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50033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472012.9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级联式储能装置直流侧电池组荷电状态的平衡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级联式储能装置中每个H桥单元的直流侧电池组荷电状态,滤除其中的畸变值作为反馈信号,基于这些直流侧电池组的荷电状态计算出三相直流侧电池组荷电状态的平均值、以及三相直流侧电池组荷电状态与平均值的差值作为指令信号,再利用相应公式依据这些差值计算出注入负序电压的幅值和相角、并利用装置并网处电源电压的电角度得到所需注入的负序电压;将该负序电压叠加在装置中用于功率解耦控制的输出电压指令后,驱动装置输出交流电压从而实现对储能装置三相直流侧电池组荷电状态的平衡控制。本发明方法可用软件实现、算法简单、效果明显,有利于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89987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824385.1
申请日:2018-07-2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H02H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零序电流投影系数的小电阻接地系统接地保护方法,属于配电网继电保护领域。对于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无论过渡电阻多大,故障线路零序电流与健全线路零序电流在中性点零序电流上的投影系数差异很大,因此可利用此故障特征构成接地保护。本发明给出了零序电流投影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各参数定值的整定原则。本发明在保证低阻接地和金属性接地故障时保护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与可靠性的同时,解决了小电阻接地系统高阻接地故障保护可靠性的问题,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656628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024897.2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阻抗测量装置拓扑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新型阻抗测量装置拓扑包括DC‑DC变换单元、直流电容、DC‑AC变换单元、滤波单元及控制器;DC‑DC变换单元对所述蓄电池组端电压和所述直流电容端电压进行调节;DC‑AC变换单元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模拟切换控制单元控制装置单相和三相扰动输出模式的切换。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避免自身的调制效应和死区效应对测量的影响,实现扰动输出模式的切换,使得能够同时适用于单相系统和三相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535844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805292.0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联邦学习的新能源集群消纳智能调控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不同新能源发电设备及电力用户的数据,建立多时间尺度指标集,所述多时间尺度指标集包括不同时间尺度的发电及用电特征指标集;基于所述多时间尺度指标集,对可调资源参与响应调度的潜力进行评估,得到可调资源的潜力评估结果;针对所述可调资源的潜力评估结果,基于联邦学习对全网资源进行智能调度。本发明所提方法在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实现了新能源设备及用户的集群调控潜力评估,并基于联邦学习思想,保护了后续资源调控过程中各区域的数据隐私性,提高了整体智能调控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8789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087670.8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终端交互控制方法,具体包括3个步骤:基于聚类分区的规模化分布式电源分区划分方法,实现了配电网管控终端内分布式电源区域的合理划分;提出了分布式电源管控终端与主站之间的即插即用交互机制,实现了分布式电源管控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即插即用交互;提出分布式电源管控终端的控制策略,实现分布式电源聚合后的控制。本发明通过分布式电源聚合管控终端实现了一定区域内分布式电源的分组化管理,每个分布式电源组受一个分布式电源管控终端的聚合控制,避免了配电网主站对分布式电源的直接控制时的“维数灾”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9240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567713.6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模糊测试的电力物联网协议漏洞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协议配置模块,用于配置被检协议以及配置被检协议下的数据帧;样本生成模块,用于在载入所述协议配置模块配置的协议与数据帧后,根据载入的协议进行变异策略配置,并根据配置的变异策略生成测试样本;执行监测模块,用于将样本生成模块生成的测试样本传入被检设备进行测试,进行链路管理、执行测试,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存储并生成检测报告。本发明通过被检协议管理、变异策略配置、检测详情查询三个主要模块为核心,构建了模糊测试检测流程,形成了电力物联网工控协议漏洞检测原型系统,能够方便快速有效的进行协议配置与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3364059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49662.4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时段解耦的友好互动配电网电压无功滚动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关于离散的有载调压开关(OLTC)分接头的长时段主问题优化模型;S2、基于模型预测理论建立关于连续的分布式光伏(PV)功率输出一系列短时段子问题滚动优化模型;S3、采用benders分解主子问题迭代过程,求解友好互动配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模型的全局最优解。本发明充分考虑PV发电的不确定性,进一步降低OLTC档位变化成本,保证了友好互动配电网电压优化策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1538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476258.0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32 , H02M5/458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分布式储能单元的中高压供电质量统一调节器,包括交流电网接入端、输入开关、移相变压器、n个三相整流器、MMC换流器、输出开关、负载接入端和旁路开关,MMC换流器的六个桥臂均由级联的复合子模块SM构成,所述复合子模块SM由MMC子模块和储能模块组成。通过将移相变压器的n个次级三相绕组一一对应连接至n个三相整流器的交流输入端,而n个三相整流器的直流输出端以级联的方式连接至MMC换流器的直流端,并经MMC换流器以输出负载电压,本发明能极大减少移相变压器绕组和三相整流器数目,且储能模块能够通过MMC换流器的三个上桥臂和三个下桥臂构成的级联桥为负载独立供电,提升了系统传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61536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448742.2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分析了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综合能源调度基本架构,并从负荷、网络以及关键能源设备三个方面,建立了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模型,进一步考虑电力物联网环境下的云边架构、信息采集特征,以及市场环境,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热网与电网的频繁交互过程,提出了考虑源荷互动和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优化调度方法。针对上述优化调度方法,考虑负荷侧灵活相应特性,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调度模型求解方法。该方法优势在于通过模拟用户用电行为,将对于整个综合能源系统的调度与对于负荷侧的调度分开进行,以实现对多能互补与源荷的灵活互动。
-
公开(公告)号:CN11260021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50641.9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电力物联网角度出发,针对高比例清洁能源渗透下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调度问题开展研究,公开了一种考虑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负荷侧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分析了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综合能源调度基本架构,并从负荷侧多能互补与用户用能灵活性的角度,建立了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负荷侧控制模型。进一步考虑电力物联网环境下的云边架构、信息采集特征,以及市场环境,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热网与电网的频繁交互过程,提出了考虑源荷互动和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负荷侧优化调度调度方法。该方法优势在于通过分层调度的调度架构,将对于整个综合能源系统的调度与对于负荷侧的调度分开进行,以实现对多能互补与源荷的灵活互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