的开口将柱体的前后两侧面包裹;附加炉体由附加炉体底盖和承托炉体组成;主炉体和附加炉体底盖的底部均通过砌筑承台支撑;主炉体与承托炉体的上端面均不低于梁体的上端面;主炉体于前侧面或后侧面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高温观察玻璃窗。该装置能用以模拟火灾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梁端约束的变化机理,能揭示非定常约束对钢筋混凝土梁耐火性能的影响规律,能有助于完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复杂结构的性能化抗火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993557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284011.7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9B2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B25/04
Abstract: 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抗冲切性能的火灾试验装置,钢筋在钢筋混凝土板上部具有延长段;三极钢梁均通过两个支座支撑在钢筋混凝土板上;每根二级钢梁架设在两根三极钢梁上;一级钢梁架设在两根二级钢梁之间;延长段在一级钢梁上方套装有第三和第二钢板及第二锚栓,第三钢板同时由两根一级钢梁支撑;在第二和第三钢板之间设有两个千斤顶;千斤顶顶头通过压力传感器作用于第三钢板;延长段的底端套装有第一锚栓和第一钢板,第一钢板与钢筋混凝土板抵接;火灾试验炉在钢筋混凝土柱下部。该装置能够同时模拟钢筋混凝土板、柱在实际火灾场景下的构件火灾动力响应以及板、柱节点的受力问题,能有利于对无梁板、柱结构的实际火灾动力响应的试验研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