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9553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114491.3
申请日:2022-09-14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站级无功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得到换流站公共连接点的电压信号实测值以及电流信号实测值;换流站公共连接点的交流电流无功分量参考值与电流信号实测值的q轴分量进行比较,差值作为换流站公共连接点无功电流偏差量,无功电流偏差量经修正系数K倍增益后得到换流站交流近区的电压补偿量;交流电压参考值与电压补偿量以及交流电压实测值进行比较后,得到无功外环偏差量,无功外环偏差量经PI调节后得到交流电流无功分量参考值,将交流电流无功分量参考值作为内环控制的输入。该方法能充分利用柔直输电系统的无功调节能力,能够减少无功补偿时波动的频次,也能够防止无功补偿造成剧烈波动。
-
公开(公告)号:CN11290998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0133267.8
申请日:2021-02-01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南京工程学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多端高压直流电网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析换流器结构,根据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与DC总线的直流输出功率Pdc以及从DC电网直流侧负载功率Pl得到存储在换流器直流电容器Wdc上的能量;步骤2)根据所述存储在换流器直流电容器Wdc上的能量以及存储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上的总能量得到输出交流输出参考功率和直流输出参考功率步骤3)将所述输出交流电源基准和直流电源基准作为输入信号,经过循环电流抑制控制器模块和电流控制器模块得到调制解调控制信号,通过调制解调控制信号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进行控制。有益效果:该方法能够改善多端高压直流电网动态响应性和功率波动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6810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596027.8
申请日:2021-12-23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的基于解析式概率潮流模型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量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线性概率潮流模型;步骤2)结合线性概率潮流模型建立节点n的频率调节模型,在所述频率调节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用于对节点n频率控制的有功功率不平衡量的调频因子,经推导后得到关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X和电力系统运行状态Y的线性潮流模型;步骤3)根据高斯混合模型的线性不变性根据X的高斯混合模型参数集,解析地得到Y的高斯混合模型参数集,最终得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分布。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法构建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随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能更高效地进行后续电力系统安全分析、电力系统优化等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119186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811376565.4
申请日:2018-11-19
申请人: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7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属于供电网格的构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把电力系统抽象成为复杂网络模型,把电力系统的母线、发电站、连接线路和变压器等元件都纳入复杂网络考虑其可靠性,把电力系统的母线、发电站等视为节点,把电力系统的连接线路、变压器等视为边,采用复杂网络节点、边及路径的可靠性加权度指标模型分析评估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的节点的可靠性,这些指标不仅体现了节点、支路、电气路径在拓扑连接关系中的重要性,更体现了这些电气元件自身的可靠度。本发明可应用于电网规划及运行阶段,对分析电网系统薄弱环节,提升电网可靠性,继而指导后期升级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206529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711471970.X
申请日:2017-12-29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H02J3/2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利用量测环节对系统进行信号采集,对所获得的信号源进行隔直环节的处理;之后利用带通滤波环节对信号源进行滤波处理,得到各个振荡模态下的低频振荡转速及其变化率信号;然后,通过Sugeon型模糊推理系统生成附加的阻尼控制信号,将所得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叠加、限幅之后,再将控制量引入基于DQ解耦矢量控制的UPFC电流控制内环中;最后,利用UPFC装置向系统注入对应频率的低频电流,从而达到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123456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711475450.6
申请日:2017-12-29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近区直流换相失败恢复速度的STATCOM附加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STATCOM所连交流母线与直流换流母线之间的电压关联因子评估STATCOM附加控制的可行性,若评估结果表明STATCOM附加控制可行,则在STATCOM交流电压控制器基础上增加附加控制器,根据近区直流系统的运行状态修改交流电压参考值。在直流换相失败之后,本发明充分利用直流近区STATCOM的动态无功支撑能力,提高换流母线电压水平,帮助直流系统更快恢复;该方法不改变STATCOM原有控制器的结构,实现起来简单方便,控制逻辑中考虑了直流系统不同的运行工况,适应性强、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71315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581069.1
申请日:2024-05-11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嵌入式受端电网多直流线路同时换相失败的抑制方法,包括:从受端电网的若干节点中识别关键节点;根据关键节点划分受端电网形成对应于关键节点数的多个分区,并确定每个直流线路落点的对应分区;建立多直流线路同时换相失败的评估模型;根据所述评估模型以最大程度改善换相失败为目标,将同时换相失败直流线路对应分区之间的交流线路改为嵌入式直流系统;以削弱区外馈入直流系统之间的交流电气耦合程度,从而抑制多直流同时换相失败,为直流馈入受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89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53370.9
申请日:2024-05-24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00 , G06Q10/063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高渗透型电网惯量的多维度评估方法,包括:采用运行机组总发电机动能表征不同时段下系统的惯性水平;基于所述惯性水平引入新能源渗透率提出惯性变化率指标,根据惯性变化率指标得到系统惯性缺额情况;基于惯性分布指数,进行离散化处理,评估系统惯性空间分布情况。有益效果:提出了基于节点惯量源网络传导特性的电力系统惯量空间分布评估策略,填补了系统稳态情况下节点惯量计算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07147124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710575197.5
申请日:2017-07-14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PFC接入系统的方法,将并联换流器通过并联耦合变压器Tsh与节点k相连,节点k通过变电站变压器T进行升压,接入到串联侧线路母线上,第一串联换流器通过第一串联耦合变压器Tse1连接在第一回线路i1j1上,第二串联换流器通过第二串联耦合变压器Tse2连接在第二回线路i2j2上,第一串联换流器和第二串联换流器均连接直流电容C1两端,且第一串联换流器和第二串联换流器均耦合连接并联换流器。本发明还公开了UPFC五节点功率注入模型及潮流计算方法。本发明可以对串联侧两回输电线路分开实现潮流控制,实现N‑1故障下单回线路的断面潮流控制,并且该模型并联侧接入低压侧,提高了接入节点电压水平,能够体现并联侧节点及其后续线路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05447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47552.6
申请日:2024-03-05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嵌入式输电系统防范连续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包括对直流输电侧进行监测,判定直流输电线路的逆变侧是否发生换相失败;在直流输电侧发生换相失败时,降低直流输电侧的有功功率传输来抑制连续换相失败;对交流输电侧进行监测,判断交流输电侧是否重载现象发生;在交流输电侧发生重载现象时,降低火电机组的有功输出;对交流输电侧进行再次监测,判定重载现象是否仍存在;在交流输电侧重载现象仍存在时,启动对送端光伏集群主动功率调节,使得交流输电侧的传输功率达到正常值范围。本发明能抑制直流输电侧的连续换相失败,降低交流输电侧的重载现象,为嵌入式交直流混联外送系统提升稳定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