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管埋地式废水排放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1708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078885.6

    申请日:2023-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专管埋地式废水排放系统,包括:埋地管沟,开设于人行道或绿化带区域的地面以下;多个支架,均水平设置,支架与埋地管沟的侧壁悬臂连接,多个支架之间在埋地管沟的宽度方向上留有过道空间,过道空间沿埋地管沟的长度方向延伸;多根废水专管,接头分别与多个用户的排水口对接,废水专管的管体置于支架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专管埋地式废水排放方法,采用一企一管的废水收集方式,每家企业单独一根废水专管压力输送废水,各个废水专管可置于地面下的埋地管沟内的支架上,占地空间小,利于排查园区企业偷排、漏排等问题,并可有效集约利用地下空间,更加方便维护管理和运行监控。

    基于蓄排平衡的城市适宜水面率确定方法、系统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34434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0547503.0

    申请日:2021-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蓄排平衡的城市适宜水面率确定方法、系统及介质,属于城市内涝防治与水力模型技术交叉领域。其中方法包括:S100、确定内涝防治标准、潮位重现期和研究区域特征标高;S200、模型概化,包括:研究区域概化、河道概化、调蓄水体概化以及排涝方式概化;S300、设置边界条件和模型参数,模型参数设置完后运行模型;S400、进行模型结果分析,若所述研究区域特征标高与河道内模拟最高水位的差值满足预设的规范要求,则执行步骤S500,否则调整河道宽度并返回步骤S300;S500、基于当前河道宽度计算适宜水面率。本发明能够为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提高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一种可抗强台风的交通标志合杆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05143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1910827355.0

    申请日:2019-09-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抗强台风的交通标志合杆设计方法,设计出能够抵抗强台风的交通标志合杆的杆件和基础。本发明首先确定交通标志合杆的类型、尺寸以及重量;按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的条件,对交通标志合杆的杆件强度和变形进行验算,并按强台风设计风速的条件,对交通标志合杆的杆件的强度进行验算;然后按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的条件,不受基础土侧压力与基础底面部分脱空的影响,对交通标志合杆的基础和基底进行验算,再按强台风设计风速的条件以及基础土侧压力与基础底面部分脱空的影响,对交通标志合杆的基础和基底进行验算。对尺寸过大的基础可考虑基础土侧压力与基础底面部分脱空的影响进行优化设计。

    雨天自启闭雨水篦装置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8122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1030069.0

    申请日:2020-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天自启闭雨水篦装置,包括雨水篦本体,所述雨水篦本体表面设置有排水口;储水箱,设置在雨水篦本体下方,所述储水箱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面积小于所述排水口面积;牵引装置,包括定滑轮、动滑轮、支撑杆和牵引线,所述牵引线一端穿过所述定滑轮与所述储水箱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动滑轮固定在道路雨水口侧壁上,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滑轮和所述雨水篦本体连接。本申请提出的雨天自启闭雨水篦装置无需外接电源就可以使雨水篦自动开启和关闭,进行应急排水,减少安全隐患。

    临海富水区域深检修井的水下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776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23129.X

    申请日:2025-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临海富水区域深检修井的水下施工方法,属于检修井技术领域,本临海富水区域深检修井的水下施工方法包括S1:防渗支护,开挖基坑工作面,浇筑检修井的底板;S2:将检修井的箱式结构分成第一预制段和若干第二预制段并进行分段预制;S3:将第一预制段吊装下放至底板上,将若干第二预制段依次吊装下放,使若干第二预制段依次堆叠在第一预制段上;S4:在位于顶端的第二预制段上浇筑接高浇筑段;S5:在第一预制段和若干第二预制段的内壁上施工后浇带;S6:实施对箱型结构外部的基坑回填作业。本发明有效减少了因复杂的防渗措施而产生高额成本,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工程现场在防渗方面的投资,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节约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