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6442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174376.0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B23K37/00 , B23K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风管焊接定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内衬结构,包括两第一单元板和两第二单元板,第一单元板和第二单元板沿方形风管的周向方向交替设置;以及内撑架,包括多根支承梁,其两端分别安装有长度可调节的第一支撑件,其两端的第一支撑件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第一单元板的内侧,支承梁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贯孔,贯孔沿其径向方向设置,多根支承梁的位置相对应的贯孔中穿设有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所第二单元板的内侧。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不锈钢风管焊缝在焊接冷却过程中翻边容易收缩导致风管表面不平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53005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993773.4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刚 , 刘天龙 , 陈新喜 , 刘天颖 , 李赟 , 张雨溪 , 王强 , 陈华 , 余少乐 , 谢燕辉 , 李承龙 , 肖骁 , 潘钧俊 , 管宁 , 蒋佳磊 , 司法强 , 黄沛林 , 赵武 , 吴光辉 , 蔡睿欣 , 孙晓波
Abstract: 本发明的免支模超大管井封堵结构及方法,管井设于结构楼梯中,该管井内设有管道,该封堵结构包括:围设并固定于管道外周的套管,该管道与该套管之间封堵有防火材料,跨设于该管井且两端固定于该结构楼板的多根支撑梁,多根该支撑梁与该套管错位设置,相邻该支撑梁之间固定有底板,该底板上浇筑有混凝土,该混凝土边缘与该结构楼板相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封堵超大管井预留洞口工艺复杂且工期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可以进行上下洞口同步施工,且不用搭设支模架,在节约施工成本的同时节约了施工工期,为后续精装修的穿插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1703738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796499.7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潘钧俊 , 陈华 , 陈新喜 , 余少乐 , 沈洁 , 杨钦 , 王刚 , 方能榕 , 司法强 , 黄沛林 , 管宁 , 金国栋 , 吕鸿鹏 , 文杨 , 赵辉 , 李赟 , 吴光辉
IPC: B65D5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及其支撑方法,该结构包括:中芯件,包括连接中段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中段的两端的两个端头;两支撑套件,所述支撑套件包括用于支撑于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且相对设置的两弧形件和分别铰接于所述弧形件的两支承杆,两所述支撑套件的支承杆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中段的两端,两所述支撑套件的弧形件在所述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圆周方向上交替设置且在所述连接中段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及顶推件,所述顶推件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中芯件的同一端的端头和支承杆。本发明解决了薄壁圆管的传统的内衬圆环支撑存在容易测鲜滑动倾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3767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031052.4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M双向深化设计的方法,包括:对初始设计图纸中的建筑、结构、MEP及幕墙进行翻模,建立各专业的三维Revit模及整合;基于幕墙施工图纸和MEP施工图纸,进行结构模型的结构施工图纸的深化设计;同时,根据已完成的结构施工图纸修改结构模型,进行二次翻模;将该结构模型提供给建筑模型和MEP模型,建筑模型在该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与MEP模型协调二次砌筑结构的MEP洞口;待协调完毕后,建筑模型和MEP模型直接利用Revit出图,导出二维施工图纸。本发明方法采用双向设计,即部分为BIM翻模,部分为BIM正向出图设计,以实现结构二维图纸先行,各专业BIM紧随其后并在中期实现同步进行的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990850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239109.3
申请日:2019-03-2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A62B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坑内建筑火灾逃生体系,其包括向上逃生系统及送风系统,所述向上逃生系统包括崖壁通道、设于建筑正面用以连接建筑与崖壁通道的水域通道以及设于建筑前方水域的自动充气浮台;所述送风系统包括沿建筑的观光廊道设置并贯通至深坑底部的通风井;所述自动充气浮台及所述通风井分别与建筑内的火灾侦测警报系统通信连接并受其控制驱动以在火灾发生时启动,用于疏散坑底人员以及用于维持坑底空气新鲜度,解决了现有传统建筑的火灾逃生系统应用于深坑建筑时导致的不足,达到全面提高深坑建筑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193098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59261.6
申请日:2014-08-1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7/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着于异形断面的升降装置,将升降机附着于异形断面,所述安装结构包括:附着基础,立设于异形断面的侧部并与所述异形断面支撑连接;升降机,包括塔柱和沿所述塔柱上下运动的电梯,所述塔柱立设于所述附着基础的侧部并与所述附着基础支撑连接。采用在异形断面处支撑设置附着基础,利用该附着基础为升降机提供附着基础,使得升降机可以应用于异形断面,为异形断面提供运输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216949023U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23296978.1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文杨 , 潘钧俊 , 陈华 , 司法强 , 胡雪伦 , 张倩 , 黄沛林 , 罗志浩 , 杨钦 , 余少乐 , 封锐 , 管宁 , 武念铎 , 霍涛 , 王刚 , 沈洁 , 彭建永 , 顾子星 , 赵元梓 , 张海军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球形抱箍吊顶连接结构,包括:抱箍连接件,包括底部开口的抱箍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抱箍主体的底部开口的抱箍底板,所述抱箍底板设有向下凸起的球形槽口;螺纹吊杆,穿过所述球形槽口且与转动安装于所述球形槽口中的球形端头连接;球形固定件,罩设于所述球形槽口的外侧,所述球形固定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螺纹吊杆连接的第一螺栓孔,所述球形固定件的侧壁设有与顶紧螺栓连接的第二螺纹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多角度多方向调整的球形抱箍连接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的吊顶连接件允许多角度、多方向进行调整,并且结构稳固,施工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10713763U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20891719.7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平台装置包括:横向固定于已施工的结构楼板的边沿的多个悬挑杆;立设于部分悬挑杆的架体,架体形成供施工上方的结构楼板的操作面;与架体之间留设有间距的轨道,轨道沿着已施工的结构楼板的边沿设置且横向挂设于对应的多个悬挑杆,轨道滑设有吊钩。本实用新型既可用于向上施工各个楼层,同时也可用于吊装幕墙进行下方楼层的安装幕墙等装饰装修施工,方便楼层施工和装饰装修施工交叉作业,达到平台资源的共享,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0032257U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20289290.4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4B2/9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面幕墙用的固定结构,通过固定结构将曲面幕墙安装于对应的混凝土结构上;固定结构包括:交错连接设置且与混凝土结构连接的多个龙骨,龙骨适配于曲面幕墙,每一龙骨均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龙骨单元,相邻两个龙骨单元端面一部分相互抵靠且另一部分相互分离而形成间隙,从而两个龙骨单元呈一定倾斜角度连接以使得所形成的龙骨适配于曲面幕墙的曲率;夹设于两个龙骨单元的端面之间以封堵间隙的填充块;固定于龙骨单元的至少一个连接板,连接板和龙骨单元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一夹角;以及拉结板,拉结板可拆卸地连接相邻两个龙骨单元对应的连接板,从而固接两个龙骨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206971230U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720616916.9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基坑装配式型钢支撑体系中水平钢支撑的支撑结构,包括:靠近所述水平钢支撑设置的格构柱;固设于所述格构柱的第一侧的第一连系杆并承托所述水平钢支撑;固设于所述格构柱的第二侧的第二连系杆并承托所述水平钢支撑;以及拉结连接所述第一连系杆和所述第二连系杆的拉结杆,所述拉结杆设于相邻的两个格构柱之间。通过第一连系杆和第二连系杆承托水平钢支撑,以释放该水平钢支撑的轴向位移,避免了格构柱受到过大的附加位移及被破坏的问题。通过拉结杆提高第一连系杆和第二连系杆的侧向稳定性,避免了第一连系杆和第二连系杆的侧向失稳的现象。
-
-
-
-
-
-
-
-
-